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在军事领域的神来之笔,使得中国革命的局面转危为安。以此类推,“乒乓外交”就是伟人在外交领域的神来之笔,使得中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乒乓外交
接下来,我们一同回顾历史,回顾毛主席在什么背景下推动了“乒乓外交”?这场外交努力,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为了抵制猖獗的原文抄袭现象,文史不假只能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声明,本人的所有原创文章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但凡出现在网易和新浪以及其它平台时,均属于无耻的剽窃行为!
1952年10月5日,苏共十九大在莫斯科如期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192人,列席代表有167人。与此同时,来自全世界的4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也派出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国由刘少奇同志率团出席。
此次会议,不仅充分肯定了苏共十八大以来的许多成绩,而且还进行了重要的人事任命,将之前的“政治局”改组为“主席团”,选举产生了由25名委员和1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主席团。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确立了5名主席团执行委员,分别是斯大林、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算是第一次明确了他们的接班人地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召集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到克里姆林宫议事,之后赶到位于孔策沃近郊的别墅用餐,席间每个人都喝了不少的酒。第二天凌晨,斯大林被发现倒在了餐厅的地板上,因突患脑溢血而最终过世。
由于斯大林历来都非常强势,导致苏联的集体领导制早就变得形同虚设。加之,他生前也没有明确指定自己的继任者,使得党和国家很快就陷入了权力的纷争和过渡阶段,也被称为“三驾马车时期”,分别是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赫鲁晓夫。
最初,掌握核心权力的情报部门负责人贝利亚占据着明显优势,借机向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频频出手。在此背景下,赫鲁晓夫暗中联络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因诺维奇等主席团成员,积极构建“倒贝结盟”共同进退。
到了1953年7月,赫鲁晓夫突然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对贝利亚发难,当众指责他把内务机关凌驾于苏共之上,严重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团结。而过于自信的贝利亚竟然毫无防备,还没解释几句就被拘捕并带离会场,之后更是遭到了秘密处决。
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
贝利亚倒台后,赫鲁晓夫终于成为了党的“一把手”,而马林科夫则成为了政府的“一把手”。从此开始,苏联进入到了“二马相争时期”,继续围绕最高权力展开明争暗斗。
1955年初,赫鲁晓夫借助军队的支持一举解除了马林科夫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改由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取代,再由朱可夫接任了国防部长。从此以后,他终于成为了继列宁和斯大林之后的第三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突然作了一篇长达五个小时的“秘密报告”,以史无前例的口吻痛批了斯大林,搞得全世界都目瞪口呆。
除了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以外,赫鲁晓夫还贸然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口号,史称“三和路线”。而且,他还对马列主义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行了大胆修改,呈现出了一种“修正主义”的危险趋势,震惊了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3月12日,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讨论苏共二十大的相关问题。期间,他明确指出: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是揭了盖子,这是好的;二是捅了娄子,全世界都震动。揭开盖子,表明斯大林及苏联的种种做法不是没有错误的,各国各党都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办事,不要再迷信了。捅了娄子,搞突然袭击,不仅各国各党没有思想准备,苏共也没有思想准备。
在谈到斯大林时,毛主席也没有避讳,实事求是地表示:
我并不认为斯大林一贯正确,这个话过去不好讲。他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的主意,有许多是错的。过去我们只讲是自己错了,没有联系到斯大林,问题是如何评价他的一生。是二八开?三七开?还是倒二八?倒三七?我看三七开比较合适。正确是七分,是主要的;错误是三分,是次要的。
由于在评判斯大林的问题上,中国没有盲目追随赫鲁晓夫,自然引起了他的强烈不满。之后,赫氏在很多问题上都有意刁难,以强化自己的霸权地位。
1958年,在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时,竟然鲁莽提出要在我国境内兴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因为事关国家主权和安全,此事立即就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双方的意见和分歧逐渐公开化。对此,伟人曾经这样回忆:
事实上,我们同苏联闹翻是在1958年,他们想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1959年8月25日,印度突然派兵入侵我国马及墩寺,有意挑起了边境的冲突,史称“朗久事件”。对于印度的无理挑衅和武装入侵,作为同盟国的苏联却颠倒黑白,公开发表不正当言论并且表示“遗憾”,还被印度总理尼赫鲁评价为“非常公正和不寻常的声明”。
同一年,苏联以“正与美国谈判达成禁止核试验的协定”为由,单方面终止了对中国核项目的援建工作。之后,又撕毁了243个合同书,废除了257个合作项目,更火速撤回了所有的在华专家,给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1960年,赫鲁晓夫不顾中方的担忧执意访问印度,公开分裂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期间,他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更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明显是在针对中国,简直是其心可诛。
到了1961年,为了进一步确立自己的权威,也为了防止斯大林崇拜的死灰复燃,赫鲁赫夫竟然将对方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并且无情烧毁。之后,苏共通过了这样一份“意味深长”的决议:
继续保留斯大林的水晶宫显然是不适宜的,因为他严重违反了列宁的遗训,滥用权力大规模镇压正直的苏维埃人,以及在个人崇拜时期的种种行为都使他的灵柩保存在列宁墓中成为了不可能。
当时,正率领中共代表团参会的周恩来同志当场就予以了驳斥,在交涉无果后提前回国以示抗议。此事过后,中苏两国关系更加紧张,甚至还在1969年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出现过局部的边境冲突。
以上,是“乒乓外交”前的中苏关系,接下来聊一聊当时的中美关系。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始终对中国采取封锁和孤立的政策。紧接着,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中美两国的关系更是降到了冰点。
不过,由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陷入战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逐渐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了守势。到了1969年,随着共和党人尼克松上台执政,开始为了扭转当前的窘境而谋求改善对华关系,以求共同遏制苏联的咄咄逼人之势。
当时,中国不仅结束了“三年困难时期”,更取得了“两弹试爆”的成功,国际地位迅速攀升。而最关键的一点,由于中苏关系的交恶,我国也有改善中美关系的现实需要和战略意图。
尼克松
1969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先后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方面传话,表示出愿意与北京和解的迫切希望。同年底,我国政府也通过第三方释放出诚意,两国关系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
很显然,中美双方都有缓和关系的意愿,只是缺乏一个合理的契机罢了。不过,随着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到来,这个契机终于出现了。
1971年1月25日,日本作为东道主举办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诚挚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能够派团参加。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很多人都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在这节骨眼上,周总理却果断地指出:
