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研究舆中圜古典文献翠科建彀圜隙孕衔研封舍谕文集灵石刻辞与中国石刻文献的始源刘心明中国的石刻文献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其数量可谓浩如烟海,仅就现存者来说,最保守 的估计也应在5万种以上,其中蕴藏着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历史、艺术、科 技等众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与出土的简牍文献、传世的纸本文献一样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探 讨石刻文献的始源问题,具有正本清源、溯流观变的意义。对于石刻文献始源的探讨,过去人们主要是从器物刻辞、摩崖刻辞、墓葬刻辞三个方面进行 研究。其中,器物刻辞事简易晓,无须费辞详论,研究论著不多。摩崖刻辞与墓葬刻辞两方面的 研究相对比较充分,有关的结论大都具有普遍性,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颇具启发性与指导意 义。总之,在石刻文献始源的研究工作中,学者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在战国秦汉时期,有些石刻文献,如《石鼓文》圆、秦始皇刻石文等,既非器物刻辞, 也非摩崖刻辞,也不是墓葬刻辞,虽说内容各不相同,但其形制却存在基本的一致性,对于这些 石刻文献的属性,极少有人将其联系起来作综合的研究。近年来,笔者借助历史考古学与文化人 类学的新成果,对上述石刻文献作了一番新的考察,认为这些石刻文献应该属于同一类文化遗物, 它们应该是远古时代灵石崇拜的孑遗之物,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灵石刻辞”。
在这篇短文中, 笔者准备简单地谈谈中国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以及由此衍生的灵石刻石及其演变情况。由于笔者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成熟,文中思虑不密甚至立论谬误之处恐怕难免,希望能够得到教正。中国的灵石崇拜所谓灵石崇拜就是对着(有灵性的)石头膜拜,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原始 宗教的信仰基础之一。在原始社会阶段,石头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用物品、狩 猎工具、作战武器都是石头制作的,因此,在青铜器和铁器发明以前,石头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 角色,被视为神圣而有灵性的东西,受到原始人的崇拜。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灵石崇拜的现 象曾经在世界各原始民族中普遍存在。根据世界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灵石崇拜的文化遗存的大小、 形制以及建筑方式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3类:l、立石。立石是单独竖立的整块巨石,通常无 雕琢加工。2、列石。列石是集合许多石块排成一列或数列,有时则用天然巨石构筑成环状的祭 台建筑群。3、石棚。石棚是将几块巨石竖立在地上,上面横盖一块大石板,石壁上有时还刻有 螺旋、圆圈等花纹以及人物之类的图著r。在中国的原始人群中,与祭天地、祭山川、祭祖宗、祈生育、避邪祟、厌灾殃等活动都有渊 刘心明(1964一),山东淄博人,山大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副教授。
①本文所说的“石刻文献”专指石刻文字、图象的原物及其拓片、抄件等一次文献,不包括石刻文献的释读、 考证、综论等方面的研究性著作。研究性著作可称之为“石刻研究文献”,属于二次文献。根据考古发现,目 前已知中国最早的石刻文献是殷商时期的小臣系石簋耳部刻辞。 ②马衡先生以为“石鼓”的称呼并不准确,应正名为“刻石”或“碣”(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M】●匕京:中华书 局,1977.165.).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仍旧使用旧名。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M】。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p358-359.169古籍整理研究舆中园古典文献孕科建彀园傺孕衍研封舍输文集 源关系的灵石崇拜也是普遍存在的。关于中国灵石崇拜的人类学材料及其论析,可参考仲高、萧 兵等人的文章Ⅲ。在各类传世的纸本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尚可从中探寻到灵石崇拜的信息。由于灵石崇拜往往 与不同的神明崇拜发生关联,我们可以将古代文献中的这些信息大致上分作三类:1.地祗类灵石崇拜《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中说:“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郑玄注日: “社之主,盖用石为之。”圆《吕氏春秋》也说:“殷人社用石。
