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老师
爱看书、爱电影,不是文青。
爱旅游、爱运动,不是汉纸。
一朵奇葩语文老湿而已。
自从微信流行以后,朋友圈俘获了大多数人的琐碎时间。
貌似很少阅读的人也开始读形形色色的文章了。
读书写作这一能力被无限夸大,各种公众号都在宣传读书写作的重要性。
但是,前些年,“读书无用论”还霸道横行呢
一个大学生刚毕业工资往往比不上流水线上的工人,“大学生”三个字都成了被侮辱、被嘲笑的代名词。笑贫不笑娼简直比比皆是。
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那些十年如一日,热血而勤奋,善于管理知识的读书人可以用有效知识养活自己,而且还活得不差,占领了各种大小平台,自由的表达自己,读书这一行为才突然变得时髦。
于是,我们听罗胖的语音,看高晓松的视频,听蒋勋说《红楼梦》,参加十点读书会的打卡读书活动,订阅各种专业性强的公众号。
无形中,微信公众号已经掀起了一股读书热。
成年人开始晒自己读书的高逼格,读经典书籍。青少年开始努力划开界限,执拗的读玄幻、网络连载。经不起推敲的鸡汤文,一模一样的微商广告,专门讨好女性,安慰屌丝的文字开始攻占人心。育儿亲子、原生家庭这些词汇,早已烂熟于心。
仿佛掀起了一个全民读书的浪潮。
至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能看到现在的家长跟我们从前的家长是大不一样了。
我上大学以前读课外书大多是偷偷摸摸做贼一样的读,把爸爸的书偷偷读完了还要假装天真幼稚,以免他识破我放学不做作业偷偷看小说。而现在,我的家长们,会主动要求老师推荐书给孩子,会踊跃报名我的读书课。
总结下这几种家长:
第一种人是因为书香门第,家庭氛围所致,就是义无反顾的爱读书,希望这种好家风能够一代代传递下去。
第二种人是因为家底儿厚,用不着孩子将来辛苦打拼,想培养精神贵族。
第三种人是因为考试会考名著,发现阅读和作文要考大量阅读经典书籍来打基础。
第四种人是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条件悠闲的读书,希望孩子能够珍惜这样的好条件,静心读书,怡情养性。
极少有人会因为纯粹的兴趣而读书,要么是看到了显性的好处,要么是看到了隐性的好处,要么是从众。
从众的那部分人心里最没有底。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有哪些用?
看到身边好几个读书读得迂腐、愚蠢,人生跌入低谷的熟人,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鲁迅早就说过了,我们读书一是因为有用,二是因为有趣。(后来罗胖又加了有种,有料)
这个答案是最能说服我的。
没用,就满足不了功利的人。无趣,就满足不了文艺青年。
有趣我就不谈了,古今中外太多人聊过。
说说我从读书中看到的有用之处:(当然,本文的书,指的是教科书、专业书之外的文史哲心理学社会学类书籍)
1.被人赞美,虚荣心得到满足,从而更自信。(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这样一个几乎全民都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集体无意识洗脑过的国家,爱读书的孩子从小就容易得到师长们的宠爱,更容易自信,更容易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2.装逼炫耀必备资本。
不用说了,花式装逼,必须涉猎广泛、阅读海量文本,不然处处露馅。不然人家炫富炫得优雅含蓄,你只能赤裸裸的原始粗暴。
3.对抗严苛龟毛的阅读理解题目,避免成为刷题废物。
目光短浅的家长,会得瑟炫耀孩子成绩好。其实聪明的家长,一定能看到一纸试卷背后真实学。文科类考试,哪怕卷面没有考名著,但是背后的功底是通过读书撑起来的啊。
我班上有个孩子的妈妈智慧而淡定,孩子考九十分和考六十分,她都是轻描淡写的跟我讲的。因为她知道孩子越来越爱读书,涉猎广泛,也能精读,作文越写越好,她不需要担心孩子成绩上不去。前天和她一起吃饭逛街,她笑呵呵的跟我说,这小子这次考了六十分。
另外一个妈妈,除了第一次来送孩子见过我,之后从未见过面,我们连微信上都没有交流过。可她总是最早报名。有一次她在微信上告诉我,因为她看到儿子每次都特别积极的来东东这里上课,回家脸上都带着笑容。她说不需要问儿子,相信儿子的判断力,只要儿子快乐就好。事实上这个小孩确实非常特别,除了第一次作文写的很老套以外,之后次次作文都是创新之作,文笔简洁清晰。
通过跟这样的家长打交道,我更加明白了有钱让人面对选择成本的时候可控,有智慧又能增加底气。
4.有助于精准、简洁、有效的表达。
这点太重要了。
不信你和喜欢打太极,语言模糊的人谈谈恋爱,一起共事工作试试看。
5.搜集、记录、分析、总结、整合信息的能力。
任何领域的专家,都需要这些能力啊。
很多人重复十年干一种工作,一下子就被入职一年的新人取代。
抛开潜规则、关系之类的因素,最大的可能是新人会学习,能总结,认知能力强啊。
如果没有这些能力,你只能自嗨啊。最惨的就是只能怀才不遇,成为一个叨逼叨逼的怨妇啊。
6.内心强大到不要脸的武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啊,你所经历的,早就有人经历过了,看看别人如何应对的,如何挺过来的,如何华丽反击的,如何屌丝逆袭的。
还有什么坏人书中没有出现的?还有怎样的邪恶书中没有出现的?还有怎样的悲惨书中没有出现的?
