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纳藏悉尽报国邦,回看容庚的文人风骨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纳藏悉尽报国邦,回看容庚的文人风骨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纳藏悉尽报国邦,回看容庚的文人风骨广图

"纳藏悉尽报国邦",出自2020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展览"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的第四部分标题,而"有容乃大"正是对容庚先生非凡气度的贴切赞誉。容庚先生的一生,都在与珍贵的文物相伴,他也将自己收藏的大量青铜器、古代书画、古籍善本悉数捐给了国家,为国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研究馆员陈滢上线"文史广州"系列讲座直播,讲座通过"容庚先生的生平简介""容庚先生的文物收藏""容庚先生的文物捐赠"三个部分,回顾容庚先生作为"文物收藏家"的历史轨迹和博大格局。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研究馆员陈滢上线"文史广州"系列讲座直播。

少年即嗜学,破格被北大录取

陈滢讲述道,容庚,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家、书法篆刻家。1894年9月5日,容庚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今属广东省东莞市)一个书香世家。在容庚的祖父容鹤龄、外祖父邓蓉镜、四舅邓尔雅的影响下,容庚从小就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6年,容庚于东莞中学毕业,留校任教。在业余时间,容庚仍然致力于古文字研究。据其三弟容肇祖说,容庚"初步设想写一部扩大吴大澄《说文古籀补》的书,包括金文、甲骨文、石鼓文、玺印封泥文、泉币文,并作考订解释",并开始着手撰写《金文编》。后来,他带着这部《金文编》的初稿北上求学,拜访了著名的古文字学家罗振玉。罗振玉对容庚的研究成果大加赞赏,并推荐他进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深造。尽管容庚仅有中学学历,但仍然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

1925年,由罗振玉资助,容庚修订的《金文编》正式出版。据时人的记载,学术界"对该书赞叹不已,于是先生之名遂噪于京华",从而奠定了容庚在学术界的地位。

《金文编》,容庚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古文字研究者必读的经典,深为学术界所推崇。 该书先后有四个版本面世:从1925年首次出版到1985年的第四版,60年间容庚不断对其进行增补和修订。

容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在北京从事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二十年。1946年,容庚携带家人回到广州定居。他出任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以及《岭南学报》主编;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容庚为中大教授,一直到终老。新中国成立后,容庚还担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语文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等等。

20世纪70年代,容庚在中山大学。

文物收藏另辟蹊径,铜器书画"双开花"

容庚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据不完全统计,容庚平生的收藏大致有:古铜器约二百多件,历代书画约一千三百多件(套),丛帖几百种。此外,容庚还有大量的古籍善本、甲骨、金石拓片、名人信札、印章等等的收藏。容庚的文物收藏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即以深厚的学术、艺术修养主导收藏——以学治藏,以藏滋学;又以独特的运作——以藏养藏,人弃我取等方式,在数十年间不断进行文物的购买、收藏。

容庚以一介书生节省工资进行文物收藏,靠的是精准的眼力与智慧的头脑——容庚擅长鉴别青铜器与古字画的真伪,往往是别人看假、他看真,然后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再去购买心仪的文物。这种"捡漏"与"以物养物"的方式,使容庚淘得不少的宝物。

容庚与青铜器皿的接触始于北京的求学时期。容庚在北大研究所时,因为导师的推荐,容庚得以进入故宫,触摸到大量的皇室旧藏。1927年,33岁的容庚被聘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通过鉴定大量形态各异的古铜器,并聆听名家点评,他的鉴别能力迅速提升,逐渐开启了古铜器的收藏之路。

在容庚收藏的青铜器之中,有一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书所铸的"栾书错金缶"特别珍贵。存世的错金铜器以兵器居多,且铭文字数很少。容庚收藏的"栾书错金缶"是错金工艺最早期的实物,有着绝佳的制作,且缶上有铭文48字之多,实为一件稀世文物。

