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材教学浅探.doc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材教学浅探.doc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材教学浅探.doc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材教学浅探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选修课必须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为高中语文课堂弘扬传统文化,让高中学子们走近大师、阅读经典提供了政策和理论..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材教学浅探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选修课必须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为高中语文课堂弘扬传统文化,让高中学子们走近大师、阅读经典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上的支撑。在诸多经典之中,《史记》“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可谓集先秦、汉初文化之大成。开设选修课阅读《史记》,不是为了简单记住几个繁琐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要从研读中汲取精神养料,学生通过文本在与司马迁及其刻画的历史人物的对话中学习做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构建更为完美的人格,以期对个体人生奋斗有所助益。既然如此,那么逐字逐句地串讲,把作品肢解成一个个实词、虚词和一串串特殊句式的落实就完全违背了《史记》选修阅读目的的需求。回顾近年《史记》选修教学实际,我发现选修课程成了必修课程的简单补充,课程真正目标的旁落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使篇幅较长精彩的篇章在字解句析中丧失它的特色和灵魂,使整个阅读过程远离对艺术和生命的多样感悟,最终走向沉闷和倦怠,从而造成教学进程滞缓和教学效率低下。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要真正实现选修课程教学的突破和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精致有效整合必不可少,只有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平台,才能使合作探究的活动走向深层,进而读出《史记》之神髓。

一、精选教文,板块整合《〈史记〉选读》编写自成体系,有其归类上的理论独到之处,却未必是实际教学的最佳体系。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对教材作适合自己教学的有效调整是系统教学《史记》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如下:第一阶段是认识《史记》和司马迁的关系。结合《必修五》刚学完的《报任安书》来研习《太史公自序》,深入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关系。然后直接跳转第四专题“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的研习,通过屈原的以死明志和管仲的“不羞小节”洞悉司马迁的生死观,结合《孔子世家》破解其“立功、立德、立言”的价值观。第二阶段是学习《史记》人物。首先是帝王系列:《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一为无赖布衣,一为名将之后,逐鹿中原,在明争暗斗、强弱逆转中结局大相径庭,史家之思、探究之点不言自显。其次是将相系列:《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和《魏公子列传》,于其起伏人生中感受其鲜明个性、不凡气质和悲慨命运。最后是布衣系列:《刺客列传》和《滑稽列传》,一者以剑慰平生,一者以言谏君王,于此尽显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第三阶段是综合探究,回顾所学,简介第二专题“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了解《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在搭建基本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深入探讨研究,拉高视点的高度,拓宽视域的广度,方能成就目光的深度和视角的新颖,在如此的合作探究中方能言之有物并真正走向深处。这样的体系编排的教学效果显然是按教材体例按部就班教学或者随意挑选篇目教学无法企及的。二、多样裁剪,篇章整合在明确了重点篇目和合理教学体系之后,实际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文本研习就成了我们直面的问题呢?由于《〈史记〉选修》绝大多数篇目都很长,若囫囵吞枣,势必食而不知其味,难品文本精妙之处;若逐段串讲,就把选修教成了必修,甚至“逼修”,势必耗时费力,难激学生探究之趣。可见篇章内部巧妙裁剪和篇章之间有效整合必不可少。1.单篇裁剪,求完整求精巧。《〈史记〉选修》不少选出的精读篇目篇幅较长,非一两节课所能驾驭,在篇章教学重点的宏观把握前提下,合理裁剪语段,凸显每一课时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例如苏教版《高祖本纪》,全篇共20节,共记述了刘邦崛起草莽、入关破秦、与楚相争、称帝封王、诗酒还乡等诸多史事。编写者将其放入“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专题,历来一线教师实际教学中为了说明史家秉笔直书之品,有意凸显刘邦狡诈圆滑、寡情薄义的一面,似乎他胜于项羽之因就在于他的狠和诈。

这是对刘邦的误读,对史迁之意的曲解,也违背了编写者组材的本意。若对文本做如下裁剪:1—4节作为一课时,凸显其生不凡、其相不俗、其志不小等见司马迁君权神授之见。5—10、16作为一课时,刘邦礼贤纳士、虚心纳谏,转败为胜,先行入关;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转盛为衰,错失良机。刘邦入关,赦秦王,除苛法,安百姓;项羽入关,怨怀王,烧宫室,杀百姓。刘项强弱胜败之中见史迁人心民意之重。8、11—14刘邦用人用计之高,临危屈伸之能。4、15、17—20,刘邦安邦定国之忧,其人其品之欠,明秉笔直书史家之品。在固有语段的重新组构中实现课时内容的完整,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构思的精巧,于此揭开蕴于春秋笔法中的真见解。值得一说的是,单篇语段裁剪成块之后,组构的顺序也不是死板的,当以具体篇章特点和教学重点力求最佳最巧顺序,比如《刺客列传》教学,有老师就以“失败的‘竖子’缘何名传千古?”即文本12节引入,抛石激浪,由学生自组探究人物形象,基本从行刺前的准备、临行时的心理、廷刺中的表现、行刺前的际遇四方面审视,学生自选其点,充分探讨,从而在共享中实现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得出“失败的荆轲怎不名传千古?”的结论。以一问统全篇,让学生在存疑解惑中,对人物有感触,对历史有感悟,使经典篇目越咀嚼越有味道。

