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羊城书叟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那天上午,因为参观省文史研究馆在省图书馆举办的的一个摄影展,见到了省文史馆的第一任女馆长张少兰女士。
我和省文史馆有些勾联的时候,是胡希明当馆长,我认识的黎幸之先生,我去省文馆,有时候会看到地上堆满了书,而且,不少还是线装书。那时候,黎先生有时候会领我到北京路的古籍书店二楼看书、买书;那时候,二楼需持县团级以上单位证明方能上去的。
在这次展会的中央,辟出一个空间,作为秦牧先生书房的展示,有秦牧家属捐赠给省图的书柜、藏书、书稿、桌椅以及一些摆设,一段"从前"的岁月,亲切地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
秦牧先生,比较熟悉了。熟悉他这个人,熟悉他的作品,有段时间常见到秦牧;也听过秦牧的课;有次他在市图的报告厅听他讲课,我在台下拍摄,我发现他边讲边看着我了,我只好坐下,不好影响他讲课。
前几天,才读到旅美作家、文艺批评家苏炜的书《走进耶鲁》,其中有篇怀念秦牧的文章,我特意读了一遍,才知道书作者与秦牧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关系,作者小的时候,父母曾想过把他和一个小妹过继给秦牧夫妇的,由于,作者的奶奶反对,事情就搁下了…
前几年,我有感于北京、上海都有作家故居纪念馆,我给羊城晚报写了一个稿子:广州为什么没有作家故居纪念馆?
后来,有朋友告诉我:启明二马路原秦牧住过的地方,现在挂了故居牌子了。可惜还是没搞成可让人参观的故居纪念馆,广州在这方面还是比不上京沪两地啊。
在展览大厅见到省图书馆馆长刘洪辉先生,在今天的现场看到的佳宾中,刘馆长显得很特别,一副温文尔雅读书人的模样。他是管书的,我是读书的,话自然落在书上了。
这种场合和刘馆长相遇,少了些客套话,直奔书的话题上,我说起六月二十一日,大英图书馆到北京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从沙士比亚到福尔摩斯英国经典文学珍宝展》。
容颜如书的刘馆长,他的穿着装束也像秦牧先生。原来他是在北师大读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之前还当过广州市图书馆馆长。他告诉我说:珠江新城的分馆搞好了,他就回到这主馆来了。
刘馆长说道:省图在全国图书馆中,藏书数量和质量都是不差的。省图创办的开此(1912年),就把张之洞主政广东时候创办的广雅书局藏书楼的藏书归入到当时的省图。现在,在省一级的图书馆中,省图的面积和藏书量都是名列前茅的。
我说道:我自己也做过一个民国时期的外文图书展,书不多,就是二、三十本。其中,有牛津1934年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与大英图书馆来华展出的1599年出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说相距三百多年,但装帧、印刷、纸张,一脉相承的。
我还说道:我还想搞一个解放初期的书展,书也不多,都是解放初期出版的、有影响的书,以期唤起人们对书的记忆和热爱。等我老了,我也想把我的书捐出去。
刘馆长说:你要是捐给图书馆的话,也可以给你搞一个像秦牧书房大小的一个空间,有选择地展示你所捐赠的藏书的。
我说:我担心,我捐给国内的图书馆,年头捐出去了,年尾就给卖出来了。我的书和图书馆的书毕竟会有重复的。
刘馆长说:这不会的——
我说:我首选的是国外的大学,我是有条件的捐赠,有些人会说我怎么把书捐到国外?我倒认为捐给国外大学,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让外国人读到中国人的书,也让在国外的华人读到祖国的书。
刘馆长也颔首称是…
几位同去的朋友邀刘馆长一道照个像,容颜如书的刘馆长也颇受众人待见的。与刘馆长匆匆别时,我给他留下句话:有空聊聊书…
给末代皇帝溥仪当过摄政王的载沣(溥仪的生父),有副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赛神仙。世事喧哗,回到书的世界,便有了另一种的安静了,见到一些人或许会有些欣然,因为,有些人的容颜如书,心静如水;这便是庸常日子的快乐时光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