栾书错金缶。

容庚的古代书画收藏,可谓另辟蹊径。当时业界以收藏宋元书画为最高追求,但容庚深知,如果流落在市场上的宋元书画是真迹,即为天价。于是他将收藏的重点放在明清书画方面,关注小名家的精品,同时关注别人不看好的大名家的"赝品"。

容庚收藏书画文物,同样是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如在1936年,容庚整理自己收藏的16件(套)书画,编撰出版了《颂斋书画录》;同年又帮友人陈汉第整理收藏品,编辑出版了《伏庐书画录》。容庚继承外祖父邓蓉镜的遗志,将谱录、收藏、传记合为一体,配上珂罗版印制的书画图片,为编撰"书画鉴藏"类书籍建立起一种规范。

[南宋] 佚名《云山图》,容庚在北京时期的收藏。该画夹在"真伪混杂"的画册中,容庚独具慧眼,认为此画为真,以低价买入。

广州时期(1946-1983),是容庚古书画收藏的"高峰期"。1952年,容庚被国家评定为二级教授,月薪317元,较为丰厚;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文章稿费、书法润格、书籍版税等收入,经济状况相当优越。容庚教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兼具鉴赏力与购买力的高端人士,于是南北各地的古画店都向容庚推荐售卖品。在1959年8月的一个月内,容庚购入的古书画就有133件之多。

[明]文征明《金阊名园图卷》局部,容庚在广州时期的收藏。

"学术乃天下公器"

秉持"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之理念的容庚,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陆续向多个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大学,捐赠他节衣缩食得来的收藏品,旨在使这些凝注着他毕生心血的珍贵文物"广为流传,以供世用"。根据不完全统计,容庚先后向国家捐赠的文物有:古铜器皿约150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套),古今图书万余册(含古籍善本),甲骨、金石拓片、名人手稿等等数千件。

容庚。

1956年,容庚首次向国家捐赠,分两次共将95件中国古代铜器与21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广州博物馆。在容庚的捐赠品之中,栾书错金缶、剌鼎、昜鼎、鬲、仲惠父簋、曾大保盆、越王剑、白彪戈、秦子戈9件藏品,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息伯卣等34件捐赠品,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容庚捐赠给广州博物馆的古铜器,是我国文博界为数不多的比较完整的旧藏古铜器,并以商周有铭文的青铜器为主,展示了商周铭文的行文规范、主要用途和历史价值,大大填补了南粤博物馆收藏的空白。

容庚捐赠的昜(yáng)鼎[西周] ,广州博物馆收藏。

容庚在1956年、1960年、1978年和1979年,分四次把自己收藏的中国历代书画一共1083件(套)捐赠给广州美术馆,其中,南宋佚名的《云山图》、明代林良的《秋树聚禽图》、戴进的《山高水长图》,以及沈周的《吴门十二景》等等,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容庚捐赠,[明] 戴进《山高水长图》局部,广州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

容庚捐赠,[清] 边寿民《杂画册》,广州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

1980年7月,容庚将平生收藏的130多箱、1万多册的图书,包括古籍善本,古文字研究、金石、考古与书画方面的图书,以及各种的金石拓片等等,捐赠给中山大学图书馆。

"淳淳厚德,无私家风",容庚去世之后,其家属秉承他"学术乃天下公器"的遗训,陆续将他生前未及处理的文物捐赠给国家,包括容庚的著作手稿、容庚的印章与藏章;名人信札、金石拓片、古籍图书等等,大约有3000多件(套)。

容庚家属捐赠,马衡《致容庚书简》(1998年捐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

为讲好广州故事,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联合广州图书馆举办"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系列活动,厚植城市人文情怀,让广大市民"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实习生 李盛圆 通讯员 颜戴丽 郑爽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上一篇: 论广州古代史上“楚庭”之真实性
下一篇: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传承广府年俗,寻味粤式新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