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讲座丨陈民镇:论文写作没有捷径可走

讲座丨陈民镇:论文写作没有捷径可走

讲座丨陈民镇:论文写作没有捷径可走2021年12月10日下午14:30,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中华文化研究院研究生会承办的“浅谈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讲座在综合楼716举行。

2021年12月10日下午14:30,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中华文化研究院研究生会承办的“浅谈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讲座在综合楼716举行。主讲老师为中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民镇老师。陈老师同时担任《中国文化研究》编辑、《管子学刊》编委、多家权威刊物的审稿专家,并在《文学评论》《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哲学史》《泰东(Asia Major)》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陈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又风趣幽默,讲座内容丰富,介绍了论文的类别、论文的结构、论文的基本要求、提升论文写作的途径、论文的投稿与发表等多个方面,使同学们获益匪浅。

投稿刊物文史怎么写_《文史》投稿_文史刊物投稿

讲座伊始,陈老师强调论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可能指望靠指南性的著作或一次讲座便能“脱胎换骨”,而是需要大家在不断的阅读与写作中提高,“须知此事要躬行”。陈老师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帮助同学在论文写作和投稿中少走弯路。

一、论文的类别

陈老师首先从论文的类别谈起。陈老师指出,按照用途,论文大致可以分为课程论文、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三类。课程论文、学位论文与同学们的课程学习及毕业息息相关,有的学校,可能还会强制研究生发表期刊论文。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可以转化为期刊论文,发表的期刊论文也可以最后组成学位论文。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对待每一次课程论文以及最终的学位论文,珍惜每一次练笔的机会,陈老师回顾自己读博时刊发在权威期刊《历史研究》上的文章,便来自于一次课程作业。

按照性质,论文又可分为综述评议类论文和专题研究论文。综述评议类论文并不好写,需要有述有评、详略得当,既要充分占有材料,又能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归纳出线索,否则“综述”容易写成“综抄”。至于专题研究论文,需要突出问题意识,明确自己的文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专题研究要么有新材料,要么有新方法、新角度,要么提出新观点。如果不能对既有的研究有所推进,只是流于泛泛之论,文章可能就没有写的必要。

二、论文的结构

陈老师接着介绍论文的结构。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基本都会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及参考文献等要素

首先是标题、摘要和关键词。标题需要吸引人,既点明文章所讨论的问题,又不能过于程式化。摘要一般要涉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结论、研究价值等方面,由于摘要本身便相当于一篇迷你论文,需要尽量避开主观性的描述,像“本文认为”“作者认为”之类的描述,尽量不要在摘要中出现。

引言需要交代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等。好的引言,能够让读者明白文章所要谈论的话题,同时又有一定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引言里有必要简要交代研究现状。介绍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可以成为单独的论文;在学位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一个必需的环节;在期刊论文中,简要的学术史梳理也必不可少(在有的专题论文中,学术史梳理甚至自成一节),有的期刊就明确声明没有学术史交代的论文不会纳入审稿程序。综述相当重要,进入任何一项专题研究之前,学术史的梳理和把握是前提的工作。文献综述的工作做不好,研究者可能就不能把握现有研究的现状以及薄弱所在,读者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创新点。

正文的撰写需要注意不同的格式。学位论文有学位论文的格式,在不同学校,学位论文的格式也不尽相同。文科的论文,通常分为“一、”“(一)”“1.”“(1)”若干级别,学位论文则有“第一章”“第一节”这样的编排。理工科的论文通常分为“1.”“1.1”“1.1.1”若干级别,有的理工科院校还会要求文科学位论文也统一采用这样的格式。需要注意的是,阿拉伯数字之后不能加顿号,“1、”这样的形式严格来说是不对的,正确的应该是“1.”,汉字“一”之后则加顿号。

陈老师还强调参考文献和注释的区别。有不少文科刊物,统一为脚注,注释和参考文献是合一的。而有的刊物,尤其是高校学报和综合性社科刊物,以及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需要分开。不同的场合,脚注和参考文献有不同的格式。不少刊物会以[M](专著)、[J](期刊)、[N](报纸)这样的形式来表示参考文献,但这也只是众多格式的一种,不同的刊物,格式的规定也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M]、[J]、[N]这种形式来表达一般的注释,陈老师提到他参与学位论文答辩时,发现有同学在脚注中采用了这种形式。所谓的“格式”,英文管它叫style,英文论文的style主要APAstyle、MLA style、Chicago style以及Harvard Style。中国的不同期刊,也会有不同的style,这里有学科的差异,也有刊物自身的规定。这种格式上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作者修改格式、投稿带来麻烦。

