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作为家长,如果让孩子上课外辅导,认为哪些服务是最需要的?

作为家长,如果让孩子上课外辅导,认为哪些服务是最需要的?

作为家长,如果让孩子上课外辅导,认为哪些服务是最需要的?学生上学读书学习,学生是主体,学校的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并列为主体。学生课外接受辅导,学生是主体,辅导的教师不是主体,教师基本为客体。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学生

学生上学读书学习,学生是主体,学校的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并列为主体。

学生课外接受辅导,学生是主体,辅导的教师不是主体,教师基本为客体。

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学生,每个教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好学生。不过按照传统的观念和认识,以及现实中的情况,课外辅导的教师终究不可能达到学校教师的权威度和影响力,这个是无可置疑的,事实确实是如此。

总体而言,随着教材的改革,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老一套方法自然不一定适合现在00后、10后了,但是以往的一些经验也还是有用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兴趣在提高也在下降,对网络娱乐游戏的兴趣度很高,对传统书籍的兴趣在逐渐下降。同时,教师和父母的兴趣也和孩子学生的兴趣基本成正比,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一定程度上也是终身的教师。

学校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以教授课本为主,课外辅导教师也是课文为主,但多少会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学生对学校的教师基本有种天生的畏惧感,年龄小的尤其如此。而对于课外辅导教师,则未必如此。课外辅导机构除了辅助学生以成绩上的巩固提高之外,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培养学生的其他全方位的素质和兴趣了。而要培养兴趣,一方面是看学生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和感知的兴趣,另外就是教师自己的特长与兴趣了。

语文是一切的基础,无论是理化亦或是文史哲,皆赖语文而存在,这是中国的国情和传统所决定的。语文班主任也基本是全国科目班主任中最多的了,无论数学英语怎样的地位提升,语文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阶段始终是绝对的第一位,而人们的脑海里也习惯是语数外的称呼。语文的基础是字,进而是词句,再之是文章。其实语文的核心也就是这些,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却是十分繁杂的内容,所以有学生从小不喜语文,进而大了发展到不喜欢文科。一般而言男生文科不如女生,女生相对要强。因为女孩子生性比男孩子细心,所以比较会表达,而男孩子则大大咧咧,粗心。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打基础的阶段,语文小学的基础基本可以决定日后的语文基础。小学如今为六年制,不过如今小学高年级的所学知识已经部分达到了当年80后初中的水准,有的方面则未必。语文与小学的品德,初高中的政史实际上是挂钩和密不可分的,正所谓文史哲不分家。对于一个学文的人而言,只要某一方面有一定能力,那么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也会有一定的能力,起码具备了这个潜力。现代社会是综合时代与素质教育的时代了,语文也不单纯的只是字词句文章的简单时代了,五六年级的语文已经夹杂了部分文史哲,在位中学的进一步深造打基础了,所以在课外辅导机构,可以必要的给学生讲一些浅显易懂的文史哲常识,不求让他们知道缘由,只为让他们知晓,起码他们脑子中有个印象,只要有了印象这个种子,以后学时候可能就简单些,而且也许会对这个老师更干一些兴趣。

世界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即便是双胞胎,慢慢的性格也会迥异,自然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也大不相同。有的学生生性文静,有的学生生性懒散,有的学生活泼捣蛋,有的学生活泼可爱,有的学生着实讨厌。在这么几种类型里,着实讨厌的教师自然最烦,对他们的期望值很低,这些人不是不可以改造,但困难极大。活泼捣蛋的属于让教师爱恨交加的,生性懒散的属于中间类型的。活泼可爱和文静的属于教师最喜欢的两种类型,对于这两种学生,教师总会分外的偏爱。这时候如果教师的性格文静,则可能偏向文静的学生,反之亦然,因为但凡做教师的,慢慢的也会对学生产生感情,看着一个与自己性格很像的孩子,总会多多少少的想到自己的当年。试想,如果一道简单的题,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两个学生都做错了,教师自然内心会觉得不喜欢的学生是笨蛋,会很火大,而对于喜欢的学生,则未必,多半会温言抚慰的。虽然说作为教师,不能厚此薄彼,但人不是机器,人都是有感情有好恶的,而教师又是与人打交道最多的行业之一,自然会更体现的明显些,只不过有时候尽量不要表露于外,起码不要公开表露,尽量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吧。

教师管理学生也无外乎是恩威并用四个字,起码意思是这样的。不过实际情况看,恩好结来威难树。我们那个时代,家长把学生放在学校后,基本就是将孩子全权托付给了老师。记得曾经有个同学家长说过只要打不死,他哪儿错了不对了随便打,我不管。虽然家长这种做法不对,但一定程度上教师得到了信任与授权。如今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也都是太上皇小公主,基本没多少教师,敢随便如我们那个时候的老师那样频繁的打,这也是如今人们反应教师水平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起码有这个原因。我们反对体罚,但有时候没有体罚是真的不行的,不要问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太多了。我们上学的时候,即便是三好学生也经常挨打。我们小学时候第一次考英语,老师说了谁错一分圆规打一下,记得那时候满分很少的,九十大几的也不多,大多是八十多九十五以下的,自然都挨打了。我和我同桌挨了二十一下,因为我们没在意那次考试。那是实实在在的二十一下,至今记忆犹新,已经过去二十二年了。初中时代背不过古诗词单词挨打,也是家常便饭。班长、副班长也没例外。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我们班长发挥失常,被语文老师狠狠地打了,手心几乎也快打红了。家长知道后也并没有说什么,只说错了就该打,要知道她的家长也是有关系的。

某种程度上,我敢说,我们那代人一年挨得打比如今学生几年挨得打也多。以前和同学吃饭时候,她就说他参加过一个考教师的辅导班培训,与她一起的培训学员,许多都比她小好多,她发觉她们基础好差啊,她已经常年不看书了,没想到基础比他们还强,说还得感谢以前的那些老师。她说的是不无道理的,我教过书,我教过的学生里,她们某方面的基础的确不如我们,而又不得不说,我们那些记得牢的基础起码有相当一部分是棍棒下培养出来的,这孰好孰坏,我们自己也是五味杂陈啊。时代变了,人们的思维也就变了,传统的体罚终究是落伍了,只能另寻他图了。学生们虽然都还小,但他们出生一个新的时代,出生在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出生在一个日新月异纷繁变迁的时代,他们虽小,但思维和从生下来接受的影响的起点则很高,所以不能简单以孩童视之了。我们出生的时代,比起父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那还是一个刚刚温饱的时代,那还是一个新旧过渡的时代,那还是一个传统仍占主流的时代,所以我们那时候更好教育。我们也都是从学生过来的,也顽皮捣蛋过,也"欺软怕硬"过,对于如今学生的种种不端举动,我们能理解,也深深的讨厌。只不过我们没有了昔日老师们的大棒,也没有了如我们父母当年的授权,所以必须开辟一条新的教学方式。

上一篇: 成人高考的你还在纠结怎么选专业?
下一篇: 级别最高的四个办公厅的一把手是什么行政级别?如何排名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