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罪罚交织中的影片《七宗罪》-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由大卫芬奇导演,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格温妮丝帕特洛、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国影片《七宗罪》上映于1995年,以罪犯约翰杜制造的连环杀人案件为线索,从警员沙摩塞和米尔斯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七宗罪”系列谋杀案的故事,一经上映便引发高度关注,成为犯罪题材影片中的经典之作。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中“七宗罪”系列谋杀案情节的展现,结合天主教中“七宗罪”的相关内容,解读罪罚交织中的影片《七宗罪》。[关键词]《七宗罪》;惩罚;原罪;人性;批判性上映于1995年的美国影片《七宗罪》由大卫芬奇导演,安德鲁凯文沃克编剧,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格温妮丝帕特洛、凯文史派西担任主演,片长127钟,以罪犯约翰杜制造的连环杀人案件为线索,叙述了警员沙摩塞和米尔斯破获凶案的故事。影片曾获奥斯卡最佳剪辑提名,英国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等奖项。影片抛弃了传统拍摄模式,从两名警员的视角呈现七桩凶杀案而非机械的罗列。由摩根弗里曼饰演的沙摩塞是一位睿智的老警员,已经在这个肮脏混乱的城市中工作了三十余年,一个星期后便会解甲归田,他早已习惯冷眼看待罪恶、漠然实行惩罚;而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青年警员米尔斯血气方刚、冲动易怒,怀着对工作的热情与对罪恶的不容主动请命调至该地,与沙摩塞搭档共同调查这一连环凶杀案。
沙摩塞的冷漠、老成、严谨与米尔斯的热情、高傲、冲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极大的反差,正是在此反差之中二人最初水火不容,但在几经思虑后,沙摩塞决定留下来帮助米尔斯破获案件。米尔斯的高傲与冲动不仅冷却了他与沙摩塞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结局,即成为连环凶杀案凶手约翰杜设计之下的受害者。当已经退休的沙摩塞看着因愤怒枪杀了约翰杜的米尔斯时,不禁感叹这个充满原罪的不堪世界,思忖着或许天真也是一种罪。由凯文史派西饰演的约翰杜冷静而睿智,他以天主教中七项重大罪行为宗旨设计了一系列的凶杀案,向社会中的邪恶进行挑战,他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折磨受害者,而且把自己的手指皮肤剥去以避免留下指纹来制造完美的犯罪过程。影片中约翰杜是魔鬼的化身,在他引以为豪的犯罪过程中数人为之殉葬,同时他也代表着宗教惩戒的正面力量,在美国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每天都存在着贪食、贪婪、懒惰、傲慢、色欲、妒忌、暴怒,经常有生命在这些原罪的诱惑下颓败或消亡。包括影片中正义一方的警员米尔斯也在失妻之怒的驱使下枪杀了约翰杜,让愤怒吞噬了光明的前途、幸福的生活和正义的灵魂。审讯室中的泰然自若、车内对话时的平静目光都表征着约翰杜不仅自主地设计着“七宗罪”的凶杀计划,而且自愿舍弃生命将自己纳入其中,导演大卫芬奇的这一剧情设置可谓是意义重大,不仅构成了约翰杜“七宗罪”的完美设计,而且隐喻着原罪的不可抗拒性,将影片的深层意蕴延续到了127分钟的故事之外,带给观众弥留至久的惊叹与感喟。
