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给自己写的墓志铭

给自己写的墓志铭

给自己写的墓志铭62岁那年的深秋,也许是感到长期劳作缺衣少食的病体已经时日无多,陶渊明写了一篇《自祭文》: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

62岁那年的深秋,也许是感到长期劳作缺衣少食的病体已经时日无多,陶渊明写了一篇《自祭文》: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他回顾了自己宠辱不惊、不与世同流合污的一生,自我安慰说:能按自己的意愿活到善终,应该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但联想到死后一切都归于寂灭,旷达如陶渊明,也难免会感觉沉痛:“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我并不是看重身前的声誉,也不会在乎死后他人的称颂,只是觉得人活着真的太难太不容易了,死了又会怎么样呢?哀叹啊!

陶渊明不仅给自己写祭文,还写挽歌,真是事必躬亲,他写了三首《拟挽歌辞》,从死后收敛时亲友的悲痛,到出殡前家中的祭祀,最后到亲友送葬、下葬后自己独自长眠于山冈。

这三首《拟挽歌辞》比《自祭文》更像那个纯真、质朴、洒脱的陶渊明,他如身临其境一般想象着描摹了亲友的悲号和生者眼中无知无觉的死后的自己,看来待人至诚的陶渊明对自己的人缘也是很自信的,显得既浪漫又豁达,既深情又超脱。

“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1600年前就有这样浑然天成超然物外的人生观,果然是千古追慕的伟大诗人和人生哲学家。

不幸的是,写完自祭文之后,他果然3个月后就去世了。

墓志铭_曹植墓志全文什么_何伯超墓志皇魏延昌

据说给自己写墓志铭的传统是从唐代开始兴盛。

有像陶渊明这样超脱的墓志铭。

比如写“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隋末唐初诗人王绩,也是陶渊明的粉丝,模仿《五柳先生传》写过《五斗先生传》,“五斗”意思是自己能狂饮五斗酒。他预料到自己去世的日子,于是继续模仿偶像,给自己写了墓志铭,并嘱咐家人薄葬:

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这是引用庄子的话,意思是“生”是悬附在腹腔内的瘤子,是累赘在皮肤上的疣子,总之是身上的多余的疙瘩。“死”是剧痛的痈疽排脓了,是奇痒的瘃疮消肿了,总之是身上不痛了不痒了。死才是解脱。

白居易也给自己写了一篇《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醉吟先生”的名号,简直跟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及在挽歌里感叹“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如出一辙,大概酒的确是历代诗中豪杰的挚爱吧。

白居易在墓志铭中感叹了一番自己的人生已经很幸运,但也有点羞愧名不符实,因此嘱咐亲属丧事从简:

吾之幸也,寿过七十,官至二品,有名於世,无益於人,褒优之礼,宜自贬损。我殁,当敛以衣一袭,以车一乘,无用卤薄葬,无以血食祭,无请太常谥,无建神道碑。但於墓前立一石,刻吾《醉吟先生传》一本可矣。语讫命笔,自铭其墓云:

乐天乐天,生天地中,七十有五年。其生也浮云然,其死也委蜕然。来何因,去何缘。吾性不动,吾行屡迁。已焉已焉,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厌恋乎其间?

墓志铭_曹植墓志全文什么_何伯超墓志皇魏延昌

有壮志未酬心怀不甘的墓志铭。

比如诗仙李白在临终前也给自己写了墓志铭: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墓志铭_曹植墓志全文什么_何伯超墓志皇魏延昌

果然还是那个“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李白,最后的绝笔里还在感叹怀才不遇,顺便悲凉地想象了一下,不知道自己死后,会不会有知音为此悲痛。

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现得不得其时,又不幸被捕获,因而为之恸哭,孔子已经死了,还有什么人会像孔子哭麒麟那样恸哭大鹏的死去呢?

现在安徽当涂的李白墓前有清代花纹碑一方,上刻有“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传是杜甫的手笔,这又为李杜之间深情厚谊的传说添上了一笔。

墓志铭_曹植墓志全文什么_何伯超墓志皇魏延昌

但是我有点不太相信那样痴爱李白的杜甫会以“唐名贤”这样充满板正学究气的名称来定义李白,李白最大的特征怎么会是“贤”呢?莫非“贤”是“仙”的误传?

