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团购:中国读本:史话12种 本书特色

团购:中国读本:史话12种 本书特色

团购:中国读本:史话12种 本书特色《团购:中国读本:史话12种》,出版于,中图网为您提供正版《团购:中国读本:史话12种》价格、内容简介、全书目录、读者书评等信息。上中图网,买便宜老版书。100万种正版图书

团购:中国读本:史话12种 内容简介

《汉语史话》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至今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多的一种语言。因此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就不可忽视对汉语的历史的了解。 汉语究竟是如何演变,如何发展的呢?下面就由陈海东所著的《汉语史话》为您慢慢道来。

作者简介

陈海东,上海市人,1953年出生,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教授过普通语言学、汉语等多门课程。1989年赴澳洲自费留学。1993年回国后任职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著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学》、《汉语史话》、《美国艺术家随笔》、《汉语情景会话》等著作及多篇学术论文,与人合编有《中国年谱辞典》、《百年郑和研究资料索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及《申报索引》等著作,并译有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狄公案·黄金奇案》长篇小说一部。

《中国古代藏书史话》

本书介绍了中国的藏书史,书中包括了:秦代的藏书与焚书、中国古代藏书概论、魏晋南北朝藏书旋聚旋失、宋元官私藏书发展空前、近代图书馆的出现等内容。

作者简介

焦树安(1937~2002),祖籍浙江绍兴,生于西安。1957年由天津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参考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教授比较哲学导论,指导研究生。曾赴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学,宣讲中国哲学、汉学、历史、文献等。公开出版图书八部。2000年接受国家项目《中华大典·哲学典》工作,任常务副主编。作者迄今学术生涯四十余年,是中国从事比较哲学研究较早的专业人士,并对文献史料进行了钩沉与探索。

《中国传统数学史话》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包括中国数学的兴趣,中国传统数学框架的确立,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完成,中国筹算数学的高潮,传统数学的衰落与珠算的发展,以及西方数学的传入与中西数学的融会。并对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及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

郭书春,1941年8月生于山东胶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著有汇校《九章算术》及其增补版、《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中法对照本《九章算术》(合作)、英汉对照《四元玉鉴》(Jade Mirror of the Four Unknowns,合作)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辞典卷》(合作)等。目前正主编《中华大典·数学典》。

《中国方术史话》

在当代社会风俗中,也明显地留有不少古代方术的痕迹,许多民风民俗,便是源出于方术巫法,同时,中国方术还对四周邻国的风俗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该书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方术,指的是一种利用虚幻的“超自然的力量”来达到影响、控制或支配现实客体的法术,包括卜筮、墨占、祈福禳灾、降神驱鬼、养生延寿等,包括方技、数术(也称术数)等内容。

作者简介

顾宏义(1959~),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教育政策与宋代两浙教育》、《细说宋太祖》等及学术论文若干篇。

《中国工业史话》

中国工业发端于原始社会,那时只是用粗糙简陋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后来,随着技术和工具的发明,陆续产生了多种工业门类和技术精湛的制品,并出现了资主义的萌芽。但中困近代工业则是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下发展的,历经了艰难历程。

作者简介

谢俊美,男,1942年出生,江苏盐城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翁同龢传》、《翁同龢集》、《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盛宣怀与中国通商银行》等。季风文,男,内蒙古赤峰人。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为中共卜海市徐汇区党校教员。

《中国经济史话》

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这些深藏在地下的远古文化遗物重见天日,便以无声的语苦,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类的经济活动。

作者简介

戴扬本,1953年出生,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古代史、古代文献学。主要著作有《北宋转运使考述》(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文苑》(东方出版中心)、《史笔春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两宋繁华》(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古籍整理类著作《朱子全书》(合作)、《汉书详节》(上海古籍出版社)、《珠里小志·园津禅院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译(唐才子传)》(台湾三民书局)等多种,并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历史教学问题》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人留学史话》

杳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计。中国正规派遣留学生的时间比较晚,但其贡献是非常大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史。

作者简介

吴霓(1965~),布依族,教育学博士,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教育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教科所——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新教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战略规划、私学与民办教育、教育质量管理、留学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等领域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私学发展诸问题研究》、《学校教育管理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农民工子女学校设立标准研究》等十余部专著。

《中国散文史话》

散文是中国正宗的文体之一,并与中华民族的文明一样历史悠久。它从那古老的年代汩汩流来,随着不同的时代而因物赋形,变换着自己的风格体貌,形成一条浩瀚明净的大江。这江中负载着传统的精神文化,融会着民族的悲欢哀乐,映照着人物的音容笑貌,也浮现着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

作者简介

萧华荣(1941~),生于山东掖县,长于青岛。l978年考为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留校任教。后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有《中国诗学思想史》等书及论文若干,已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等。

《中国思想史话》

有文明,于是就有也很难想象,有甲骨文,而没有表达当时人对于宇宙的探询。于是,几乎可以断言,中华古文明在哪里初露曙光,中国思想史就在哪里出现……

该书主要讲述了文明背后作为驱动力的理念。很难想象。有灿烂的青铜器王艺,而没有支配青铜工匠的思想。

作者简介

胡晓明:四川成都人。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著有《中国诗学之精神》(1991)、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1992)、《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1994); 《文化江南札记》(1998); 《诗与文化心灵》(2006)等,编有《释中国》等,以及论文五十多篇。

《中国图书史话》

甲骨文、金文和初期石刻,记录了我国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事迹和内容,在今天无疑具有图书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并不是自觉地用这些东西来记录和总结经验,特别是甲骨、青铜器还具有其本身的特殊用途,尽管如此,它们的出现,还是为我国图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春秋战国时期,当人们开始自觉地利用文字来记录和传播知识时,简册作为载体的大量出现,预示着我国图书的正式诞生……

本书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图书、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隋唐五代时期的图书、宋元时期的图书、明清时期的图书、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图书等内容。

作者吴玲芳。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

本书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字典词典对汉字的形音义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词语的解释,不仅揭示了汉字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情况,提供了关于古代自然科学、社会民俗人情方面的常识,为阅读古籍、学习古代文化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作者简介

张明华,副研究馆员,1946年10月生,江西南城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贵州省遵义县、河北省徕水县任中学教员,1979年调往北京市宣武区红旗夜大工作;1981年调入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参考部从事参考咨询,在图书馆工作期间,曾参与编纂《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哲学卷》和《北京图书馆馆史(1909一1949)》的修订工作,参与主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资助项目一一《中国图书馆数据库》的建立和《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的编辑工作,任副主编。该丛书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图书奖”等多项重要奖项,除发行大陆简体字版及修订版外,还发行有台湾、香港繁体字版和日本国日文版等,在海内外颇具影响。

《中印文化交流史话》

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印度古文献里,如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就曾多次提到中国。书中把中国叫做“支那”,用拉丁字母写出来就是cina。据考证cina就是秦的译音。而在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天问》与印度佛本生故事中也同时都有“月兔”的故事。

作者简介

薛克翘,1945年生于辽宁。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现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的主要著作有:电影文学剧本《玄奘》(合作,1982),译著《檀香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普列姆昌德传》(合译,首都师大出版社1989)、《肮脏的裙裾》(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专著《剪灯新话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西洋记》(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中印文化交流史话》(商务印书馆1999)、《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03),合主编《简明南亚中亚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以及论文数十篇。

上一篇: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 刘艳莉|烟台苹果史话
下一篇: 【散文】中国报史的一段家庭小报史话——读《何白李家书》随想‖郎德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