三、论文的基本要求

在介绍完论文的结构之后,陈老师接着向大家指出了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选题。陈老师认为,“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个期刊编辑来说,他首先把关的便是选题,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编辑的“眼缘”。选题不符合该刊物的要求,不对编辑的胃口,自然便不能进入下一步审稿程序。选题要适中,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一般来说,学位论文会比期刊论文大。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之后的研究道路,因此学位论文的选题既要站在学科前沿,又要有延展性。学位论文的选题往往也决定了自己期刊论文的选题,有的学者可能会选择一个很小众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似乎富有新意,但由于期刊会考虑到引用率等问题,会相对排斥这种选题较小的论文。选题太小太局限,势必会制约之后学术道路的拓展。选题当然也不能太大,太大则不易驾驭,容易流于浮泛。好的选题既要有扎实的研究,又能以小见大。此外,好的选题是能与自身的兴趣相契合的,能够激发自己的探索欲,否则写起来痛苦,成果也很难尽如人意。

其次是形式。陈老师指出,形式上的细节不能马虎,要尊重不同刊物的格式,错别字、标点错误、格式错误等问题,可能会给一些编辑留下“不细心”甚至“写作未入门”的坏印象,因为许多编辑都有职业病或强迫症,“眼里容不得沙子”。陈老师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文史哲》《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文化研究》等刊物为例,介绍了人文社科刊物的几种代表性格式。陈老师强调格式方面比较忌讳格式杂糅,譬如在介绍书籍的出版社和出版年份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是两种常见的格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则属于格式杂糅。其他细节,如标点全角、半角的误用,会容易让编辑认为该段文字是直接复制粘贴的。陈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养成细心、反复检查修改的习惯。

至于文章的内容,陈老师强调需要注意文章的框架,即全文架构的编排,各章节之间要注意逻辑性和层次性;不能忽略学术史回顾;论证要严密,材料要扎实;引用文献要核对出处,尽量使用原始文献。

在行文方面,陈老师提醒大家文笔要忌晦涩、忌卖弄、忌平淡,半文不白、矫揉造作、繁冗拖沓、故弄玄虚的文字都会给编辑和读者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同时,论文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对文笔也有一定要求。好的论文,文笔应该是流畅、自然、凝练的。

四、提升论文写作的途径

陈老师指出,论文写作没有捷径可走,不外乎多读、多写。框架的设置、文笔的提升等,都要在长期的写作中沉淀。陈老师分享了他从本科开始便坚持练笔的经历,他指出论文写作与文学创作一样,许久不练笔便会生疏。有了想法如果不及时梳理成文,思想的闪光点便难以进一步深化,而且很容易忘却。而所撰写的论文也不一定有机会发表,但练笔的过程,都最终会内化为自身的研究能力。

阅读既要注重深度,也要拓展广度,相对宽广的阅读面有助于发掘富有新意的选题。在明确自己专攻的方向之后,应精读该方向的经典著作,并全面了解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如此才能清楚前人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前人所未注意的方面,从而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就需要查找更多的材料,带着问题意识的阅读更有动力,阅读面也由此在写作的过程中越滚越大。阅读促进写作,写作也可以反过来刺激阅读的兴趣。

陈老师还强调取法乎上的重要性。精读本领域的经典著作,以及最新、最前沿的优秀成果(主要是本领域权威期刊上的最新论文),从而学习优秀学者如何寻找选题、如何论述引证、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好的论文,值得反复研读,既要学习作者的长处,也要思考该文是否有提升的空间,从而训练自己的学术眼光。

此外,好的论文是需要打磨的。写作的过程可能很痛快,修改则很痛苦。至少要尽自己所能,保证引文的准确、文字标点的正确、文字的通顺。如果有条件,可以请师友多提意见,并谦虚听取他人意见。如果有人能在文章发表之前指出自己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的幸运。严肃的期刊通常会遵循严格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往往直指文章的症结,不必碍于情面,这些意见弥足珍贵。

五、论文的投稿与发表

陈老师接着向大家介绍论文投稿的注意事项。在投稿之前,需要了解有哪些期刊,了解期刊的“行情”。期刊大致可以分为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期刊,以及包括各个学科的高校学报和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