”中国古代以“社”为土地之神, 是先民心目中最重要的神祗之一,作为社神表象的“社主”以石为之,说明石头乃是地祗的象征。2.宗主类灵石崇拜《说文解字·示部》: “柘,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日大夫以石为主。”四“室, 宗庙室柘。”∞宗庙之主象征着祖先的神灵,也以石制成,说明石头又是祖神所凭依的事物。3.高襟类灵石崇拜高襟即媒神凹,就是生育之神,人们对之祈祷以求子嗣。高襟之主也以石为之。颜师古注《汉 书·武帝纪》“夏后启母石”云:“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冁辕山,化为 熊,谓涂山氏日:‘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 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日:‘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事见《淮南子》。”@《太平御览》 卷五十一引《隋巢子》云:“禹产于石,启生于石。”∞《山海经·中山经》“泰室之山”条郭璞 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类记载不是对高襟类灵石的直接描述,形成了一种掺进了许多后世的思 想观念的神话。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探寻到灵石崇拜的信息。另外,在远古时代,人们将玉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石头,其首要的功能并非装饰,而是作为护 身符的守护神形象和生命回归的象征。
总之,灵石崇拜在中国的远古时代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灵石刻辞与“碣力类刻石最初立石既然是为了祭祀,那么只要将石块竖立牢固就可以了,不必再加任何雕饰。后来, 宗教行为与艺术活动渐趋融合,先民们开始在某些为祭祀神灵而建立的石块上绘刻各种图案。文 字产生以后,自然就会渐渐地在立石上刻些简单的语句,最早的内容当然是关于祭祀的,后来逐 渐丰富,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并逐渐形成一种刻石传统,直到汉魏以后才消歇。上古灵石崇拜的遗迹,在中国发现的很少。而源自于灵石崇拜的古代石刻,留存下来的也是 风毛麟角。笔者认为,先秦时期的《石鼓文》、《诅楚文》@、《监囿守丘刻石》以及稍后的秦始皇 ①仲高《生国互塞蕴篮盟拯塞》,载也应该属于这类刻石.不过,‘诅楚文》的出土情况及其形制特征,欧、赵以 来均语焉不详,姑且存疑。古籍整理研究舆中圜古典文献孕科建彀园隙孕衍研讨畲谕文集 刻石都应该属于灵石崇拜的孑遗。其中,《监囿守丘刻石》、秦始皇刻石属于立石,《石鼓文》则 属于列石。无论立石还是列石,古时统称之为“碣”。《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特立之石”@。张舜徽《说 文解字约注》日:“特立之石为碣,犹逸群之才为杰,实一语也。推之手之高举为揭,木之显出 为褐,禾举出苗为口,并从曷声而义相近,语原同耳。
’’@(卷十八第28页b。)《说文系传》说: “碣,高举之完。”虽有差别,而意思也极近。可见,碣就是高大突出而孤立的石块。《说文》“碣” 字下收有古文字形,可知这种称呼及其释义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当然,因为没有更多的考古资料做依据,把碣类刻石看作是上古灵石崇拜的孑遗,还只是一 种合理的推论。不过,我们从古籍中关于刻石活动的记载中还可以捕捉到某些讯息。《史记·秦 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 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日……”嘲。仔细玩味文意就可以体会到:第一,最初立石与刻辞本来 是两回事,立石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祭祀封禅,刻辞只是顺便所做的事,并非每次都要在所立石 上刻辞颂德;第二,所谓“刻所立石”,既可以理解为将峄山、泰山上的立石都刻了文字,似乎 更可以理解成仅仅是刻了泰山上所立之石,却没有刻峄山上所立之石。司马迁将秦刻石的原文都 抄入了《秦始皇本纪》,却唯独没有峄山刻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谓秦峄山刻石,只是宋人郑 文宝的翻刻。这是一个让人颇生疑窦的现象回。
至于说到这类刻石秦人独多的问题,程章灿先生有一个解释。他举了《韩非子.夕}储说左上》 “秦昭王令工勒华山以及赵主父令工施播吾刻人迹其上并勒铭“主父常游于此。”之事、晋常璩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记秦昭襄王与夷入刻石为盟之事、卷三《蜀志》记李冰白沙邮石刻之 事,说明了秦地早有刻石纪事的传统@。碣类刻石的形制演变无论是立石还是列石,大都是直接利用天然的上小下大的柱形石块,基本上不作加工,或者 略加整形而已。古代的碣类石刻,从先秦至三国时期,一直存在。从形制上看,呈现出某种一致性。如战国 时期的{:石鼓文》,每石皆为圆首,呈秤锤状,高约90cm,直径约60era。大约同一时期的《监 东汉永和五年(140)的所谓“焕彩沟碑”也是一块天然的大岩石,未经人工造型,形状略如馒 头。建于吴末帝孙皓天玺元年(276)的《国山碑》,“土人目日囤碑,以石圆八出如米廪云”(宋 赵彦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