2.多篇比对,明深意现特色。历史由人物活动的无数场景组合而成,历史场景必然地总纠结着人物的爱恨情仇,你争我夺,由多个人物来演义。《史记》作为纪传体史书,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将记言、记事相结合。司马迁独创“互见法”来塑造人物,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相互补充。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历史事件时将相关篇目比对,对于充分了解丰富的人物性格,正确把握复杂的历史事件是必不可少的。若不将三篇传记比对探微,不足以真正了解刘邦、项羽、韩信,三人相生相克,演绎了生命的华彩,也痛饮了人生的苦酒,不比不足以明是非成败之因,不比不足以现个人性格神采。再如:《滑稽列传》与《李将军列传》稍作比对,淳于髡谏威王长夜之饮,极尽铺陈,泼墨如水;李将军指挥上郡遭遇战,寥寥几句,惜墨如金。优人滑稽多辩,故人物塑造重精妙语言刻画;李广讷口少言,故人物塑造重传神动作雕琢,于此可见史迁摹形传神,刻画艺术之高。3.原文精选,明因果全视角。《〈史记〉选读》大多是长篇节选而成,编写者虽自有其用意,但有的篇目节选之后却不一定是最适合实际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在处理好单篇剪裁、多篇比对的情况之下,对《史记》原本相关资料的精选和有效利用也是必需的。

比如《高祖本纪》教学中可补充《史记高祖本纪》的高祖醉斩白蛇等相关语段资料,一则明司马迁于历史成败中“究天人之际”得君权神授之见,二则亦可明《淮阴侯列传》教学中“立汉赤帜”之前因。再如选读文本的《项羽本纪》直接从“巨鹿大战”跳到“垓下之围”,教师如不补充相关背景,阐明事件前因后果,学生在没有总揽当时战局形势的情况之下对人物言行的探讨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必定是欠精选《史记》原文章节,与教材节选文本构成有效比对点,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和探究其中的疑点、难点,进而去观照历史,全面认知历史人物和形成个性化的见解。比如解读《项羽本纪》之霸王别姬时,被围垓下,悲歌慷慨,泣数行下,热血柔情。援引《史记项羽本 纪》原文中同样身陷险境时,刘邦兀自逃命,几次三番推坠儿女、冷血寡情的语段作比较分 析。刘、项二人性格各自丰满, 司马迁之意不言自明, 同时也为学生对刘、项二人的是非 评点提供全面的视角。 三、资源类聚,古今沟通 选修课程学习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研读、探究的基本方法,此时教师需要合理整合丰富 多样的资源,为学生的研习和探究提供有效文化“场”,力求使探究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发 搜集各类相关资料,搭建广阔的思维平台。

如《淮阴侯列传》中,关于韩信“谋反”被诛一段教学,要整合丰富资料,方能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需补充《史记淮阴侯列传》 中项王手下武涉和齐人蒯通对韩信的游说, 以及韩信的回答;《史记高祖本纪》中韩信 劝刘邦决策东向争权天下时对形势的分析;韩信墓前“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对联;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等等。教学中甚至可以引用各类专家学者对某些 历史时间、历史人物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文献资料,指导学生思考探究,用现代人的观点引 爆思维,在思维的碰撞中, 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发展他们 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整个自主合作探究中不必强调一定的结论,也不必强求所谓的突 破,学生对问题理性思考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过程本身就是选修教学的关注点所在和开设这一 课程的目标所在。 《百家讲坛》与《史记》相关的讲座,如《王立群说史记》、《易中天评汉代风云人物》 等;由《史记》改编的优秀影视作品,如:《楚汉风云》、《刺秦》等;与《史记》有关的 绘画音乐如《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经过筛选和剪辑,与课堂教学设计巧妙整合, 都能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把名师请进课堂,把剧院搬进课堂,把音画引进课堂,可激发学 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各种媒体,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与现代文化元素的交融中, 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文化素养。

德国的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 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丰富、有效、精致化整合课程 资源,是让自主、合作、探究走向深层的前提,是《〈史记〉选修》教学实践的重要的第一 步。要实现教育理想———新课标、新课程、新语文,还需要耕耘者更多多样而有效的教育 活动设计、实践、反思来发展和完善。

上一篇: 【漫话文史】被称为“文化怪才”的他,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下一篇: 展讯▏“聚力”宁夏美协 第七届国画艺委会第二回作品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