如果这次不去,将为以后出去参加比赛增加更大的麻烦。
最后,周总理立即向毛主席写了一份请示报告,阐述我国参加世乒赛的政治意义。经过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同意“照办”并且亲笔做出批示:
我队应去,并准备死几个人,不死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在毛主席的一锤定音下,中国政府决定派出最强阵容前往日本参赛。1971年3月16日晚,周总理还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了代表团的成员。据黄韬朋这样回忆:
周总理的身体已经不好了,非常的清瘦。但当他握住我的手时,能明显感觉到他十分用力,眼睛盯着我充满了信任。
为了提防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暗杀,代表团在临行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把60多人的代表团分成了两组,每组都有实力相当的男女运动员和教练员。而且,还分乘了两架飞机前往日本,确保危急情况下依然可以为国参赛。
中国男团先后力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瑞典和日本后,以超强实力勇夺冠军,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不过,如何同美国乒乓球队接触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毕竟这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4月2日,当日本乒协组织各国运动员共同游览三重岛时,终于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美国选手格伦·科恩在游艇上热情地向不远处的中国选手打招呼:“你们的球打得真棒,找个机会也和我们打几盘吧!”
几天后,格伦·科恩在体育馆结束训练后,竟然阴差阳错地登上了中国队的大巴车。期间,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握手,还送给他一块印有中国黄山图案的织锦作为纪念品,成为了一则爆炸性的新闻。
当这则消息传回到国内时,立即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据时任护士长的吴旭君这样回忆:
主席眼睛一亮,不但让她把这则花絮再念一遍,还说了一句“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有点政治头脑。”
国家体委和外交部开始酝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时机并不成熟。于是,一份“邀请支持蒋介石政府的美国球队访华乃是不合时宜”的报告经周恩来批转给了毛主席,他有些犹豫地画了圈表示同意两部委的意见。
当天深夜,毛主席反复权衡后最终改变了主意,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还催促外交部和体委“快办速办”。很快,美国国务院就接到了驻日本大使馆转来的《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方面请示。
尼克松总统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即表示同意中方的邀请。事后,据《尼克松回忆录》记载:
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的4位官员和科恩、雷塞克等9位运动员以及数名新闻记者经香港抵达了北京,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入境的美国人。对此,美联社这样进行报道:
20年来,在恢复美国和中国已经中断的对话方面所采取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步骤,竟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乒乓球赛场。
美国乒乓球队抵达北京后,周总理安排他们观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又参观了故宫、颐和园和万里长城等著名的名胜景点。之后,他还亲自接见了代表团的成员,期间这样表示:
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之间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的赞成和支持。
当周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立即做出积极的回应,不仅同意给中国人签发赴美签证,而且还同意我国使用美元,算是松动了长期以来的封锁和制裁。对于这一变化,法新社也发表了高度的评价:
这是中国新的外交战略!北京选择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国舆论及世界舆论伸出手。
这次特立独行的“乒乓外交”,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据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从1950年到1970年期间,大多数美国民众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但是,在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结束中国之旅后,有45%的民众表示了支持,只有38%的民众继续反对,支持者首次超过了反对者。
1971年4月21日,就在美国乒乓球队离开北京短短四天后,周总理就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向美国传递口信,表示北京愿意接待美国总统的特使或者总统亲来。据《尼克松回忆录》记载,他闻讯后当即表态:
我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诸位领导进行认真交谈,彼此之间可以自由提出各自所关心的问题。
基辛格访华
到了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安排自己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算是为自己访华“打前站”。期间,基辛格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坦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日后尼克松总统亲自访华铺平了道路。
1972年2月21日午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夫人所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抵北京,开始了意义非凡的破冰之旅。刚走下飞机,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欢迎自己的周总理伸出了手,激动地表示:
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访华
对于尼克松的友好表态,周总理也马上进行了回敬:
您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两国已经有25年没有交往了。
在美国历史上,总统从来没有访问过尚未建交的国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尼克松显然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显得非常难能可贵。在结束访华行程后,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确立了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共识,为日后两国建交基本铺平了道路。
至此,中美“乒乓外交”并未画上句号,真正画上完美句号的是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回访。1972年4月12日,就在尼克松总统访华两个月后,我国乒乓球队搭乘“友谊号”专机飞抵美国,还受到了尼克松总统在白宫玫瑰园的专程会见。
尼克松辞职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正当尼克松总统为中美建交积极努力时,“水门事件”被曝光了。1974年8月8日晚,他因为这起丑闻黯然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到了1978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其中提到:
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才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此,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标志着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到了1979年1月1日,随着《中美建交公报》的正式生效,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
今天,中美关系正经历着自“乒乓外交”以来最不平静的时刻。在美国冷战思维重新抬头背景下,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人更是提出:“现在的中美关系不是新的冷战,而是更为复杂的冷和平”。
表面看来,“乒乓外交”的成功充满了偶然,但这种偶然之下却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毛主席正是深刻把握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创造性地推动了这次事件。@文史不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