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子斫琴法》
北宋,汝砺著,约成书于976年之后,是现在较确定最早的专门记述斫琴技艺的文献。文中对琴体尺寸的记述较为详细,也较合理,特别是对槽腹、面底厚度及其与琴声关系的记述等在以前文献中是没有的。
《斫匠秘诀》
北宋,作者不详,约成书于976年至1023年间。文中涉及的问题较为广泛,包括选材、槽腹制度、声池韵沼、磨筅、面板厚度、弦徽相应、定徽法、岳山和龙龈高度、琴体制度等。
《琴苑要录·琴书》
北宋,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023年至1060年间。文中记述的内容较以前的文献更为全面,包括琴材的选择与加工、琴体制作、合琴、髹漆等,其中合琴和髹漆等内容之前文献没有记载。
《梦溪笔谈·琴材》
北宋,沈括著。文中提出“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该观点被后世众多斫琴人和斫琴文献所认可。
《杂书琴事》
北宋,苏轼著。记述有唐代雷氏斫琴纳音的一个特点,“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韭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回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另外还指出琴弦离琴面须“前一指后一纸为妙”,以及桐木贵孙枝等。这些观点被后世众多斫琴人和斫琴文献所认可。
《琴史》
北宋,朱长文著,约成书于1084年,是我国第一部琴史专著。该书从多角度全面论述古琴,转述以前文献的琴体制度,说明琴体制度及名称和琴材的文化内涵,指出“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
《太古遗音》
南宋,田芝翁著,约成书于1208年前。南宋嘉靖年间杨祖云将其更名为《琴苑须知》,明初琴家袁均哲为此书作注释,汇编成《太音大全集》。该书的讲述较为全面,被后世的斫琴文献引用较多,对后世影响较大,特别是提出的“琴有九德”被后世琴人作为鉴别古琴优劣的重要标准。
《洞天清禄集》
南宋,赵希鹄著,约成书于1270年前。内容涉及古琴断纹、伪断纹、古琴样式、古琴阴阳材、取古材造琴、制琴不当用俗工、择琴不必泥名、制琴不必求奇、古琴色、纯阳琴、择琴底、桐木不宜太松、桐木紫色、桐木多等、熏爆琴材、梓木多等、琴腹、琴足、雷张槽腹法、琴徽等。该文被后世斫琴文献引用较多。
《丝桐篇▪内篇》
明代,刘珠著,约成书于1564年。介绍较全面,内容主要转自《太古遗音》和《洞天清禄集》。
《琴书大全》
明代,蒋克谦著,约成书于1590年。书中记述的斫琴资料主要转自《杨祖云琴制》《太古遗音》《僧居月琴制》《洞天清禄集》等斫琴文献。
《文会堂琴谱》
明代,胡文焕著,约成书于1596年。转述了《太古遗音》《丝桐篇》《洞天清禄集》等文献的内容。
《太古正音琴经》
明代,张大命著,约成书于1609年。转述了《太古遗音》、陈晹《乐书》、《洞天清禄集》、《格古要论》、《梦溪笔谈》等文献的内容。
《琴苑心传全编》
清代,孔兴诱著,约成书于1670年。其材料多转自《太古遗音》,但有些材料稍有不同。
《与古斋琴谱》
清代,祝凤喈著,约成书于1855年。原书四卷,造琴法占去整个第二卷,近3万字,其主要材料仍是从旧文献中得来,但掺入不少个人的意见和新的方法。书中所载内容为古代斫琴文献中最全面的,介绍非常详细。
《琴曲集成》
收录的斫琴文献主要有:《太古遗音》《新刊太音大全集》《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琴书大全》《阳春堂琴谱》《古音正宗》《琴苑心传全编》《德音堂琴谱》《五知斋琴谱》《兰田馆琴谱》《天闻阁琴谱》等。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2辑》
收录的斫琴文献主要有:《琴清英》《琴操》《琴书》(李勉)《杂书琴事》《琴史》《琴苑要録》《碧落子斫琴法》《琴书》《斫匠秘诀》等。
《历代古琴文献汇编(斫琴制度卷)》
内容涵盖所收集的157部古琴典籍资料中对古琴制作的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