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人类发源地(人类发源地最早在哪里)

人类发源地(人类发源地最早在哪里)

人类发源地(人类发源地最早在哪里)人类的祖先是谁?有许多种说法,但目前能够得到大量化石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的还是进化论。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但古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如果从古猿再往前追溯的话,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应该是鱼类。鱼的出现是地球动物界的一大飞跃,在它之前就是相对比较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了。而在鱼类之后的进化顺序,依次

人类的祖先是谁?有许多种说法,但目前能够得到大量化石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的还是进化论。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但古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

如果从古猿再往前追溯的话,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应该是鱼类。鱼的出现是地球动物界的一大飞跃,在它之前就是相对比较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了。而在鱼类之后的进化顺序,依次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在哺乳动物中又进化出了灵长类,直至古猿。

人类发源地(人类发源地最早在哪里)

人类发源地(人类发源地最早在哪里)

原始鱼类或是人类祖先

由这种观点来看,我们的祖先应该是一条鱼。这并不是说说而已,里面有很多化石证据作为支撑。例如,目前已有充分的胚胎和化石证据证明,人类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中耳包括鼓膜室、传导声音的三块听小骨和通向口腔的咽鼓管等,是人类拥有灵敏听觉的秘诀所在。

人类的中耳和内耳结构复杂而精巧

与人类结构复杂的耳朵相比,鱼类的耳朵相对就比较简单,只有内耳,没有中耳和外耳。为什么鱼类的喷水孔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化成复杂而精巧的中耳呢?这还得从鱼类喷水孔的作用说起。

喷水孔位于鱼的眼睛之后,颌弓和舌弓之间,是一个只含有假鳃的不完整鳃裂,也是某些鱼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呼吸器官。在软骨鱼类中,喷水孔主要用来吸入水流,是底栖软骨鱼类适应海底生活的生存秘诀,而在原始的硬骨鱼类中,喷水孔主要用来呼吸空气。不过在现代鱼类中,由于喷水孔的作用减弱,有不少种类的喷水孔已经消失了。

有喷水孔的软骨鱼

但正是这个被不少鱼类抛弃的喷水孔,对于从海里爬出来的陆地动物祖先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的硬骨鱼使用喷水孔来呼吸空气,为后来登上陆地创造了先决条件。之后出现的肉鳍鱼类演化出了内鼻孔,打通了鼻腔和口腔的通道,鼻孔成为主要呼吸器官。直至第一批鱼类登上了陆地,向四足动物演化。

由于陆地上的环境远比海洋里复杂,这些四足动物需要发展新的感觉器官,以便在空气中更好地生存。于是,已失去呼吸功能的喷水孔又被回收利用,逐渐演化成人类中耳腔的鼓膜室,而舌颌骨及其关节的方骨和关节骨也逐渐退化变小,最终进入中耳演化为三块听小骨:镫骨、锤骨和砧骨,负责将声音传递给大脑,让人类最终拥有了灵敏的听觉。

远古鱼类登上陆地

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是非常完美呢?其实并不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条件,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搞清楚,那就是:鱼类的喷水孔又是怎么演化而来的呢?早在1822年,法国解剖学家圣西兰发表了经典著作《解剖哲学》,非常有远见地提出了不同门类脊椎动物相似器官很可能演化自同一原型。

50年后的1872年,德国解剖学家卡尔·根格包尔提出了脊椎动物头部分节理论。到了1937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沃特森进一步提出了“自由舌弓理论”,认为有颌鱼类在进化早期,在颌弓和舌弓之间应该具有一个完整的、尚未退化的鳃,而不是后来的喷水孔。

鳍鱼,带有喷水孔

在此之后直到21世纪初,古生物学家一直试图在早期有颌鱼类的颌弓和舌弓之间,寻找这个没有退化的鳃。他们仔细查验了现在的无颌鱼类,以及早期有颌鱼类中所有盾皮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化石,却总也这不到那个未退化鳃的化石证据。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2年,中科院古脊椎所团队在浙江长兴志留纪早期(约4.38亿年前)的海相红层中,找到一种最为原始的真盔甲鱼化石,后来将其命名为“曙鱼”。这些曙鱼化石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但却保存了比较完整的脑颅结构,非常珍贵。

浙江长兴发现的曙鱼化石

研究团队利用瑞士苏黎世的同步辐射光源对化石进行了无损扫描,之后又对其脑颅进行三维虚拟复原,前后历时5年,共完成7件曙鱼脑颅化石的三维重建。复原后的曙鱼头部结构显示:在盔甲鱼眼睛后面的第一个鳃囊,与后面的5个鳃囊并无二致,而且开口于头甲腹面,并不像喷水孔那样开口于头甲背面。

因此,可以基本判断盔甲鱼的第一个鳃囊就是一个未退化的鳃囊,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喷水孔。不过,要想证明它是一个具有正常呼吸功能的鳃,还缺少整个证据链条中的最后一环,即找到这个鳃囊中存在鳃丝的化石证据。

对曙鱼化石的三维重建

为了寻找这个证据,研究团队来到了有“古鱼王国”和“人类远祖发源地”之称的云南曲靖,在约4.19亿年前的地层中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野外发掘,终于在2017年首次幸运地找到一个宽甲鱼化石,在这个化石的眼睛后第一鳃囊中,完整地保存着鳃丝印痕。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团队进一步证明:盔甲鱼眼睛后的第一鳃囊正是具有正常呼吸功能的鳃,而不是退化的喷水孔,这就为鱼类等脊椎动物喷水孔起源于退化的鳃,提供了最为确切的解剖证据和化石证据。

就这样,所有的证据链条都已打通,如今人类的精巧的中耳结构,最早正是由鱼类的鳃演化而来。这个鳃先是演化成了喷水孔,在鱼类登陆之后又逐渐进化成了中耳。这也解释了为何人类耳朵和口腔是相通的,连接二者的正是4亿多年前鱼类喷水孔经过口腔通向鳃的呼吸通道,也就是现在我们人类的咽鼓管。

云南曲靖发现的宽甲鱼化石

这个首次揭示人类中耳由鱼鳃演变而来的成果,已经发表在了国际学术期刊《生态和演化前沿》上,第一、二作者分别是中科院研究员盖志琨和中科院院士朱敏,第三、四作者分别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普·艾瑞克·艾尔伯格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菲利普·多诺霍。

不得不说,这一最新成果填补了由鱼进化到人的过程中缺失的一环,为进化论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支持。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对进化论嗤之以鼻,人马君推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接受不了人类由“猴子”(其实是古猿)演化而来的论断,觉得这是将有智慧的人类和低等的动物相提并论,十分地丢面子。

很多人无法接受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

需要承认的是,在达尔文那个年代,由于技术的局限和证据的缺乏,进化论确实存在着许多漏洞。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新的化石证据的不断发现,进化论的理论不断完美,证据不断充实,这个大厦反而更加稳固了。虽然还不能说进化论一定就是真理,但它至少比毫无证据可言的“外星人起源说”要靠谱的多。

上一篇: 秦王政(秦王政十一年谁率兵伐赵)
下一篇: 廖大珠将军的结局(廖大珠将军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