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洪远朋高帆(摘要】导源于利益问题的重要性

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

洪远朋

高帆

(摘要】

导源于利益问题的重要性,针对社会利益关系问题尤其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利益

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是比较丰富的;导源于利益问题的复杂性,针对特定的社会利益

问题不同学科或学者往往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导源于利益关系的演化性,针对新

时期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的表现、方向、效应以及协调利益关系的思路等问题研究成为

一个热点。现有文献的讨论,无论是理论的还是现实的,无论是国外的还是中国的,无论

是过去的还是当前的,对于人们在把握理论的基础上深入-iLie,中国社会利益问题

都大有裨益。本质上,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放置在科学、有效、适时进行社会利益关

系协调基础上才更有可能,这要求社会科学领域将利益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重点,并努力在

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前提下形成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基于这些结论所给出的政策含义无

疑会显著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利益;社会利益;根本利益;基本利益;利益关系;争谐社会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f2008)02—0073—09

【中图分类号)12914

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演进。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深入认

识社会

利益的演进轨迹和内在动因,据此形成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机制。近来,从利

益关系角度

讨论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正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学

术成果。本文试图对这些成果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以深化对利益关系演变与和谐社会构

建等问题的认识。

一、利益概念的界定

1.利益好处说,认为利益就是好处。<辞海>指出:利益就是“好处¨¨。从词源

学角度讲,“利”表示使用农具采集果实或收割庄稼,引申为对人有用的行为和事物。。

益”同“溢”,指水漫出容器之外,引申为增加或增殖。可见,。利”表达质的关系,表

示对人有好处的物,而“益”表达量的概念,表示好处有所增加。类似于这种理解,霍尔

巴赫指出“不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只是我们的好处、我们的利益驱使

我们去爱或去恨某些东西叭”,而。利益其实就

界定利益概念是分析利益问题的逻辑起点,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人们对利益定义的

理解往往存在分歧。关于利益概念的代表性解释是:

是好处,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好处所持的看法和

态度”C"。

2.利益需要说,认为利益是人们的需要。利

[基金项目】本文是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

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

(05配D028)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首席专家为洪远朋。

【作者简介】

洪远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上海200433。

・73・

益实现是人们某种需要的满足。洪远朋指出“利

益是人们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以及其他需要的满足”H’。

奥塔・锡克强调“利益是人们满足一定的客观需要产生的几种

持续较长的目的;或者这种满足是不充分的,以至对其满足的要求不断使人谋虑;或

这种满足引起人的特别注意和不断重复的、有时是更加强烈的要求州”。弗罗洛夫指出,

利益“表示客观上

有意义的,为个人、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及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东西的一个概念”

【6】。

3.利益价值说,认为利益是价值的实现或肯定。利益与需要满足有关,自身包含着

价值评判

的内容,表达了人们的各种欲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利益本质上是一个主体对一个

客体的享有,或主体对客体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一种价值形成,换言之,是被主体所

获得或肯定的积极的

价值。如此,利益和价值(感觉)产生密切的关

联”【71。利益和价值关联,而价值具有主观性并涉及到个人的判断,这里“判断”

是“一种利益的计算,一种价值的平衡,一种诉诸社团、群体

与行业的经验、观点、道德和经济判断的吁求”【。1。

4.利益权利说,认为利益表达的是权利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利益实现与人们之

间的权利

安排有关。“利益是权利的灵魂。权利的直接本质是利益,权利的本质形式是利益属

性”【9J。对

主体的权利要求来说,利益是第一性的,主体的

自由意志选择行为由利益决定,利益是主体自由活动的内在动力。原因是:“权利是

利益的抽象化和法律化的表达形式,通过利益范畴我们可以

看到权利范畴的社会生活和人性底蕴”¨„,这是基于“追求利益是人类最一般、最

基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和动

力”【ll】。

5.利益能力说,认为利益实现依赖于人的能力,人的能力使利益实现更有可能。

“权力最基本的定义是人类对物和对人的支配力。利益进一步的定义还应该有权力的内涵。

于是利益应进一步定义为人类在拥有一定的对物和对人的支配权

的基础上对自然和社会依赖关系的实现”¨„。这

里权力指人们对物和对人的支配力,对个人而言,这种能力与其财富创造能力有关;

