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七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苏州大学举行。会议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社科联、苏州大学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文经济学的理论阐释与江苏实践”,聚焦人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特征、内在规律和区域发展经验等内容开展学术交流。
开幕式由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主持。
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邓敏致欢迎辞,并介绍了苏州大学社科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和苏州大学推进人文经济学研究的有力举措和阶段性成果。
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刘伯高在致辞中表示,人文经济学以苏州为实践样本,苏州社科界应有更多责任和担当,把苏州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总结好,深入推动人文经济学研究。推动苏州人文经济的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人文经济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围绕人文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要厚植人文优势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人文经济的协调发展。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表示,苏州样本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明的具有示范效应的“人文经济学”实践样本之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江苏大地上融通相会、共生共荣,共同推动了江苏在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列,也为“人文经济学”实践提供了生动样本。张新科围绕“人文经济学的理论阐释与江苏实践”这个主题,针对人文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人文经济学发展的江苏实践以及如何阐述人文经济学等方面重点发言。他指出,人文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的最新表达。江苏的现代化建设为“人文经济学”实践提供了生动样本。为了更好地阐释“人文经济学”,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加以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要在人文经济学研究阐释上要突出体系化、学理化,要加强人文经济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主旨报告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魏鹏举围绕“人文经济学:中国发展的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作主旨报告。他认为,当前提出的人文经济学,有着深厚的东西方人类经济发展研究基础,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经济实践及发展理念进行有机融合并重新阐发的中国式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话语体系与学科建构。从人文与经济价值交互的哲理范畴、文化与经济发展历史的经验范畴、文化经济化的产业增长范畴、经济文化化的人文转向范畴等维度介绍了人文经济学的基本内涵。他认为,深化人文经济学的研究,首先要梳理当代具体实践的“中国模式”所蕴含的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还要将“中国模式”放在具有显著连续性的“中国道路”历史传承发展系统中,探讨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文化基因与内生动能;进而回归到中国发展道路的人本主义总体特征与基本导向,“人文化成”实质性内涵的系统分析与研究阐发。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围绕“深刻认识人文经济的思想内涵引领推动区域和城市全面发展”作主旨报告。他认为,人文经济学在思想史上,延续了古代中国先哲的忧患意识和哲学智慧,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批判和超越思考,既有助于纠正了古代中国“重精神、轻物质”的道德理想主义,也科学建构了解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不平衡的新理念和新路径。在当代意义上,人文经济在本质上是一个建设性概念,人文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建设性理论,体现了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人文要走在经济前面的新发展思路,既是对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的高度理论概括,也是引领新时代我国新型人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擘画。深入研究人文经济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挖掘阐述其重要思想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加快形成人文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国方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为人类解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矛盾贡献中国智慧。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社科联常务副主席、江苏社科名家任平以苏州样本,作“人文经济与人文经济学的唯物史观阐释”,他重点介绍了理解人文经济与人文经济学的方法论自觉,人文经济与人文经济学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功能与内在规律,人文经济的苏州样本等等。他认为,与仅作为西方产业经济学一个分支学科、单纯涉及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狭义“人文经济学”不同,所谓“人文经济”就是文化与经济在总体上相互交融、共进互动、融合发展、比翼齐飞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式,是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双向贯通、融合发展的状态。“人文经济学”旨在阐明人文经济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和操作规律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需要在实践样本和理论提升中系统地加以创造性表达。创造这一门独立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需要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立足于新时代地平线对经济和文化的双向融合关系加以科学把握,解答一系列相关规律性问题。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介绍了关于人文经济的几点思考。他认为,人文经济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发展。与人本经济学不同,人文经济学建立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现实批判基础上,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目标描述一以贯之的沿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最新判断。同时,人文经济也是发展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人文经济是超越物质经济时代的新经济,通过精神文化改造传统产业是新经济时代和新经济形态的本质要求;人文经济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与物质需要相统一的经济,个性化需求引起市场分众化和生产定制化,从而既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器大生产带来的巨大浪费和市场风险;人文经济是劳动与休闲、生产与消费相统一的经济,消费者在娱乐中进行生产,人们将劳动作为一种生存需要和生活需要。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翔对比了中西方传统文化与中外企业家精神,结合华为、谷歌、微软等经营实例,说明创新才能寻求新的增长点,而企业家精神是创新最重要的动力源泉。目前不少企业家存在经营误区,存在唯利是图、赚快钱、盲目跟风、轻率扩张等不良经营风气。中西方历史表明,企业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发扬企业家精神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因而,我们要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演化中国的企业家精神,重塑企业家价值观。
江苏省社科联组联中心主任王淑芬宣读学术聚焦专场获奖论文表彰决定。经专场学术委员会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18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
会议围绕“人文经济学学科发展及学术研究”设置了圆桌论坛,由苏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博主持。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玉林、南京审计大学社会与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俞宁、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玉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子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孙爱军、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传明等省内高校专家学者围绕“文化经济的概念”“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人文经济学学科建设方向与举措”“人文经济学学术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会议还按照论文领域设置了三组分论坛,来自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部分获奖论文作者代表作论文汇报,并与在场专家学者展开交流讨论。
分论坛后,冯博主持闭幕式,王淑芬作会议总结并宣布闭幕。据悉,今年的省社科界第十七届学术大会设置了2场学术聚焦专场,此次会议为第二场。来自江苏省社科联、苏州市委、苏州市社科联,以及国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等共约150人参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