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古籍名著《三国志注》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古籍名著《三国志注》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古籍名著《三国志注》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三国志》的注本。南北朝裴松之撰。成书于南朝宋元嘉六年(429年)七月。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于晋咸安二年(372年),卒于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

三国志》的注本。南北朝裴松之撰。成书于南朝宋元嘉六年(429年)七月。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于晋咸安二年(372年),卒于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八岁就开始学《论语》和《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二十岁便开始做官,东晋武帝时曾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刘宋取代东晋以后,宋文帝很赏识裴松之,认为他有“廊庙之才”,受到重用,历任中书侍郎,司、冀三州大中正,并被封为西乡侯。宋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于是命令裴松之为该书作注。从元嘉三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时间,“上搜旧闻,旁摭遗逸”,“鸠集传记,增广异闻”,于元嘉六年完成了这部巨著。宋文帝对此极为称赞:“裴世期为不朽矣。”

裴松之注同史汉的注本不同。史汉旧注,多属于训诂名物、说文解字方面;裴注对文物制度也偶有考证,但他主要是增补史实。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曾作了说明:“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裴松之从四个方面对《三国志》进行补注。第一,条其异同。凡是同记一事而各说不一的,还不能定其是非,则一并收入,以备异同。如《魏志》十《荀攸传》提到袁绍有位大将韩蓂,裴注案:“诸书韩蓂或作韩猛,或云韩若,未详孰是。”第二是正其谬误。凡能确定陈寿原书有明显的错误,便引证史实一一予以纠正。如《吴志》的《孙策传》注中关于孙坚的卒年,裴注案:“本传云孙坚以初平三年卒,策建安五年卒,策死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张璠《汉记》及《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此为是而本传误也。”第三,论其得失。对于时事和陈寿的不确切之处加以评论。第四,补其阙漏。凡是陈寿原书所不载的重要史事,均收入以补其阙。如曹操屯田一事,陈寿在《魏书·武帝纪》中只说“是岁用枣祇、韩浩等议,始兴屯田”。从简单行文不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历史事实。裴松之在《武帝纪注》中补充了一百多字,对曹操屯田的目的、措施和结果有很清楚的说明。再有如三国时期著名的科学家马钧,陈寿在《三国志》里没有记载,裴松之在《魏书·明帝纪注》和《杜夔传注》中补充了一千多字,对马钧的生平事迹和发明创造作了详细的交待。以上四条,概括起来,就是补缺、备异、纠缪、评论。这种注书方法,独树一帜,开拓新途径,也很值得肯定。

裴注的最大优点就是引证了大量的史料来注陈寿的原书,裴注是原书的三倍。一般注史者在引用材料时,往往只录片断文字来说明,而裴松之往往比较完整地抄录了原文,以备一阅。这样裴注保留了大量而完整的史料。裴松之引用了二百多种书,而到《隋书·经籍志》修撰时,就只剩下四分之三,到后来更是寥寥无几了。因此裴注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如果要对三国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更详细的了解,就只有依赖《三国志注》了。因此裴注的史料价值并不低于原书,钱大昕曾说:“裴氏注摭罗缺佚,尤为陈氏功臣。”裴注不仅保存了大量史料,对选择史料和审核史料也是相当有见地的。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也存在一些缺点。在补充史实方面,“其中往往嗜奇爱博,颇伤芜杂。……凿空语怪,凡十余处,悉与本事无关,而深于史法有碍,殊为瑕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国志》提要也有所引史料考证失实、荒唐不经的情况。如《魏志》三《明帝纪注》引《傅子》曰: “太原发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妇人。”又引《世语》:“汉故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卑奴,年三百五十岁,言语饮食如常人”。至于遗漏的地方也不少,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书法家钟繇,原书未载,裴注亦未补。

总的看来,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本身是丰富而系统的史料,补充了《三国志》的不足,开创了注书新途径,堪称为中国史学上著名的史注。

上一篇: 聊斋里比较出名的狐狸精有哪些?
下一篇: 裴注三国志 孙礼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