对社会而言,这种能力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关。可见,在特定时期,个人和社会利益的

实现程度除取决于利

益客体规模之外,更取决于利益主体对利益客体的支配能力。

・74・

6.利益关系说,认为利益体现了利益主体围绕利益客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王伟光

强调“利

益是对客观需求对象的更高理性上的意向、追求

和认识,是需要在经济关系上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对需求对象的一种经济分

配关系。利益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州”】。张晓明则指出“如果说,占有一定的有用

物品以适应需要是人的利益的自然的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由于这

种利益的实现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交换活动,占

有这种社会联系就成为利益的确定不移的属性。利益在社会属性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是占有这种

关系的需要¨“’。

二、社会利益及其内涵

社会利益即是从社会角度出发与人类活动有

关的利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利益及

其实现始终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而人类社会活动的复杂性意味着社会利益的分类可以

采用多个

基准。

1.从横向的角度看,根据利益层次的高低,

特别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将社会利益分

为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和政治利益。物质利益是最基本的利益,精神利益是较高层次

的利益,政

治利益是高层次的利益。人们只有满足了低一层

次的利益,才可能持续不断地追求高一层次的利益。同时,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脱离

自然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构成了与人类生

活相关的自然环境,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

紧张关系日

益凸显,此时,就需要平衡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

所体现出来

的利益关系。

2.从纵向的角度看,社会利益可以分为宏观利益、中观利益和微观利益。例如,庞

德把利益

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与社会利益Ⅲ】,个人利

益作为私人利益可视为微观利益,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利益可视为宏观利益,而社会利

益其实是一种中观利益。进一步的,中观利益指“以中观范

畴的部门、行业、地方、阶层、阶级、民族作为经济主体的研究对象,是这些利益在

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中获得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之和,以及其他需要的满足”¨”。沿着这个思路,宏观利益、中观利

益和微观利益可推演为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体利益,或者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个体利益中的个体主体对象主要是指个人,局部

利益中的局

部主体对象主要是指集体或地方,而整体利益中的整体主体对象主要是指特定国家或

地区。【l¨

3.从中国的实际来看,在新时期基本利益主体是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

利益的主体结构就是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个人利益是利益的原初形态、基本形态,无

论是集体还是人类,其生存和发展都不能离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积

极性都不能没有个人利益

的支撑;集体利益是利益的更高形态、过渡形态,各种集体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自主

决策、自我发

展、相对独立的主体,均有其相对独立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利益的最高形态,在消灭

阶级的剥削

和压迫之后,在主权国家范围内国家利益成为社

会利益的主要形式。理论上说,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统一的,众多个人

利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了集体利益,众多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社会利益,

而在集体利益中包含着个人利益,在社会利益中包含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4.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角度看,根

据李昌麒、李治的概括¨31,存在这样几种观点:

其一,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自然通约的观点,即认为社会利益可完全经由个体自主追

求自身利益

而自然达成。这一观点的代表是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的自由放任理论。其二,不承认社会利益的观点,即认为社会利益只

会被干预者

当作实现其个别特殊利益的“敲门砖”。这一观点的代表是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的秩序

理论。其三,个体利益之总和构成社会利益的观点,即认为社会利益不能独立于或对抗于

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意味着各成员的利益之总和。其四,社会的、共同的利益优于个体的、

自我的利益,即认为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中。“强调道德共同体的价值高于道德个体的价值。

并强调社会、历史、整体和关

系等非个人性因素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基础性和必然性意义州1引。

三、社会利益的置化问题

社会利益涉及人们需要的满足及其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考虑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利益客

