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当中,除了留下的灿烂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国人民向来爱好和平,但在我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我那个却不少,甚至是从未间断过。
据统计,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1979年为止,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大大小小的战争便有一千四百多起,也就是说平均每1.5年便会有战争产生。
秦王政(秦王政十一年谁率兵伐赵)
但相对于各种小战争以及局部摩擦,在古代社会之中,统一天下以及王朝更替的战争更有令人在意。尤其是每逢乱世,杰出的军事人才可以被人们研究个遍。
诸如春秋战国、又如楚汉争霸、三国时期,甚至是元末的朱元璋、陈友谅各方势力中出色的将领,都有无数人对其进行讨论。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便是各种将领最好的舞台。
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出名的便是千字文中所说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四人;而楚汉时期的韩信,更是被人誉为兵仙;三国时期,因着罗贯中的小说,无论是谋士还是武将,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唐初时期的秦琼、明朝的徐达、常遇春等人,无一不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
但是,反观他们的命运,大部分都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武安君白起,为秦昭襄王从屡立奇功,却因功高震主,最终被赐死于杜邮;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能得善终的寥寥无几;而韩信之死,更是令无数人扼腕,过河拆桥也不过如此。
在古代,乱世是英雄诞生的摇篮,统一与和平便是葬身他们的墓场。驰骋在战场上的他们,为自己所在的势力打下一寸寸土地,终于背着一身军功来到了统一的盛世。但当强敌消灭之后,于君王而言,最为刺眼的存在便是那些优秀的将领。
军心所向,一身功绩,他们就像天上的月亮,虽然太阳耀眼,但人人也能注意到月光。最终,这些人还是太碍眼了。
于是,曾经的英雄们,都得为了王权让路,最终纷纷落得个凄凉的下场,正如刘邦听闻韩信之死,其态度是“又喜又惊”一般。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善终便在于自己是否愿意转换心态,舍弃曾经的荣光。张良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的统一大业耗费无数心力,而当天下统一之后,他却只选择受封留地,而后远离朝堂,最终云游四方;反观另一个悲惨的人,虽然一生只想做自己的诸侯王,最后都被刘邦逼得想造反。
很大程度上来说,激流勇退是优秀将领们最好的退路与结局,秦将王翦便是如此。
秦始皇能灭六国,实现天下大一统的局面,很大程度上都得归功于王翦与王贲父子。
在嬴政刚坐上的王位的时候,其位置并不牢靠。国家大权在仲父吕不韦手中,而自己的母后在后宫之中与嫪毐私通,甚至还想要谋划嬴政的王位。
随侍在秦始皇身边的王翦,在此时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秦王嬴政八年,他的弟弟成蟜受樊於期怂恿叛变,是王翦前去平叛,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九年,嫪毐事情败露,举兵谋反,王翦保护在侧,使得秦始皇通过此事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权。
如果说,前期的王翦是嬴政的保护者,那么自秦始皇总揽朝政之后,他便成为秦始皇的利剑,指哪打哪。
公元前229年,秦国开始了对赵国的最终之战,此时两国的将领分别是王翦与李牧。先秦时期四大将领,此时便占据了两个。面对李牧这一强敌,王翦采用离间计,使得李牧被赵王所诛,而后一路势如破竹,攻入邯郸。
又过两年,王翦再次率军北上,攻打燕国。即使是燕代联军,也无法阻挡王翦铁骑的步伐,燕国就此灭亡;而后魏国被攻破……
除却最初没有参与的灭韩之战,王翦几乎无往不利。但上一个无往不利的武安君,如今坟头草已经三尺高,他自然也怕,更何况局面很快来到焦灼状态。
眼看着只剩下两个诸侯国没有兼并,秦始皇自然已经开始搓手等待。于是他询问王翦,攻打强大的楚国,应该用多少兵力:
当王翦说六十万兵力之时,一个年轻小伙跳出来说自己二十万就能打,秦始皇自然更喜欢后者。毕竟耗费国力的事情,怎么着也得省点银子。
但是,李信很快就落败而归。秦始皇一边气李信,一边立马跑去给王翦道歉,表现愿意给王翦六十万兵力攻打楚国。
但此时局面就很尴尬。王翦本就军功累累,如今带着六十万大军跑去打楚国,一个不小心,无论输赢回来都是掉脑袋的事情。万一打了胜仗归来,陛下却怀疑自己有不臣之心,那怎么办?
于是,在王翦率军出发的时候,一再向秦始皇提出要求,胜仗归来得给自己很多田地,还有各种美女,田地一定要够大够多,美女自然是多多益善。秦始皇笑眯眯地表示,去吧去吧,回来就有。
来自于君臣默契,在此刻达成。王翦的诸多要求,便是为了让秦始皇打消对自己的疑虑,而秦始皇则表示自己收到了他的忠心。此后,灭楚又成了王翦的另一功绩。
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攻入齐国,齐王建被俘,秦国实现了天下统一。此时,王翦去哪了?
当王翦灭楚归国之后,他的功劳都已经能够盖过嬴政了。王翦深知自己功高震主,再打下去人都没了。
于是,王翦多次对嬴政说,自己老了,想要告老还乡。秦始皇一听,自然知道缘由,便表示:你无非是害怕自己功高震主引我猜忌于你,放心,好好地待着吧,我不会杀你的。
就这样,王翦又战战兢兢地待了几年,但基本上能不参与的事情都不参与了。几年后,早已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国逐渐步入正轨,秦始皇也便答应了王翦的请求,准他回去安享晚年。
可以说,同样为秦国将领,王翦与白起的命运截然相反。不仅是因为相较于秦昭襄王,嬴政更需要王翦,还因为王翦识时务、知进退,明白君臣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