据学者张泰苏称《清史》项目未过审,是人大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教授的团队负责的,到现在共耗时21年,106卷,字数3200万,但因史观受外国新清史影响大,所以没有通过审查。所谓的新清史观就是从满清视角看,把清朝297年的历史看成是融合多民族的过程。没有那种谁是正统,谁能入主中原的分辨。
这么多字工程确实很庞大,耗时也很久了。旧的《清史稿》是赵尔巽主编,编者多为前清遗老,他们古文功底深厚,很多都取得过进士或者点过翰林,举人等功名,在清朝做官的居多。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是讴歌清朝,认为辛亥革命是叛断,对当时的外国侵略也是隐瞒着,未展开或者有所避讳,这种历史观显然违背民国的合法性,不可能作为官方认定的正史的。
《清史稿》虽然刊行面世了,但也只是流通,不是正式认定的。所以加了稿子以区别于正式的《清史》,将来有了正式的,清史稿的过渡作用就完成了。没想到100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修成正经的《清史》。
人大清史所长戴逸
《清史稿》是1914年开始准备,1920年完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1927年完稿,前后也是14年的时间。但史实错误本不少,有200多处,本该再细细审定,但当时主编太老了,再耽误下去就恐不及待。就以稿的形式刊印发行,1929年面世。
清史到现在没修成,原因很复杂,其中与当下距离很近,尤其是一些民族边界,割让土地条约等,民族,国家,边疆认同等等都比较复杂敏感,所以迟迟未正式地公布正式版。也是留下余地。
估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清史稿》还是未定稿的状态,不知何时会把稿字去掉。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人大清史所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