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化城。8月24日,岭南文化传承发展深调研惠州行暨广东省“新闻+文化”民生实事协商试点平台启动仪式举行。当天,与会嘉宾围绕全球化视野下的岭南文化、东江文化传承发展、惠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突破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而后,岭南文化传承发展深调研惠州团(以下简称“调研团”)分别于25日、26日深入惠城区、博罗县多处文化调研点实地走访。据了解,后续调研团将走进惠州其他县区,研究惠州历史文化传承及当代文化建设,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为惠州文化强市建设工作出谋划策。
本次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惠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是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文化传承发展深调研首站活动,也是推动岭南文化“双创”转化的具体实践。
以高度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十四五”开局以来,广东就以“高质量发展”标准布局文化强省建设。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文化传承发展深调研首站为何选在惠州?深调研如何为惠州文化强市建设、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文化力量、传播力量与智库力量?
启动仪式现场
历史文脉延绵不绝
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惠州这座能让苏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000多年的建置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
惠州自然资源丰富,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融 林志华 摄
2000年6月,在广惠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被列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博罗横岭山先秦墓被意外发现,这是广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先秦古墓群。是时,考古学家结合在博罗园洲首次发现的夔纹陶拍(印模子),认为以惠州博罗为中心的东江流域,是先秦南越夔纹陶文化的发源地,这也印证了先秦神秘古国——“缚娄”曾经的繁荣与辉煌。
自晋至清,以葛洪、苏东坡等为代表的480多位名重一时的历史名人先后来到惠州,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留下了近百处遗址、数千件文物和许多动人的传说,奠定了惠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东晋,中国最早的制药化学家葛洪来到罗浮山炼丹制药、行医治病,写下《肘后备急方》等大量医学著作和阐述道家学说,“道、佛、儒”和谐共处的“岭南第一山”罗浮山由此更加声名远播。千年之后,葛洪留下的著作又滋养、启迪后人,助力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夺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自坡公谪南海”,自此“天下不敢小惠州”。因“乌台诗案”被贬惠州的苏轼,寓惠两年多时间,写下了500多首诗篇,不仅让惠州山水得以“昭著于天下古今之心目”,更开启惠州此后近千年崇文厚德、包容四海的文化风气。
崇文厚德,敬教育才。据记载,宋代广东有书院41所,其中惠州就有11所,仅次于广州。著名学者刘伯骥在《广东书院制度沿革》中提出:“广东在宋代的学术中心地在罗浮。”
其中,以传承儒学、传道授业为己任的丰湖书院,培育了一代代贤人志士。梁鼎芬任书院山长期间创建的丰湖书藏,为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范本,使其成为中国最早拥有近代图书馆的书院之一。尤其是丰湖书藏中的“四约”(借书约、守书约、藏书约、捐书约四部分,共计五十六条细则),至今仍有不少细则在沿用。
丰湖书院
据统计,目前惠州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3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27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74项,县级非遗名录项目178项……“岭东名郡”之称实至名归。
红色血脉赓续不断
“在近代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岭南摘掉了‘蛮荒落后’的标签,岭南骨子里的爱国精神是造就这一变化的重要元素。”在24日活动现场,著名历史学者、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如是说。
广东革命史,半部在东江。东江革命史,重心在惠州。屹立于惠州市惠城区中心的中山公园前,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铜像左手叉腰,右手握着礼帽,目视南方,眼神坚定有力。提起他在广东的活动足迹,惠州似乎较少被提及。其实,惠州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主要根据地之一,惠州民众也是孙中山依靠的主要武装力量。在革命准备阶段,孙中山就派员到惠州组织发动了1900年10月的三洲田起义和1907年6月的七女湖起义。其中,三洲田起义也被文史专家定义为“打响武装反清革命第一枪”。
革命烈火在惠州大地上熊熊燃烧。“惠州三杰”——廖仲恺、邓演达、叶挺,彪炳史册;广东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以及艰难走过长征路的廖承志、廖似光,其英勇事迹被人传颂;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7支华南抗日游击队中实力最强,对敌作战次数最多、战果最丰,被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1941年,香港全面沦陷,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抗日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突然神秘“失踪”。作为中转站之一的惠州,当地及东江纵队地下党组织筑起一道道“看不见的安全防线”,掩护这些抗日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安全转移。这场规模宏大的秘密大营救行动,被茅盾称作“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步入位于惠城区上塘街70号的东湖旅店,陈展的照片、影像资料都在诉说着这段传奇过往,调研团成员在现场纷纷惊叹“不可思议”。
解放战争时期,在惠东安墩成立的粤赣湘边纵队百折不挠,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和大规模“清剿”,建立了有400多万人口、纵横千里的解放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解放广东铺平了道路,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
群众文化建设遍地开花
惠州西湖湖畔,扶疏绿叶之间虚掩着古官式建筑风格,粉墙黛瓦,古朴素雅,丰湖书院内,园林景观、亭台榭阁俱全,四周回廊相接,环境清幽。
