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抗美援朝战场上,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势如破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地渡过了临津江和北汉江,兵锋直指南朝鲜首都汉城,但是,随着战役的不断深入,不利于志愿军的一面也凸显出来了,我军战局进势较快,后勤补给远远跟不上,这一块是入朝作战的劣势,眼看志愿军的粮草弹药就要全部耗尽,彭德怀果断命令,志愿军全线后撤,以防不测。
就在同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命令各部对志愿军进行全面反攻,并对志愿军后方进行轮番轰炸,意图切断我军后撤交通线,李奇微的眼光极其敏锐,一到任就总结出了志愿军的“礼拜攻势”,此刻他深知我军后方补给不足,想趁机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并歼灭回撤的志愿军。
傅崇碧铁原战(傅崇碧回忆录)
彭德怀紧盯地图,突然,一个地点映入眼帘——铁原,于此同时,李奇微也选定了将铁原作为主要进攻方向,于是,铁原阻击战由此展开。
阻击战是硬碰硬的恶仗,志愿军司令部开始想选梁兴初这样的猛将担任这次阻击任务,但形势危急,梁兴初的三十八军又离铁原相隔甚远,彭德怀最终选定了离铁原最近的部队来担任这项艰巨的任务,第六十三军成了最佳选择,军长傅崇碧临危受命。
傅崇碧的63军也是刚经历过大战,几乎是疲惫之师,当时正在回撤的路上,全军还剩24000余人,接到命令,毫不犹豫地命令全军连夜奔袭140多里,先于敌军到达铁原一线,并及时构筑阵地。
范佛里特率领以美骑1师为首的联军共4.7万余人,火炮1327门,坦克187辆,随时召唤飞机支援,以装备及人数全面碾压的姿态直扑铁原。
傅崇碧向来有着“儒将”的称号,战前志愿军的几大副司令员还担忧他能不能完成这次任务,阻击战一开始,这位“儒将”的风采再次激发出来,麾下三位师长:蔡长元、张英辉、徐信各个能力非凡。
蔡长元采用“钉子战术”,命令部队化整为零,在无险可守的前提下,分散到200多个阵地上,死死地钉在阵地上;张英辉是地道战专家,有力地利用了阵地上的战壕和防空洞,藏兵于地下,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连连被毁;徐信大胆指挥部队从美军眼皮底下从容过江,凌晨两点神不知鬼不觉地率领炮兵部队进入阵地,持续的炮火打得美军狼狈逃窜,损失惨重。
前后历时13天,第63军顽强不屈的抗击美军四个精锐师的轮番进攻,毙伤敌军1.5万余人,始终没能让敌军跨过一步,胜利了完成了阻击任务,粉碎了美军的战略企图,“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也因此受到抨击。
战后,第63军仅剩2000人左右,军长傅崇碧也受了重伤,昏迷几天,彭德怀前来探望,傅崇碧醒来看到彭总,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抗美援朝战场上,几大著名的军长如梁兴初、吴瑞林、吴信泉、曾泽生、秦基伟等,建国以后都被授予中将军衔,傅崇碧与他们同为军长,仅被授予少将军衔,麾下的三位师长之中,张英辉和蔡长元与老领导军衔一样,也是少将军衔。
不过,傅崇碧将军有一项记录属于唯一:曾两次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央领导对将军特殊贡献的高度认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