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世说新语》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确定专注长江以南区域的第一部文化名著,在它之前,至少还有《楚辞》《吴越春秋》《论衡》等三部名作也产生于长江以南这一地理空间。但长江对《世说新语》的意义,或者说《世说新语》对长江的意义,是上述这另外三部名著所不能比拟的。11月19日,在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上,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程章灿作了主题为《〈世说新语〉与中国文化的长江时代》的演讲,提出可以把以《世说新语》为标志的魏晋时代看作是中国文化的长江时代。
长江是《世说新语》故事最重要的舞台背景
程章灿表示,三国鼎立、永嘉之乱引起的北人南迁,以及由此而来的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将长江一次又一次地推到历史的前台、成为无可忽视的巨大存在。而以渡江为例,也就是以东晋南渡为标志的跨时代的历史事件,《世说新语》通过不同的个人视角,使得以《世说新语》为标志的魏晋时代,也可以被看作是以长江为标志的时代,还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长江时代。
从《世说新语》开始,长江不仅具有地理的空间意义,而且具有了历史文化意义。据统计,《世说新语》全书收入了1129条汉末魏晋的人物故事。实际上,汉末以前的故事在这本书中寥寥无几,大概只有340条;而东晋的人物故事约780条,约占全书总条目的70%以上。
因此,在时间角度上看,我们可以说《世说新语》主要是一部东晋故事集。而东晋人物的活动范围以及故事的发展地点绝大多数是在长江流域,加上书中含有的主要以长江流域为背景的东吴故事,长江背景在《世说新语》中所占的比重就更为可观。整体上看,如果不能说《世说新语》是一部长江流域的故事集,至少也可以说长江是《世说新语》中最重要的舞台背景。
渡江、过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世说新语》全书有36篇,也就是36个门类组成,每一篇的排列以人物故事的发生时代先后为序。值得注意的是,以渡江、过江等为标志的南渡故事,在《世说新语》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经常成为各篇中西晋故事与东晋故事的分界线。
在众多的渡江过程中,最有历史和文化韵味的是言语篇的“新亭对泣”这段故事。“每至美日”,过江诸人都会聚集在南京市郊的新亭聚会。有人在聚会时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在座的王导则表示,现在这个时候大家“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说什么丧气话。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这两句话广为流传,指的是当时从洛阳到建康(今南京),地理和政治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程章灿特别提出,“山河”这两个字,按照词源的解释,主要有两个意向,一个是指代作为区域行政的高山、大河,另一个则是指代疆域和国土。
这两个“山河”,一个是比较具体的,另一个指代国家和国土的则是比较抽象的。《世说新语》中的“山河”之意,一方面指洛阳与建康的具体的“山”与“河”,例如洛阳有满山、依水、洛水,南京有中山、幕阜山、秦淮河;另一方面,虽然两地的“山”与“河”不同,但“山河”更是指代了洛阳和建康所代表的疆域国土。
以洛阳为首都的西晋政权已经崩溃挖掘,以建康为首都的东晋政权刚刚建立,这两个政权虽然都属于司马氏,皇帝都姓“司马”,但两个朝廷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不一样的。所谓国内形势的不同,就是空间环境的变化。滨江而建的新都建康,使人们无法忽略长江的存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也由此被带入了“长江时代”。
这段故事被不断地复述,并且产生了不同的文本。在《资治通鉴》中,这句话被写成“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晋书》中,这句话被写作“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不过相同的是,《资治通鉴》《晋书》的版本里都突出了“长江”。
江东、江南、江表等词也屡见不鲜
程章灿表示,在《世说新语》中,除了不断出现过江、渡江、南渡等事件性描述的动词之外,着眼于地理空间描述的名词,比如江东、江南、江表、江湖、江陵、江下、江州、九江、庐江等也屡见不鲜。这些名词分为两类,一类比较虚,一般是泛指;一类比较实,所指的地方都比较具体。西征和北伐,大体上沿长江展开,只不过一个是纵向展开,一个是横向展开。
江南、江北的矛盾,江表以及江南腹地、长江上游、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各种势力沿着长江形成多种张力。北方的苻坚大军南下的时候,《世说新语》记载为制造出的严重政治危机;而王导辅佐晋元帝保全江表,向来被传为“不朽的功业”。在这些叙述中,“长江”这个符号,不仅代表的是东晋政权,更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命脉延续。
通过这些故事,《世说新语》将长江塑造为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伴随着对江南、江左又或者是江东的开发,长江区域的人才登场,为中华文化提供了无可取代的源泉和动力。
“我希望将来在座的各位,当你们下一次翻开《世说新语》的时候,也许你们会在耳中听到滚滚长江正流过。”程章灿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文 吴俊 余萍 徐翔(实习生)/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