2022年11月,丰湖书院博览馆正式揭幕,该馆同时具备讲学、阅读、捐书等功能,将开展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并持续打造学术高地、最美古籍图书馆等。在书院里,调研团看到,市民们脚步轻轻入内,拿起书本,翻开书扉,随即畅游在书海中。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书院已俨然从当初严肃庄重的文化教育场所,蝶变为亲民的公共文化空间。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推进,惠州不断加强公共阅读服务阵地建设。目前,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到图书馆阅览学习”“到文化馆参加免费公益培训”“到博物馆看展打卡”,享受文化浸润已成为越来越多惠州人的生活习惯,在年轻人中更是慢慢成了一种新风尚……
在城市,一座座标志性的文化场馆拔地而起,惠民利民。颇具创意的城市书房、精致典雅的文创商店、古香古色的历史街巷、设计感满满的文创园区,散布于惠州大街小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日常忙碌的生活“加码”“赋能”。
在乡村,通过开展百场文化惠民活动,百场“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农村”等系列活动,一个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乡亲们的“文化家园”,读书看报、观赏电影、开展文体活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多元。
8月以来,惠州“村BA”打响,全市各大篮球场,精彩赛事不时上演。赛场上,双方的啦啦队拉起了展示己方特色的横幅,喊起口号,为球员们呐喊助威,每一次精彩的进球,都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篮球成为了惠州活跃乡村文化氛围、增强村民凝聚力的乡风文明建设重要载体。
同时,惠州还不断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持续打造水东街、野岛、祝屋巷、33号青年街区、752艺术仓等文旅消费集聚区,提升旅游产品品质,让更多的“无形文化”变为“有形效益”。
强强联手共推“文化自强”
“十四五”开局以来,广东积极布局文化强省建设。作为一张闻名海内外的“岭南文化名片”,羊城晚报一直奋力打造最具岭南特色的新型现代文化传播集团,在广东文化建设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羊城晚报携手暨南大学成立了广东省首个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贡献文化力量、传播力量与智库力量。
以羊城晚报“岭南文史”“岭南文脉”和“云上岭南”平台等多个文化品牌为依托,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通过联动文化名家与学界力量,以文化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文化发展指数等为抓手,打造高质量新闻文化传播产品、文化活动和研究报告,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广东高质量建设文化强省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惠州,是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开启岭南文化传承发展深调研的第一站。做出这一选择,不单因惠州文化底蕴深厚,是推动“人文湾区”建设的“起航点”之一;也因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惠州在岭南文化“双创”实践中结下了深厚情愫。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融入中华文化大美。在“双创”中,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惠州方面携手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
2019年11月22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惠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创办《惠州文脉》,以“新闻为眼,文化为脉”创新办刊思路,以“践行四力,走基层”为制胜法宝,做有温度、有创意、符合时代潮流的全媒体新闻产品,坚守“开门办报”之风,开拓主流媒体与基层群众联系沟通的渠道。
近四年时间,《惠州文脉》已出版原创文化内容608版,超过300万字。通过持续不断的调研,《惠州文脉》深入挖掘了西湖文化、罗浮山文化、苏东坡文化、叶挺故居、梌山公园、飞鹅岭等一大批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为惠州文化强市提供媒体策略,推动民生实事解决;深入挖掘报道以东江菜系、惠州歌谣、麒麟舞表演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措施,推动非遗文化保护和挖掘;借力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品牌,设置地方版文艺副刊《西湖》,常态化面向惠州群众征集、登载以惠州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散文、诗歌、民间故事等体裁),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搭建起文学创作高地和交流平台,有效助力惠州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在今年6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再度牵手惠州举办了“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论坛,现场,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称“东坡在惠州完成了其文化人格”,为惠州提升东坡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强市注入了新活力。
四年时间,羊城晚报《惠州文脉》精准把脉惠州城市文化DNA,塑造城市精神高地,为新发展新作为新惠州注入文化自信。同时,羊城晚报《惠州文脉》被写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得到省级宣传部门的认可。《惠州文脉》基层团队代表获评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揭榜挂帅省委宣传部“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按照工作计划,将在三年内打造广东“新闻+文化”民生实事协商试点平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岭南文化传承发展深调研之惠城区、博罗县行已画上圆满句点,根据工作安排后续还将陆续走进惠阳区、惠东县、龙门县、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为惠州文化强市建设工作出谋划策。
未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将集结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团队及专家学者力量,继续在惠州文化强市建设上下功夫,为惠州进一步整合、凝炼悠久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在粤港澳“人文湾区”中找准“惠州定位”出谋划策、汇智聚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实习生 梁馨仪
图/王小虎
来源 | 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