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人化石的熹微晨光;
曾侯乙编钟的千古绝响;
四爱图梅瓶的盛世辉煌。
越王勾践剑的锐利锋芒;
大雅江汉,矢其文德;
陶瓷并举,漆竹流芳。
礼乐中国,金声玉振;
明藩绥抚,既寿永昌。
这里是湖北省博物馆,
荆楚文化的渊薮殿堂。
让我们在此浪漫相遇,
引商刻羽,慢著文章。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濒临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成立于1953年,馆名董必武题写。湖北省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23亩,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
从这张省博的全景图可以看出,整个博物馆是一个由三栋建筑构成的建筑群,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的鲜明特点,造型自然和谐,突显层层叠落的美感,使人不禁想起楚国“层台累榭”的建筑形式。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3万多件,一级文物近千件,其中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4件文物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除此之外,更有云梦秦简等古代法律奇书。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省博珍藏之宝!
元青花瓷四爱梅瓶
元青花瓷四爱梅瓶是在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厅中,元代青花瓷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存世量很少,而且多是考古发掘品。梅瓶是青花瓷中的一种造型,这个梅瓶中部绘有四幅古代高士图——“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和鹤”,所以命名为“元青花瓷四爱梅瓶”。
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
1989年又发现一具人类头骨化石。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又发现一具头骨化石。两具头骨化石都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第二具更为完整,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80万年至90万年。
虽然头骨不美观也什么艺术观赏性,但它却是科学家的瑰宝,对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想想它的年代吧!
曾侯乙编钟
乐有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人有八德:忠,孝,礼,义,廉,耻,悌,礼
编钟的来历和故事就不仔细阐述了,自1978年出土之后她就进入人们的视线走向世界的舞台,事隔千年发出了更振聋发聩的声音。
1979的建军节,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庆均有亮相。特别是1997年的香港回归的那一声巨响,如同当年楚国送曾国青铜以铸编钟最后发出的一钟双音那样彰显我泱泱大国的气度,数量多而且繁重的编钟敲击时一正一侧又互不干扰,如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一样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在这里要为武汉音乐学院的谭军老师和青年编钟乐团打call,大国宝藏上的完美演出是对传统乐器魅力的诠释,让世界聆听中国,再次致敬编钟的守护人们。
云梦秦简
顾名思义,是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朝竹简,上面刻着的是基层官员“喜”执政期间的法律文件和行政文书,从国家大律到鸡毛蒜皮的撬锁如何惩罚一应俱全。
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学,法医学,诉讼程序等内容,让人印象最深的是还蕴含着很先进的环保理念。很难想象在战国末年秦朝那个时代,一个没有塑料污染和能源消耗的年代这些概念的提出有多遥远和广泛的深意,春二月不打鸟不捕兽七月才准开等,可以说法与自然造就了云梦大泽的广阔。
当今我们讨论的老人该不该扶,见死不救是不是有罪等社会问题在竹简中也有详尽记载,大街上斗殴,有罪。百步之内见死不救重罚,夫妻暴力剃光胡须和鬓角(这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不亚与打板子的重刑),还有官员调任不得携带下属,为了防营私和腐败出差需自备食物,不准拿百姓一菜一汤等,对当今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败政治形式都有很大借鉴意义。
越王勾践剑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这柄铜剑。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
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
文化传承
一直觉得想要了解一座城市
去一趟当地的博物馆用心体会
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所谓我是谁,我从哪儿来
只有徜徉在博物馆
看到一件件文物的时候,我们才知道
从云梦睡虎地秦简到曾侯乙编钟
再到国宝重器越王勾践剑
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方水土千百年来的精神世界
面对他们的时候
才知道除生命以外
我们存在的意义——文化传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