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麟德先生所著《玩易轩文稿续编》,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而且是一部历史学、文化学著作。从文学角度看,著作涉及春秋文论至明清诗词歌赋,特别对《红楼梦》《聊斋志异》《水浒》等作品有独到的见解。从历史学角度看,重在研究里下河地区地方史,突出兴化的历史文化。这部分研究是我国历史学研究的弱点,填补了地方文史研究的空白。从文化学角度看,对里下河地区的旅游风俗、餐饮文化、建筑文化等习俗的研究,充实了江淮文化宝库。著作中许多独特的见解,是对学术界的重要贡献。
著作有以下几点重要特色:
首先,高度重视史料的采集、分析和研究。
从史料采集的时间维度看,采集了从春秋、秦汉到明清各时代与作品有关的史料,从中分析提炼出科学观点,并运用可靠的史学资料进行论证。如《衣香人影太匆匆》一文,为证“临水修禊,古已有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论证。从时间角度看,引用春秋时代的《论语·侍坐》和晋代的《兰亭集序》产生的典故,以及宋代吴自牧的《梦梁·三月》关于曲水流殇等典故论证临水修禊习俗自春秋至唐宋时期“古已有之”。从空间角度看,引用《辉县县志》《罗山县志》《洛宁县志》《长葛县志》《南阳县志》《蒲祈县志》《天门县志》《枣阳县志》等史料中关于临水修禊的史实,证明在风景秀丽的中原大地上临水吟诗颂词,借歌颂大自然美抒发感情,在中华大地上,无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均有此习俗。
第二,深入采撷乡土文化,丰富江淮文化宝库。
麟德先生生于水乡兴化,就读于维扬,曾工作于鱼米之乡的宝应,对这三地有着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深情厚爱,著述多从研究江淮文化入手,博览江淮文化史料,在枯燥繁杂的史料堆中去伪存真,去繁就简,提炼出有创见的全新观点,并进行科学论证,既丰富了江淮文化宝库,也给文史领域的研究增加了详实的资料。据统计,仅著作第三部分《乡土文化史》中就有文论37篇,涉及文化名人有范仲淹、成廷珪、施耐庵、李清、陈以恂、郑板桥等数十人。这些文化名人都是对中华文化和地方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和文人。
第三,全方位收集和考察当事人以及相关人物的资料,并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科学处理资料,考据详实。
在《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篇中,为研究蒲松龄应聘入孙蕙幕的情况,不仅收集蒲松龄学业、生活经历、人情往来有关情况,而且对与蒲松龄来往密切,对其影响较大的孙蕙的学历、升职时间、地点、文学素养、人生价值观念以及对蒲的态度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
在处理历史资料过程中,作者对每一份资料都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在研究蒲松龄生平事迹时,查阅了《宝应县志》等历史资料。《宝应县志》中只录县令孙蕙的爱民恵政,而对幕僚的惠政贡献只字未提。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实属正常,但作者的研究重点是蒲松龄,为探究蒲松龄的历史贡献,翻阅了《宝应县志》中关于孙蕙主政时期所有资料,找寻了蒲松龄为孙蕙写作的《劝输文》,还原了蒲松龄动员富户捐款赈灾的事实;察看了蒲松龄巧用户部文书,达到了开仓救荒目的。这一切为研究《聊斋志异》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资料和依据。
第四,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
中华文化具有多源头和多源性特点。从源头上讲,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源头,这些文化互相渗透融合,形成了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中华文化。从地域上讲,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互相渗透和融合,形成了具有综合各地方特色的华夏文化。先生著作以地域文化研究为中心,重在研究里下河文化,研究兴化的人文和历史。读先生大作,不仅是阅读兴化的地方史,也是阅读中华文化的历史,如《学术价值及其局限》一文,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墓的安葬地点进行考察,从历史记载的多地中提出安葬仪征的可信性。对里下河地区的大儒李清《南唐书合订》的学术性提出肯定意见。对封建正统论痛下针砭,在批判正统论的同时,充分肯定了被正史所歪曲的柳敬亭、左良玉的历史形象。
第五,从地方史出发,透视中国历史。提出一些新的历史研究观点和方法,对今后历史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对兴化、宝应、扬州的地方史志颇有研究。著作中对与兴化历史相关的扬州、泰州、宝应的历史都有深刻研究,并能批判地对待传统历史观,如先生在《学术价值及其局限》文中研究李清《南唐书合订》学术价值时,提出对南唐王朝的历史评价问题。历代王朝在修史时都把南唐王朝视为“偏安”,即非正统的历史小王朝。新中国的史学研究也有这种偏向,在中国通史研究中都把南唐看成是唐与宋之间的历史过渡,忽略了南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正统与非正统的评价是封建王朝史官以本朝统治为立足点,对其他区域政权的不恰当评价。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去研究中国历史,就不应该再沿袭史官的历史学观点,去评价那些为特定历史阶段作过政治、经济、文化贡献的地方政权。先生能在著作中为此发声,实是史学界的重要突破。
第六,坚持古为今用,挖掘历史资料中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提炼,形成宝贵的论点,这些论点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在《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一文中将德育提高到历史高度,在比较德与才在品德中地位的同时,列举了大量历史事例论证衡量清官的四大标准:清廉、干练、刚直、爱民。这对今天廉政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所提出的“用人以公,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的用人之道,应是选拔干部的价值标准。
麟德先生所著《玩易轩文稿续编》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地方史著作,更可贵的是把文学史研究和地方史研究相结合,从两者结合部探索相关学术问题,得出结论和见解。《水浒》和《聊斋志异》是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的创作不仅涉及文学问题,也涉及相关时期的历史问题。对这两部作品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研究程度,以及对理解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的深度和廣度有重要意义。作者在写作《玩易轩文稿续编》过程中查阅了与这两部作品相关的大量历史资料,如文化部组织学者到兴化调查的材料、《水浒》作者及其生平的有关资料、乡贤张毓芝诗词中论及施耐庵的资料、张诗中点出施耐庵因著《水浒》被囚的资料等,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通览全书,深感《玩易轩文稿续编》是一篇亦史亦文、文史兼顾的佳作。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述,着眼史,立足文,以文论史,以史说文。“研究历史者可视之为史,喜欢文学者可目之为文。”麟德先生虽龄逾杖朝,但仍笔耕不辍,频有新作问世,既传授了文史知识,又予人以美的享受,真是可敬可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