目前国内的核心期刊体系主要有南大核心(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大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社科院核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其中南大核心认可度最高,即所谓的“C刊”。C刊除了正规军——CSSCI来源期刊之外,还有预备队——CSSCI扩展版期刊,以及以书代刊的CSSCI集刊。此外,基本上每个学科都有学界约定俗成的“顶刊”,如历史学的《历史研究》、文学的《文学评论》、哲学的《哲学研究》、经济学的《经济研究》等,《中国社会科学》更是顶刊中的顶刊。这些顶刊大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各个学校还有自己的核心期刊目录和等级划分,如将期刊分为A、B、C等级别。国外的期刊索引则主要有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EI(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论文的发表都很重要。对于学生而言,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意味着可以拿到奖学金,在有的学校,在C刊发表3篇论文是博士生毕业的硬性要求。对于教师而言,论文往往与科研奖励、职称评审挂钩,申报课题,也离不开论文的支撑。目前的总体趋势是“破五唯”,“五唯”指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破“唯论文”,并不是论文不再重要,科研人员还是需要靠论文说话,只不过将来文章的质量以及同行评议会愈加受到重视。

核心期刊是有限的,比如最新版的CSSCI目录,总共583种。全国各个高校、各个学科的师生都指望着发表,可以说僧多粥少。期刊从审稿到正式见刊的流程相当长,有时录用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刊,如果着急毕业或找工作,便“等不起”。有的期刊在录用稿件时,又会存在一定的单位歧视和职称歧视,甚至学科歧视。来自名校的稿件,可能会比来自普通高校的稿件更吃香。大佬的文章,自然比普通学者的文章更受欢迎。有的期刊,讲师、副教授的稿件都要排除在外,更别说学生的论文了。对于高校学报和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而言,由于文史哲等人文科学领域的文章,引用率远远不及经管法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文章,因而人文科学方面的文章会被大量压缩。因此,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尤其是学生,难度是相当大的。

期刊也有其苦衷,如果引用率和影响因子上不去,就很难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或者即便身在核心期刊目录之中也会有危机感。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期刊,都高度“内卷”。因此,某些期刊会通过约大佬的稿件提升引用率,甚至以“合作互引用”“抱大腿蹭引用”“审稿拉引用”“花钱买引用”等方式(见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办公室最近的发文)提升引用率。某些高校学报和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对于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也不是很友好。

陈老师指出,有的同学可能为了毕业或奖学金,会花钱在一些给钱就发的旬刊、半月刊发表论文,最近有关部门正在整顿此类滥发论文的期刊。如果不是万不得已,陈老师不建议在此类刊物发表论文。严肃的期刊,一般是不收版面费的,还会有一定稿费。陈老师建议同学以顶级刊物的优秀论文为模范,取法乎上,并多尝试给权威的专业刊物投稿,这些刊物专业性更强,也没有掉出核心期刊目录的顾虑,因而不大看重作者的出身,甚至极力扶持年轻作者(这方面以《历史研究》为典范)。而且,这些刊物有相对严格、公正的审稿制度。即便被退稿,审稿意见也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陈老师回顾自己硕士期间在《中国史研究》发文、博士期间在《历史研究》发文的经历,当时刊物并不在意他的身份,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更是帮助他完善,论文最后实现了脱胎换骨。

陈老师接着谈到了投稿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是调整心态。如果是非知名学者或者是学生,投稿命中的机率相对没那么高,自己的得意之作,在编辑那可能不屑一顾。因此,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投稿。其次,投稿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期刊的选题特点,有针对性地投稿。如果选题不对口,那么稿件可能连编辑初审那一关都过不了。譬如有的刊物注重考证性的论文,有的刊物则不欢迎,如果不了解刊物的品味,投稿也便徒劳无功。其三,要注意投稿的正确方式。需要通过纸刊或知网的相关信息找到刊物的准确投稿要求,包括格式要求、是否需要通过投稿系统提交、是否需要寄送纸质版等,切不可通过百度简单搜索,网上的山寨投稿系统泛滥,谨防假冒。其四,关于一稿多投和一稿多发。一稿多发是大忌,属于学术不端,将会是学术生涯的污点。至于一稿多投,还存在争议,有编辑便提出一稿多投是作者的合法权利。从期刊的角度而言,一稿多投会浪费编辑和外审专家的资源。而从作者的角度而言,在期刊不及时告知结果的情况下,如果简单遵守“三个月未回复可自行处理”的规定,那么论文的刊发可能便遥遥无期。有时,一稿多投是非知名学者或普通学子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在讲座的最后,陈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这一经典著作以及宁镇疆、高晓军主编《先秦古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这一新书,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投稿刊物文史怎么写_文史刊物投稿_《文史》投稿

上一篇: 2019年广西高考文史、理工类一分一档表公布
下一篇: 理工类最高分692、文史类最高分630,川大在川录取生源质量明显提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