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时期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概论 精彩文摘
1.理清我国古代小说复杂的版本情况,这是古代小说研究的基础
在明清小说研究中,作品文学地位、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成书年代、成书方式、作者、版本、评点、源流、小说与历史文化地域社会经济、小说与戏曲等其他体式、重要文献资料的新发现与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作品的校勘整理,都是重要的方面。
明清小说的发展要从宋元话本谈起。元代野蛮的游牧文化和政治政策,致使大量的士人进入到市民阶层,大家世家也沦落到民间市井,失去土地的无业、游民者也进入到城市,屯兵的城市也逐渐演化为商业,市民阶层形成并且壮大了,专门的娱乐场合勾栏瓦肆与流落到市民中去的过去官办的皇宫的乐妓等专门的艺人,应运而生。戏曲、杂技、表演等众多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众多的艺术形式里,出现了说话,当时按内容分为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四种行当,其底本,就叫话本,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后来,有些人为了满足民众的需求,将这些话本收集整理编纂,刻印出来,就成了话本集子。
由说书到看书,由艺人演讲到文人创作、整理、手抄、出版传播,经济利益催生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所以,元末明初出现了话本小说出版物,不光是“平话”,还有大型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但是,到了明代初年到中期120年间,出身于底层的朱元璋受到浓厚的农耕文化的影响,非常注重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对于元代以来泛滥的话本、戏曲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进行了整饬。一是重戏剧的教育功能,禁止上演有伤风化的戏剧,只留下孝悌、喜庆的曲目搬演;二是弘扬程朱理学,提倡人的精神文明和行为的道德规范,禁锢人性物欲的张扬和娱乐时尚。在这种政治态势下,白话小说的创作与刊刻停滞下来。
到明代中期,文人创作的话本小说《剪灯新话》破冰而出。《剪灯新话》主要是神鬼恋爱与人间欲望恋情,代表了文人的一些人性的思想与观念,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接着出现了《续话》、《余话》。这引起了统治阶级的高度关注,作品遭到了查禁,作者也遭到了自古以来的第一次小说的处罚。但是,毕竟繁华世态下,民众的心灵经过物欲的浸染,早已经认可了商品经济及其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的观念,政治文化的禁令,阻挡不住人们的欲望和享乐,大量的文人创作中篇爱情、艳情小说继承《娇红记》的文学风格和血脉,喷涌而出,肆意出版传播。
出版商看准了市场需求的机遇,在这个时间里,余象斗、熊大木等专业的出版商组织收集旧版本整理刊刻,白话章回小说蔚为大观。经济效益使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的出版商对有一定市场经济效益的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竞相删改、改变名目、添加,众多版本应运而生。
这些版本的情况很复杂。不论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还是《金瓶梅》、《聊斋》,均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间,都有一些甚至是比较大的改删添纂。除了以上的经济利益因素之外,到了清代的统治阶级官府的查禁,也导致了版本情况的及其复杂性。另外,一些知识分子的篡改、解读、评点、续写等也夹杂在一些版本中,使得明清小说的版本非常芜杂。
如研究《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铅印本就有三种不同的本子:1952年出版的《水浒》只有七十一回,它的结尾的一回,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1954年出版的《水浒全传》却有一百二十回,它的结尾的一回,是“徵宗帝梦游梁山泊”;1957年出版的《水浒传》又成了一百回,比《水浒全传》少了第九十回至第一百十回中的征田虎和征王庆的故事。七十一回的本子据以排印的底本是明代末年金圣叹批点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它实际上只有七十回,它的最后一回不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而是“梁山泊英雄惊噩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