你永远能从书中找到比你更悲惨、更蠢蛋、更丑、更老、更坏、更孤独的人啊。
你永远也能从书中找到比你聪明百倍、内心强大千倍的人啊。
7.自愈能力的来源和渠道之一。
哲学、心理学是用来干嘛的?
让我们活得更好啊!
当你在一个环境格格不入,被小伙伴孤立,罗素告诉你,孩子,这很可能不是你的错,只是你不适合这个环境而已。
我们可以把“环境”换成同学、同事、男票、女票,甚至是父母、国家。
当一个青春期的男生满脑子都是很污的思想时,弗洛伊德告诉你,孩子,这太正常了。力比多(荷尔蒙)可以移情,也可以升华。你会想办法把过剩的力比多升华,让自己成为一个傲视群渣的学霸,或者小科比啊。也不会一边自慰一边内疚一边恐惧。
当一个人长大后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武志红告诉你,家是最伤人的地方,去探寻一下你的原生家庭,学着打破父母给你设定的命运,学着给自己的后代创造相对健康的原生家庭。
8.忘我境界的体验。
让人废寝忘食、欲罢不能、上瘾到无法自拔,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瞬间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简直太爽了好不好?
9.高峰体验。
马斯洛说,高峰体验是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
如果读书有过高峰体验,从此根本不可能抛弃读书。
你会不断的重复读书这一举动,不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10.被孤立时的朋友,永远不会背叛你的精神伴侣。
只有你扔掉书,书没办法抛弃你呀。
11.反击别人的武器。
诸葛亮舌战群儒,骂死骂伤活人的故事都知道吧。
鲁迅骂遍天下无敌手。
周总理用绝妙好辞令为弱小中国赢得尊严和利益。
不要跟我说,你信佛,慈悲为怀,就不会反击敌人。简直扯淡,我去了西藏,还看见大昭寺、色拉寺有辩经呢。
12.听懂、看懂、融入多种语境的资本。
书读得稍多,一通百通,除非遇见专业性非常强而且名词术语像外星语言一样复杂拗口的语境,大多数信息、知识都可以听懂、看懂、融入。
13.防止被邪教、传销、大忽悠、小忽悠等洗脑,被骗子卖掉的清醒剂。
一般人进入社会,你就有机会接触邪教、传销、大忽悠、小忽悠、各种骗子、骗局。
如果你稍微涉猎一下哲学,尼采、康德、马克思、柏格森、犬儒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邪教那一套就不攻自破。
传销这种神逻辑简直会让你想吐。
记得大学时,号称疯狂英语李阳的副手来我们学校宣传,我也去听了现场演讲。确实此人口语非常好听,引爆现场,当场就有很多穷得吃饭都要狂省钱的同学掏钱报名了。
他们跟着一起喊口号,一起做手势,一起流泪,我呆若木鸡,被洗脑报名时,坚决说自己没钱,赶紧撤退了。
其他邪教、传销,恰巧都亲身见识过,但都没有上当。我那个被邪教俘获的同学,至今在QQ说说上的内容还是被迫害妄想症晚期的体现。
14.女孩子防止被诱奸、被猥琐大叔骗。
青春期性教育类书籍会教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异性的身体,知道哪些地方坚决不能被人碰。
《红楼梦》里,身陷猥琐大叔怀抱里的尤氏姐妹,结局悲惨啊。
小时候看过好几本关于文革知青那段历史的小说,上面都有猥琐大叔用一个馒头,一个回城名额去猥亵小女孩,诱奸女知青的故事。
15.赚钱的饭碗。
当老师靠脑子靠口才吃饭,你的信息量是海洋,给学生舀一碗水才不会容易枯竭,你的信息量只是一桶水,学生舀一碗水,碗大点,次数多点,你立马被掏空,你的知识更新升级的速度根本就来不及及时充满水桶。
所以你们看到次次备课备的很辛苦,讲课照本宣科,看起来特别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苦逼异常的老师,根本原因就是早年储备不够,知识没有形成体系,有效知识未被激活,迁移能力不够强。
原创能力超强的作家,那更不用说了。托尔斯泰说过,要想当个好作家,必须有个好屁股。
我遇到很多牛掰的老师都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深入浅出的高手。高一时的化学老师,懒到蓬头垢面有眼屎去上课,晚上翻墙出去和男生去网吧打联机游戏,我们做题他偷偷玩游戏机,但是讲得非常棒,能用果冻和饼干做比喻给我讲化学式。高中政治老师,天天上课只讲十几分钟,其他时间都在研究彩票、股票、算概率,说话不紧不慢,但是一说一个准,教会我高效简洁的文科学习方法,对一个抽象概念解释的非常清楚简单。我才不相信他们不读书呢?