[1]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中“七宗罪”系列谋杀案情节的展现,结合天主教中“七宗罪”的相关内容,解读罪罚交织中的影片《七宗罪》。二、罪罚交织中的《七宗罪》“七宗罪”最初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而出,内容包括“贪食”“色欲”“贪婪”“伤悲”“暴怒”“懒惰”“自负”及“傲慢”等八种损害个人灵魂的恶行;六世纪中后期,教宗额我略一世将“自负”归入“骄傲”“悲伤”归入“懒惰”、加入了“妒忌”,并以对爱的背离程度为准则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十三世纪时的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进一步明确地列举出这属于原罪的七大罪行的表现,但丁也曾在《神曲》中对“七宗罪”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在天主教中贪食、贪婪、懒惰、傲慢、色欲、妒忌、暴怒对应着不同的惩罚,依次是强迫喂食蛇鼠、生煎于油锅之中、投入蛇穴、轮裂、熏蒸于硫黄和火焰之中、弃入冰水之中和活体肢解,上述罪行均源于人类的自大,自大使人类对神的敬爱之情大为削弱,从而受到触目惊心的惩罚。在电影《七宗罪》中,导演借助剧中主人公之手设置了不同于天主教中“七宗罪”的惩罚措施,在带有一定宗教规诫性质的同时,更为鲜明地隐喻了美国物欲横流和罪恶横行的现代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影片中的约翰杜依照天主教的“七宗罪”设计了七桩凶杀案,其中第一桩杀人案件是对贪食者的惩罚。
在一个爬虫滋生的公寓中,一个僵死的肥胖男人的脸埋在桌前的意大利面碗之中,通过现场探查,沙摩塞发现冰箱后的墙壁上用油脂写下了“贪食”的字样,结合死者被紧缚的双腿和因过量进食而撑破于体外的肠胃,沙摩塞判断死者死于谋杀,而凶手极有耐心地强迫喂食直至被害人破肚而亡。在但丁的《神曲》中贪食也被译为暴食,是指过度放纵食欲,其中也涉及酗酒和过量囤积食物,但丁认为贪食的罪责在于过度地贪图安逸和享乐。导演大卫芬奇在影片中并未介绍第一个受害者的贪食背景,而是通过镜头对于受害者极度肥胖身体的惊鸿一瞥暗示了死者生前的贪食行为,尤其是冰箱后的“贪食”字样使这一凶杀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让观众意识到这并非寻常的杀人案在第一桩“贪食”案件尚无破案头绪之时,第二桩与第三桩案件接连发生。第二桩案件发生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内,著名而富有的律师被杀并在房间内的地板上赫然用鲜血写着“贪婪”,这使沙摩塞和米尔斯意识到这是一起连环凶杀案。细探之下,警员在一幅被颠倒的挂画背面,发现了用指纹拼写出的“救我”,而蹊跷的是“救我”字样的指纹并非来自于房间内的死者,而是指向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疾病的累犯,房间中被杀害的律师曾为其辩护并成功洗脱罪名。
当沙摩塞和米尔斯来到指纹指向的嫌疑人住所时,一个已经严重腐败、几近枯骨的人出现在镜头之中,他被牢牢地控制在床上,而床头上方的墙壁上写着“懒惰”,更为惊奇的是这个人并未死亡,当警方将其送至医院后,医生解释到此人被控制在床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期间未曾进食,依靠抗生素等药物维系生命,无疑这位被害者受尽了折磨,最终在医生无力回天的抢救中死去。但丁认为贪婪是希望占有所需之外的罪,具体而言是过度热衷于金钱或权力的追求;而懒惰则是指没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或浪费时间,这就不仅导致其他人需要多工作来填补整体的空缺,而且是一种未能全身心的敬爱上帝的表现,具体包括懒惰、自我满足、懦弱、悲伤、缺乏责任心和想象力等。在《七宗罪》中,因“懒惰”而遭受惩罚的受害者是一个罪行累累、劣迹斑斑之徒,他通过犯罪来榨取他人,获得自身的生存资本,而死于“贪婪”的律师曾经为“懒惰”受惩者洗脱罪名,在金钱的诱惑下放弃正义与博爱,可想而知这位律师的财富的获得多是不择手段的,在一人功成万骨枯的风光中犯下了“贪婪”之罪,从而成为约翰杜的惩罚对象和谋杀目标。在三桩谋杀案接连发生后,沙摩塞来到图书馆查找关于天主教中“七宗罪”的相关叙述,期间发现了嫌疑人约翰杜的犯罪笔记,是锁定嫌疑人的重要一举,但此举并未制止“七宗罪”系列杀人案的进行。
