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史料中隐秘事件多数是从起居注中获得,但因政治原因事件多有歪曲

史料中隐秘事件多数是从起居注中获得,但因政治原因事件多有歪曲

史料中隐秘事件多数是从起居注中获得,但因政治原因事件多有歪曲在阅读历史资料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发现史书上记载了很多非常隐秘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亲身在场的话,恐怕很难杜撰出来。譬如像司马炎坐着羊车去嫔妃那里过夜,嘉靖皇帝险些被

在阅读历史资料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发现史书上记载了很多非常隐秘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亲身在场的话,恐怕很难杜撰出来。譬如像司马炎坐着羊车去嫔妃那里过夜,嘉靖皇帝险些被自己的宫女勒死,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宫廷之中的绝密事件,知道的人通常很少。

而且古时候又不像今天一样信息发达。那么这些史学家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呢?答案就是参考起居注。我国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文明,而且自古以来都有撰史的传统,这也是我们能够凭借大量的史书去赘述历史的重要工具,而且最重要的是历朝历代都有编写历史的传统,而在编写这些历史的时候,《起居注》就成为了重要的参考工具。

起居注顾名思义就是史官专门记载关于帝王言行举止的一种史书种类,这种形式的记史大致源自于汉朝时代,最早的起居注是汉武帝时期的《禁中起居注》,以后历朝历代,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起居注。

但是由于起居注是非常隐秘的史书,所以流传下来的很少,基本上是拿来作为撰写国史的时候用来参考的文献。编写起居注的官员有专门的人选,因此诞生了如起居令、起居郎、起居舍人这样的官职,到了清朝时还有起居注馆。

起居注和实录的区别_起居注by寒天_起居注

清高宗实录

也就是说这是得到皇帝允许的一种行为,正因为这些史官的存在,所以让我们得以了解那些发生在古代帝王身上的隐秘事件。那么有人可能会疑惑,如果皇帝要求篡改起居注,在史书中美化自己怎么办?

这样顾虑并非空穴来风,但是按照惯例,皇帝是没有权力查看的,当然了,如果皇帝一不做二不休非要看,那么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把这件事闹大。可能就会遭到一群史官义正言辞的拒绝和批评,而记载史书的那群史官一般来说都是性格刚正,不会阿谀奉承的人才会去担任这个岗位。

所以担任史官的人必须要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就客观的记载所发生的事情,不带有个人主观喜好的进行美化或者丑化,而且必须正直、刚正不阿,就算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你也不能曲意逢迎。最著名的就是董狐直笔,“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起居注和实录的区别_起居注_起居注by寒天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所以他也担心那些史官们把这件事如实记录下来的话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当时负责编撰起居注的官员是褚遂良,有一次唐太宗找到他希望看看,并且改动下。“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肇,君举必记。’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可见,只要史官稍微有点节操,其实皇帝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其实皇帝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可以随便杀人,如果皇帝做了不妥的决策,大臣们是会联合起来反对他的,譬如万历皇帝想改立皇太子,结果满朝文武都联合起来反对,双方僵持了十几年,最后气的万历直接不上朝。

宋神宗时期想要杀死一个官员,但是被章惇他们阻止,连流放都不能,气得宋神宗说:“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章惇毫不客气地回敬了皇上一句:“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可见皇帝也不是那么自由了,当然如果宋神宗不管不顾地要杀这个官员也不是没有可能,但那样一来就变成昏君了。

起居注_起居注和实录的区别_起居注by寒天

赵顼

所以稍微正常一点的皇帝还是遵守游戏规则的,只有那些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皇帝才会胡乱杀人,但这样的结果对他自己的统治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除了起居注以外,还有专门编撰前朝历史的国史馆,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编撰前朝历史的,因为中国古代的传统就是当朝编撰前朝历史,此外就是记载本朝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实际上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譬如在宋代分别有国史院、实录院、起居院和日历所,元朝时以翰林和国史院为主体,到了明朝时主要是翰林院负责记史,到了清朝时又以翰林院掌国史、图籍管理与侍读等职,以国史馆、实录馆负责纂修史事,起居注衙门负责编写起居之事。

正因为这种修史的传统,所以我们如今才能阅读那些大量的史书,了解过去的历史。不过,“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从这些事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逐渐开始翻阅起居注,因此导致后面的历史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扭曲。

上一篇: 官成语有哪些
下一篇: 混乱与统一:唐太宗下令修晋史,亲自给4位人物写评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