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中国文学史》一书,如同打开了一段蒙尘已久的岁月。这段岁月的主角是中国文学,它经历了漫长时光的洗礼、蜕变、演化,才呈现出今天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模样。纵然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我们仍可以从中找到一条较为明晰的历史脉络,从而见证中国文学千年来的沧桑巨变。
追溯中国文学的源头,不得不提到远古先民和他们口口相传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先民们用神秘而斑斓的神话描绘了他们难以理解的现实世界,构建了一条把个人和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尽管这些远古神话并没有得到妥善的整理记载,有的仅剩只言片语流传至今,但它们仍成为宝贵的文学素材,存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学作品当中。
诗歌与散文,是中国文学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萌生于先秦时期。诗歌以《诗经》《楚辞》为代表,散文则以诸子百家的论著最为辉煌。先秦文学总体上呈现出诗乐舞合一、文史哲不分的混沌状态,纯粹的文学概念还没有出现,不过其根已牢牢地扎入这片土壤之中。
秦汉时期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而赋是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汉赋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它借鉴了战国纵横家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收了先秦史家的叙事手法,同时又将诗歌融入其中,这种兼收并蓄的手法给予汉赋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两汉时期杰出的赋作络绎不绝,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魏晋南北朝上承两汉,下启盛唐,中国文学在此时终于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有了自己独立的名字。文学开始走入了创作自觉、审美自觉的时代。美刺讽谏的汉大赋演变成抒发作者个人情怀的抒情小赋,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用典、对偶、选词等形式使文章变得华美,赏心悦目。特别是齐梁时期“永明体”诗歌的出现,使人们不仅开始关注诗歌的词藻美,还要兼顾诗歌的声韵美,更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盛唐律诗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是诗歌的天下,无论是盛唐、中唐抑或是寥落的晚唐,都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诗作出现。不管是名山大川、边塞大漠,还是家国情怀,唐人皆可入笔,并写出独属自己的深邃隽永,韵味无穷。豪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平实近人的白居易,兴象朦胧的李商隐……大师辈出的唐代诗歌,为后世铸造了一座绝难企及的高峰。
面对唐诗的灿烂辉煌,宋人很聪明的避其锋芒,另辟蹊径,创造性地把词推向了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词原本是宴饮享乐时助兴的工具,因此风格缠绵绮丽,俗称“艳词”。后经过宋代词人们不断地改造创新,词成为了可以自由抒写个人情愫的文体。此外,经过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文学大师的努力,宋词的题材范围扩大到和诗一样宽广,咏物词、山水词、送别词等应有尽有。从此,宋词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唯一可以与唐诗比肩的文学体裁。
当蒙古人的铁骑踏入中原大地的时候,代表中国“雅”文化的诗词开始没落。野蛮的民族欣赏不了诗情词意,却对插科打诨的戏剧充满了兴趣,元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元代戏剧题材多样,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神仙道化等诸多方面,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窦娥冤》中的窦娥,《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娘等。剧作家们利用戏剧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批判封建社会的丑恶,歌颂被迫害者勇于反抗的精神。
明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小说这种一向被视为末流的“俗文学”终于受到人们重视,开始走入大雅之堂。明代兴起了编著章回体通俗小说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这四部奇书的刊刻和风行,是明朝对中国文学最重要的贡献。
清代文学总汇以往各类文体,元明以来勃兴的戏曲、小说,入清后继续蓬勃发展;而此前已经衰落的诗、词、赋、散文等,入清后又重新辉煌起来,各类文体不分伯仲,均在清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文学走入此时却呈现出一种总结似的集大成的景象,不知是种巧合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而后随着清政府的轰然倒塌,中国文学也开始走向了现代……
景峻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