约翰杜在一家娱乐场所内逼迫一名嫖客穿上特制的皮裤——一条前方胯下置有锋利金属器具的性虐工具,并与一名妓女发生关系,导致这名妓女在剧痛之下 流血身亡。但丁认为淫欲之所以是一种与原罪息息相关的重大 罪行,其原因在于其不合礼法性,因过分爱慕对方而缺失了对 神的尊重,导演大卫芬奇选择特殊的娱乐场所和色情服务者 作为约翰杜实施对淫欲惩罚的场所和对象,便于在有限的片 长中简明地展现“淫欲”的罪罚。随之而来的受害者是一位毁 容的女模特,沙摩塞和米尔斯在发现这位受害者时她已然自杀 身亡:在被强力胶水粘在手上的电话和粘在另一只手上的安眠 药之间,受害者选择了后者,“傲慢的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 愿带着被强酸毁坏的面容存活于世,无疑她被毁容和自主选择 走向死亡的命运源自自身的“傲慢”之罪,最终得到了一种具 有反讽效果的“惩罚”,正如但丁在《神曲》中对于“傲慢” 之罪的阐释——过分爱慕自己而轻视他人的情绪及让他人注视 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的期望。[2] 正在沙摩塞与米尔斯对于连环杀人案一筹莫展之际,疑 犯约翰杜来到警局自首,并要求沙摩塞与米尔斯随同他一起 去寻找“妒忌”和“暴怒”的被惩罚者。天主教中认为“七宗 罪”之一的“妒忌”是由于他人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 怀怨怒,即对自身优点的爱堕落为一种剥夺他人优点的欲望; 而“暴怒”源自憎恨引起的不适当抑或邪恶的感觉,在法律赋 予的权利之外否定他人或进行复仇。
《七宗罪》中约翰杜设 计的“妒忌”与“暴怒”很好地契合了其宗教中的罪行特质, 在约翰杜的引领下,沙摩塞和米尔斯来到一片荒无人烟的沙 漠之中,随后一辆小货车出现在二人的视野之中,货车司机称 雇主支付了高额的运输费并命他在指定时间将包裹送到米尔斯 警员手中,而这个包裹中的“礼物”即是米尔斯已有身孕的未 婚妻的人头,与此同时约翰杜正在向毫不知情的米尔斯叙述 自己对于米尔斯的妒忌及杀害其未婚妻的过程,暴怒之下的米 尔斯不顾沙摩塞的劝阻最终杀害了约翰杜。约翰杜淡然就 死,更为恰当的描述是他希望米尔斯射杀自己,这样他就实现 了完美的“七宗罪”计划,用自己的生命和米尔斯的自由实践 了对“妒忌”和“暴怒”之罪的惩罚。 埃及僧侣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曾对“七宗罪”做出了经典的定义即“致命的激情”,这种“致命的激情”源自 人类欲望的冲动,是深藏在人类体内的罪恶,主动追寻或拒绝 与之抗争即为罪。[3]在影片《七宗罪》中约翰杜是罪恶的 制造者,同时他也在坚定地执行着宗教的惩戒理念,在物欲横 流的美国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惩罚恶行的角色,但讽刺的是约 翰杜的行为本身就是触犯了“七宗罪”,妒忌米尔斯的功成 名就与幸福家庭而杀害其未婚妻;在充满邪恶的社会中无法控 制自己的冲动,成为系列谋杀案的执行者,这本身就犯了“暴 怒”之罪。
影片《七宗罪》之所以独立于犯罪题材和宗教题材 的美国电影之林,关键在于对美国现代社会中“七宗罪”的隐 喻,导演大卫芬奇通过简明而恰切的人物形象设置和紧凑的 故事情节意蕴深长地演绎了设计于约翰杜之手和横行于美国 社会的“七宗罪”,同时大卫芬奇在影片中也传达出积极的 因素,正如沙摩塞在片尾化用海明威在《战地钟声》里的名 言,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且值得为她奋斗,虽然我只同意 后半句。 [参考文献] 张巍然.通俗的哲学家大卫芬奇[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03). 但丁.神曲炼狱篇[M].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86. MarianSeldin Buzkhart.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 及其他著作[M].徐克容,译.北京: 阅读相关文档:探索电影空间设计之艺术美感 新时期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 分析 从《老无所依》的多模态化解析生命悲剧 由美国校园电影解读中美 友谊观的差异 关于中国商业题材影视作品的 审美品格思考 从三部楚汉 题材电影比较“戏说”史观 论电影《色戒》艺术实践的美学诉求 伦旅馆》小说改编的成功范例 中国抗战题材影片中 典型英雄人物形象 的定位与分析 透过“奇葩”看现代人的价值观冲突 台湾偶像剧发展史 (2000— 惊险片的衰落与类型突破 人类逻辑漏洞的洞察者卡 尔波普尔 极为复杂的陈情 “微时代”,我们怎么阅读 小学教育 瑞典 创造力来源 语文教科书中值得商榷的历史知识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 快处理,多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