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利妥昔单抗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pdf・54・Ch—in—JRheumatol2May2010V01.14Symposiumonthe15thNationalConferenceofChineseRheumatol

・54・Ch—in—JRheumatol2May2010V01.14Symposiumonthe15thNationalConferenceofChineseRheumatologyAssociation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0001)吴春玲刘海娜郭韵张榕赵丽娟探讨CCR7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选择30例RA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的RA分类标准,其中包括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2—71岁,平均(40±10)岁,采血前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健康对照组20名,为健康体检者,男性8名,女性12名,年龄20—68岁,平均(35±10)岁,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CR7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自备的软件分析表达CCR7的CD4+和CD8+T细胞数。检测数据以∞±s表示,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CR7的表达分别为(67±16)和(57±1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RA患者组CIM+T细胞上CCR7的表达高于CD8+T细胞(P<0.05);而健康对照组CCR7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分别为16.7±2.0和16.6±1.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C87在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表达异常增加,尤其在CD4+T细胞表达CCR7更多。这一结果提示在RA患者,CCR7的表达异常可能在淋巴细胞向受累关节滑膜组织异常聚集浸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导致RA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无论是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或是直接应用CCR7的拮抗分子,或使用CCR7的中和抗体来阻断其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抑制淋巴细胞向炎症组织的游走,均有可能为RA的免疫治疗,特别是预防和减缓疾病的进程开辟新的途径。甲氨蝶呤联合沙利度胺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50001)王辉梅轶芳赵艳萍张志毅观察甲氨蝶呤(MTX)分别联合沙利度胺与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将30例RA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MTX联合沙利度胺、MTX联合LEF,疗程为12个月,评价两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MTX联合沙利度胺组患者耐受性良好,关节肿胀数、疼痛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与MTX联合LE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尿常规检查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X联合沙利度胺组对肝功能、血常规影响较小,与MTX联合L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TX联合沙利度胺与MTX联合LEF治疗RA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前者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后者。利妥昔单抗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金欧戈兰潘云峰黄建林赵继军方霖楷古洁若观察利妥昔单抗对于未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抗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观察了7例早期RA患者,年龄(22±7)岁,病程(1.3±0.9)年,这些患者均在第0、2周接受利妥昔单抗500mg静脉滴注各1次,和甲氨蝶呤7.5—10mg/周。对患者0、2、4、8、12、24周进行随访,评价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结果发现,B细

史堡凰暹瘟堂盘查垫!壁生!旦筮!兰鲞墓!!达全垦区望痘堂堂丕金丝迨塞篡胞耗竭发生在第2~8周、类风湿因子(RF)滴度从第4周开始下降。7例患者中有6例(86%)在4周时病情改善达ACR20。8周时所有患者达ACR20,86%(6例)达ACRS0,・55・71%患者达ACRT0。16周时,所有患者达到至少ACRS0且维持到24周。可见,利妥昔单抗治疗早期RA患者的疗效显著,将来也许可以考虑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用于早期RA。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张文史群赵丽丹李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00032)许潇天王海燕王艳侠田新平唐福林张奉春张短评估氯仿一甲醇法提取的雷公藤多甙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166例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雷公藤多甙(20mg,每日2—3次)和甲氨蝶呤(10—12.5mg/周)联合治疗,并随访】年以上的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人群特征、病情严重度、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标志物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34例(81%)的患者为女性,年龄39~79岁,平均(58土8)岁,病程0—456个月,平均(55±72)个月。

接受雷公藤多甙联合MTX治疗3、12和24个月以上的患者分别有161、146、和85例,总计联合治疗4162个月,联合治疗在3个月和12个月时肿胀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数均有明显下降,DAS28及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研究期间不良事件多较轻微,绝经前妇女出现月经不规则的发生率为72.7%,仅有10例(6.0%)因不良反应不耐受停药,8例(4.8%)因无效停药。重症感染罕见,观察期间无肿瘤和死亡事件发生。雷公藤多甙联合MTX甲氨蝶呤是治疗RA有效、安全的方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西安市第五医院(710082)陈庆平熊秀莲赵红英为了评价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MTX)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人组前患者曾接受规范的2种以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治疗3—6个月,病情仍处于活动期)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42例接受依那西普联合MTX的难治性RA患者,在12周内的疗效及出现的不良反应。42例患者中女性36例,男性6例,年龄12~74岁,病程lO一52个月。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前查胸部x线片及乙型肝炎病毒检查无异常后,给予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1—2次,每次25mg,同时口服MTX每周1次7.5~10mg。

分别于4、8、12周进行复查。42例患者中有4例因不良反应停止注射依那西普。其余38例患者第4周起患者在关节肿胀数、关节触痛数、疼痛VAS评分、患者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较基线即有明显改善,第12周时改善程度最大。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4例(局部小的红斑,继续治疗或改换注射部位后缓解),肝酶轻度升高、白细胞轻度下降(调整MTX剂量后恢复正常)。较严重并退出治疗的有4例:l例肺结核出现在治疗2周后,2例副鼻窦炎(1例行手术治疗)出现于治疗2个月左右,2例皮下淋巴结肿大(其中l例活检为不典型淋巴细胞增生同时亦出现副鼻窦炎)出现在12周左右。 上述4例均出现在我们最初使用生物制剂的阶段,后通过加 强对感染的排查再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所有患者未出现 胃肠不适、肾功能异常。由此认为,依那西普联合MTX治疗 难治性RA疗效明显,能够迅速改善各项症状、体征和实验 室指标,有效抑制关节损害进展。且对肝和肾功能、血液系 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影响无明显异常,具安全性和耐 受性好。但对于已经接受过多种抗风湿药物治疗的患者在 治疗前应认真排查潜在感染的存在,治疗中除关注感染外还 要观察淋巴结肿大及转归。

上一篇: 行书秘诀
下一篇: 成人高考专升本会计专业的考试科目难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