体的多样化以及价值评价的差异性,要精确计量

社会利益往往是困难的,这是现有针对社会利益

的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的基本原因。事实上,对

利益进行量化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利益的量化问题也就是计算利益数值或测度“利值”

的问题。利值体现了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利益及

其社会关系的数量或形式化表达,是采用指标体系及其数学工具测度和分析利益及其

社会关系的数量特征、逻辑关联及其内在趋势。显然,利值

的测度和分析体现了对利益问题的定量研究,只

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揭示利益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利益的量化研

究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实践中的利益冲突和补偿机制。

测度利值首先涉及利益量化的可行性问题,对此有三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利益完全

无法量化。因为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数量上无法把握;二是认为部分可

以量化。经济

利益可以量化,而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不能量化;

三是认为完全可以量化。无论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还是文化利益均可以从数量关系

中把握其基

本趋势和内在特征。显然,第一种观点将利益的

定性和定量问题完全割裂,否定人们从数量或比较角度进行利益分析的可能性。这是

不恰当的。它无法解释现实中人们为何会围绕利益多少进行

竞争和形成冲突。第二种观点对利益种类进行了

区分,并认为只有经济利益可以进行数量描述,这是符合直觉的,但它无法解释人们

或者国家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利益比较现象。第三种观点认

为利益均可量化。这是比较客观的,但利益的不同类型可能对应着不同的测度准则和

方法。

测度利值还需要考虑利益量化的方法问题,利益的实质是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因此

利值问题可以参考效用概念进行分析。由于效用可以从

基数和序数两个角度理解,因此利益的量化也可

以区分为两种方法:基数测度法和序数测度法。

基数测度法主要指对于经济利益,可以采用货币

这种简约工具相对精确地展示人们利益的实现、

冲突和补偿程度;序数测度法主要是针对政治利

益、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中某些不能精确计算的

部分,采用排序方式把握社会利益的博弈和冲突。与这种思路相类似,孔爱国、邵平

在讨论利益量

化问题时,将利益区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由于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是利益主体的双重追求,前提是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基础上才

有可能对精神利益产生追求,于是“当我们对利益进行测度时,我们完全可以先按物质利

益对不同的利益主

体进行测度,然后大体上进行分类,根据物质利益将人们分成若干个阶层,这样在每

个阶层当中,我们可以由物质利益来大体上估计精神利益的某

些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利益的测度可以从基础数据人手来进行分析,而精

神利益的测度可能要引用序数效用的概念叭„。

・75・

四、对根本利益问题的认识

从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可知,社会利益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客

观分析中国社会利益系统的结构特点,据此把握利益系统中的根本利益和基本利益是协调

社会利益关系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从根本利益的角度讲,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一致

的,即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尽管如此,从政策制定的角

度讲,考虑到利益的结构性特征,还需要对根本利益进行再认识:

1.从利益性质的角度讲,相对于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经济利益往往被认为是根本

利益。李抒望则认为“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利益,构成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统一整体,在这三个有机整体中,经济利益是基础的,只有首先满足了物质生活这个基本

的社会需求,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追求和享受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2¨。显然,从生

产力一生产关系一上层建筑的关系式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的政治文化因素是作为生产力概念的经济因

素的某种映射,因此,只有在经济利益有效满足的基础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才能

得到更好的满足。当然,经济利益的实现未必会自动导致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实现,政

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实现除取决于经济因素以外,还取决于社会的

政治结构、文化资源、传统影响等因素。

2.从利益主体的角度讲,相对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往往被认为是根本

利益。噼’理论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冲突的。就

前者而言,国家利益为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而集体和个人利益的获得也

有助于国家利益的积累。就后者而言,在某些特定背景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

益有可能存在冲突,此时,国家利益或整体利益往往被排在靠前位置,原因是“国家利益

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中各民族的利益。还同时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性质,

上一篇: “这个社会最终是要走向人工智能的!”任正非关于AI的一些观点
下一篇: 影评:《活着》很现实,展现了人生真谛,体现了生命价值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