有身处乱世怀着黍离之悲的墓志铭。

比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写过《自题墓石》:

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至;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

他对自己的定义是“明遗臣”,他所感佩的人物,一位是与异族作战但壮志未酬的晋代忠臣,一位是北宋哲学家,可以看出他一生的志向就在治国与修身,继绝学与开太平两个领域。王夫之一生追随者无数,死后也备受崇敬,我之前写过他的徒孙李贽,这样的千古人杰依然还是对一生并不满意,可见人生要过得满足确实很难。

跟王夫之差不多同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著名“玩咖”张岱68岁那年也给自己写了墓志铭: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为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这番话看起来是很浪荡公子作风了,非常符合他曾说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实际上,生活在明清之交的乱世,一个心怀报国之心的名门之后怎能置身事外,无非是如阮籍一般故作佯狂罢了。

所以《自为墓志铭》的结尾是这样的:

铭曰: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引用了一大堆名人事迹,就是感叹自己既无法报故国,又不得归隐,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与之对应的,有虽历尽劫波但心灵归于冲淡平和的墓志铭:

垂老之际,元好问嘱咐亲属,待死后坟前碑上,只写七字——诗人元好问之墓。少时以一首《摸鱼儿·雁丘词》成名,中年亲历蒙古大军攻破金国而颠沛流离,晚年耗尽一生心血编撰一部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作为金代文宗,也许在元好问自己心目中,平生最得意最心爱之事,只是写诗而已。

曹植墓志全文什么_墓志铭_何伯超墓志皇魏延昌

还有一位明明很杰出的诗人,临终却写了一篇据说平平无奇的墓志铭,而且还毫不珍惜自己的诗作。据《新唐书》载,杜牧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完就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烧掉,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曹植墓志全文什么_墓志铭_何伯超墓志皇魏延昌

到了现代,自拟墓志铭的风气尚未断绝,有的文人墓志铭比古人要轻松幽默了许多,比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1977年自拟的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生平,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墓志铭_曹植墓志全文什么_何伯超墓志皇魏延昌

在这样的墓志铭前,一位既戏谑又谦和的大师跃然碑上。

从古至今浏览过来,墓志铭作为人生盖棺论定的最后文字,连超脱者也会沉吟良久认真对待。我们这代人虽然还没有走到人生边上,想象一下那一天,不知道是否还像目前的墓地一样依然有墓碑可供写点东西?

如果有的话,你想过写什么吗?

这个问题是我之前做人物纪实采访的时候最爱问的问题之一,虽说未知生焉知死,但对死亡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自拟的墓志铭就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对一生的精炼总结,简直可以作为人物稿的题目。

于是我也收集了一些从60后到90后男女老少给自己拟的墓志铭草稿。

有的人说:“在生命最后一刻,我能感觉到自己是个有意思的人,就足矣。”

有的人早就想好了:“我墓碑上的铭文将会是——一个好人。在我的葬礼上不要放哀乐,我要放二手玫瑰乐队的《煎饼侠》。我希望来参加我葬礼的人,最后谈起我时,能点点头说:‘嗯,是个好人!’”

有的人直接“删掉”了这个问题:“人生并没有那么明确的目标,比目标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河流流淌过哪里、体验过什么。”

或者是:“我不需要别人记得我。我只要活在当下,当下付出了、投入了,人生便无悔。”

遇到这种独辟蹊径的答案,我不由得惭愧是自己狭隘了。

但也许是受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洗脑,也许是还没有成熟到接受自己的平庸,我依然是一个对目标感的重视超过体验感的人,希望能好好写一下自己的墓志铭,慢慢积累人生的收获,直到能支撑起一个看得过去且会有人去读的墓志铭。

至于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一起想想吧~

最后,分享一些我收集的关于墓志铭的知识,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几千年来墓志铭的形式和内容其实有过很多变化,并不像我们现在简单的一块墓碑了事。

墓志铭是对逝者生平的概述和赞颂的文体,学者们通常把一篇墓志铭细分为“志文”和“铭文”。“志”,即记叙逝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等,在形式上多使用散文;“铭”则是用韵文的形式,赞颂逝者品德的文字。

对于墓志铭的确切起源,史籍中未见有详实的记载,因此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但基本上都是着眼于丧葬制度。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出现的“告地状”便是墓志的雏形。东汉延平元年(106年)《贾武仲妻马姜墓记》,详细记录了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及死葬日期,被认为是我国发现得最早的用石头刻制的墓志。

从材料上说,早期是“砖、瓦、石并用”,后来逐渐形成了石刻墓志;从文体上说,墓志铭由简入繁,由随意写刻变成了有固定格式;从名称上看,由早期的墓记、柩铭等名目统一为墓志铭。

其实,墓志铭不一定就是刻在墓碑上的。我国古代的墓志铭源于刻石墓碑。墓碑对墓志铭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至于后来的研究者对它们多不作区分,而统称为碑志。

实际上,虽然墓碑和墓志都能起到颂扬墓主的作用,但自产生时起,二者的功能就大相径庭,墓碑文和墓志铭更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并且,古人将墓碑立于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日晒雨淋,或因战乱损毁,多数墓碑终将被毁弃,无法实现墓主“垂之亿载”的愿望。而墓志铭形体较小,并且要随着墓主的棺柩葬于墓中。但许多学者对墓碑文和墓志文不作区分,仍持碑志一体论。

墓志铭_何伯超墓志皇魏延昌_曹植墓志全文什么

上一篇: 【学术沙龙】 如何认识先秦文献的汉代传承及其价值——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学术沙
下一篇: 墓志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