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来自上海古籍出版社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8月25日报道:始建于1847年的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经过170余年的建设与积累,目前藏书楼收藏有各类外文文献五十多万册。如今,珍贵的文献不再束之高阁,将让更多人看到。8月24日,《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首发座谈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
《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整理”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该书由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推出,精选馆藏珍稀西文文献6种,从博物学、建筑设计、服饰文化等方面,展现了17至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每一种文献均为首次高清全彩影印出版,尽可能地展现原文献的精彩内容。
“对定位为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上海图书馆而言,长期对馆藏进行整理、出版与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内容,《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的出版则是阶段性的成果。”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表示,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文献中心,徐家汇藏书楼的馆藏的服务于中国史、上海史、近代史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这些馆藏的珍稀文献,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因历史的积淀,更具有了文物价值。而出版的意义,便在于让这些珍贵文献化身千百,让学界乃至广大读者可以便利地加以利用。”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介绍,这套丛书的选题策划,缘起于2020年11月“文明互鉴: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藏珍稀文献展”展览的举办,以及集中展现徐家汇藏书楼“罗氏藏书”专藏精品图录出版工作的进行。2022年初,丛书的出版进程开始稳步推进,将与中国直接相关的西文善本典籍的影印整理纳入出版范围。
该丛书邀请了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董少新、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徐锦华、周仁伟、邓岚等一批专业学者撰写总序及各分册导言,详细介绍丛书缘起,每一种文献的图文内容、背后的历史,及其在相关专业领域、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文明互鉴’对当下及未来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也将为我们客观评价中外文化交往对促进中国历史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吕健说。
首发活动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董少新、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义与近代史研究者、专栏作家沙青青对《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的出版,及其所承载的中西文化交流话题,发表了研究心得或感想。
董少新从两位在晚明时期来华的卜弥格(《中国植物志》的作者)和卫匡国谈起,阐述了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认为,从16世纪到19世纪,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远远大于欧洲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些来华西人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著作、书信和报告,都是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并对欧洲产生影响的历史见证。由此,他特别提到,由中国学术界、馆藏机构、文化界和出版界共同努力,出版一批珍贵的16-19世纪西方人撰写的有关中国的文献,将大大方便中国学界对这些文献的使用,推动中国学界对中国文化西传及其对欧洲的影响、中国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等问题的探讨。
刘义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起,讲述了三个故事,并谈及中西交流视野下的各种论点,以及各种互动与碰撞。他说道,在中西交流史上,不但要看哲学和知识层面的内容,也要看到物质的层面,比如植物、动物、建筑、服饰等。但同时,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中西二元视角,而是从更宽泛的全球史和跨国史的层面来解读相关信息。
上海图书馆东馆一楼,《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相关文创周边
沙青青则特别关注到这次出版的《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中的三本博物学著作——《中国植物志》《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中国昆虫志》。“这三本作品尤其引人注目,其中精美的标本图画别具特色,制作精美华丽。实际上,这类图画也被称为所谓“博物画”,而其历史也与博物学的历史一样有悠久。”沙青青表示,从早起的古埃及文明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以及近代“帝国博物学”兴起的过程中,描绘动植物的“博物画”都曾为物种鉴别、分类,起到过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博物画”的研究,我们也能探知欧亚大陆上东西文明交汇、彼此影响的痕迹。”
活动现场,上海古籍出版社向上海图书馆赠送《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
《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共六本,分别是:
《中国植物志》
[波兰] 卜弥格 著
西方人所写的第一本关于中国动植物的书籍。此次出版,以徐家汇藏书楼引进的“罗氏藏书”中的1656年初版手工上色本为底本。
《中华和印度植物图谱》
[英] 查尔斯•科尔等 绘制
图册收录25种中国和印度的植物,书中部分采用了当时刚刚诞生的石版印刷技术,展现了早期石印本的风貌。后期又经过手工上色,精美异常。此次出版影印底本为1818年伦敦Moser初版本,留存极少,故珍贵非常。
《中国昆虫志》
[英] 爱德华·多诺万 著 [英] 约翰·韦斯特伍德 修订
该书的一大亮点是50幅精美细腻的彩色全幅图版和详细的解说,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昆虫物种资源。此次出版,以徐家汇藏书楼所藏1842年约翰·韦斯特伍德修订本为底本,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
《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
[英] 威廉•钱伯斯 著
英国乔治时期最负盛名的建筑师、“邱园”缔造者钱伯斯的推行“中国风”建筑的代表作,高清仿真影印出版。
《中国建筑》
[英] 保罗•达克 著
欧洲“中国风”在建筑领域之代表,展现18世纪西方人理念中的中国建筑印象。徐家汇藏书楼所藏为1759年初印本(作者自印本),设计精美,版画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配有文字说明。
《中国服饰》
[英] 威廉•亚历山大 著
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随行画师眼中的“中国印象”,收录48幅经过手工上色的铜版画,附有文字说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