最初出来单干时,我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事鼓励我,你别怕啊,你的东西都在你脑子里,随时有新东西出来,这就是你的资本啊,最稳固的资本啊。后来证明确实如此,就算我不当老师,靠码字旅行之类的也饿不死。
16.救命。
各种有效求生、求救指导类书籍。
精神自愈本就是救自己的命。
17.低成本高性价比的系统了解非专业知识,超级省钱啊。
大学时,我们有各种机会、海量自由时间去听各种讲座,自己学校的、其他学校的、省图书馆的。自己出来单干后,也舍得花钱花时间去充电,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结果发现,出来社会再去充电,少有真正的专家和干货,很多东西,只要你愿意,系统的买书看书,就能了解个七七八八,根本用不着去听课。当然,也有少数特别牛的专家,比如我听过武志红解梦的课程,一下子就解决了小时候的困惑,就觉得这钱花的实在太值了。
当然,能够系统看书,了解非专业知识的前提是阅读能力不错,自学能力不错,这些兜兜转转都还是归因于童子功扎实。
18.了解人性,不被各种绑架,宽容待己待人。
生活中最普遍的就是道德绑架了吧。
比如孝顺。
如果你看过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批判过那个时代中国儿童必读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的荒谬、灭绝人性,就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读,自己也不会愚孝。
如果你认真比较下《曾国藩家书》、《朱子家训》和《弟子规》,就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弟子规》,培养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奴才。
如果你读过王小波,就不会心盲,不加选择的读所谓的经典。
19.从原生家庭突围。
读武志红,就能了解自己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偏见,了解老爹是酒鬼,女儿最后为何也找了个酒鬼丈夫。从而改变自己,不再陷入厄运轮回。
20.浪漫,撩汉撩妹技能。
武则天有首改变自己命运的诗叫《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诗成功俘获唐高宗啊。
21.渐悟、顿悟、自我教育、三观形成,涅槃重生。
西方哲学家仿佛是理性和直觉两种类型的交替出现,会对你的人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破除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假象和谬论。
比如,最初让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就是马克思哲学,中学政治书上,马克思说,“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强调实事求是。我忽然发现自己夸夸其谈、是行动上的残废,就开始下定决心改变自己,说过的话,吹过的牛,就要一点一点努力做到,或者做到了再说。试着一个星期上课不回答问题,不和同学说小话,看看会怎样。结果从那时开始才学会静心思考。
后来看尼采、康德,前者让自己懂得释放,后者让自己学着自制。
这些真的比父母和老师长篇大论的教条更有说服力。
22.见秀才说秀才话,见士兵说士兵话。把糙话说得优雅,把优雅说得粗糙。
23.对钱有相对客观认识。
凡是无端仇富、嫉妒抱怨偏执狂们,都不能区分“平等”和“平均”的概念。
凡是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的人都不懂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4.对孩子成绩有相对客观的认识。
凡是读过老庄、教育学、现代教育史的家长,都不会死命要求孩子非得前三名。
凡是读书稍多的家长或老师,都不会单向度的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
25.尽可能的消除偏见。
当然,偏见会一直存在。但广泛阅读会减少偏见,更具有包容性。
26.从“自以为是”到“自以为蠢”。
27.不会虚到云朵里,不会实到钱堆里。
分得清现实与梦想,不会住着地下室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操心着朝核问题。不会是领导让你搜集资料都做不好还操心天下大事。
28.不会把赚钱排在第一位,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和自己的健康去做独孤求败、东方不败。
不会市侩到令人发指。
不会清高到喝风屙屁。
29.丑货逆袭的梯子。
花间派词人鼻祖温庭筠有个绰号叫温钟馗。你就知道他多丑了吧。据说把他的画像挂在床头可以避孕。So what?
古龙也长得不好看啊,但是不妨碍他的男主角都是大帅比啊,不妨碍他赚得盆满钵满啊。
……
后面如果接上,来几个爱读书的孩纸,估计没完没了的接下去了。
ps:作为颜值比车祸现场好一点点,出身普通的老百姓,我要做花费时间成本比较长的事情,比如读书这样的事情时,当然要多想几个为什么?
易中天说,如果写作不能填饱肚子,而砍柴可以,当年就去砍柴了。
古龙说,我写小说就是为了赚钱。
实话难听,但这样的实话很可爱啊。
我见过一些中文、哲学历史专业的孩纸读书时风花雪月、舞文弄墨,毕业后开始疯狂否定从前那个文艺的自己,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不甘平庸又不得不平庸,自命不凡却百无一用。
自己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融入社会的过程,内心不亚于一场地震。
所以其实还可以写《你读了这么多书,依然然并卵》、《读书的害处》《杀死文艺青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