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我的29年政协文史情

我的29年政协文史情

我的29年政协文史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此时此刻不由忆起大半生的文史情。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倡导建立的,伴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壮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此时此刻不由忆起大半生的文史情。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倡导建立的,伴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壮大,7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原在清河县文联工作,1990年3月任清河县政协不驻会副主席,换届后,1993年驻会,连任几届,到2016年退休,至今29年政协文史情未了。

到县政协工作后,逐渐懂得了政协工作职能,其中的文史资料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就我一个副主席,除去政协本职工作以外,还兼管着属于政府工作职能的业务,虽然工作很忙,但我挤时间,和政协的另一位老同志,首次选编了《清河文史资料》一书。

县政协驻会副主席配齐后,我专职分管文史工作,从此清河政协文史工作成了我的主业。首选抓什么呢?挖掘清河文史内涵,以文史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我对清河历史的了解,对久远和厚重的地方历史很感兴趣。于是,便与新一届县政协的主要领导策划起大部头的文史书目。此时,清河县域经济正是迅猛发展期,五大行业群起而立,尤其是作为立县产业的羊绒加工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销售集散地,称雄全国,名扬海外。全县经济发展了,清河人腰包鼓了。周围不少人却认为清河不过是一个偏僻小县,无根浮萍,一夜暴富而已。情况到底如何?我们欲用清河历史来说明,以解疑释惑。

在县政协主席的全力支持下,我与政协及外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编委会,有专职,有业余,十余个人,历时两年半,遍查“二十五史”、地方志书等历史典籍,将有关清河的人文历史资料,一一编写收录,编辑成65万字的《清河文史辑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告诉读者:清河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秦朝置厝县(县域相当于今天十个县之大),两汉之郡国(管辖十四个县),唐宋之贝州(辖县几个不等),金代始降为县。这本书还告诉读者:在两汉至两晋的皇家文化、隋唐至宋永济渠以至元明大运河文化浸润的这方沃土上,曾经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北魏数学家张丘建、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唐代诗人张祜、元代大学士元明善,至今产生着广泛影响。这里还被人誉为“状元之乡”,唐宋间曾出过10位状元,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即是清河人。这里还是八大姓氏郡望之地(张、崔、房、傅、革、贝、赐、汲等),而且张姓、贝姓在这里起源。这本书还能告诉读者:这片土地还与古典文学名著——《平妖传》《水浒传》《金瓶梅》等有历史渊源……一言以蔽之,清河这个古老的县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浸透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滋养。

我在履职中深知,文史资料工作的宗旨是“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尤其是要围绕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清河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我们又着手编写了《清河经济百业》一书(42万字)。这本书,自今至昔,上溯百年,记录了清河县近现代约两百个行业的兴衰史。从行业兴起、工艺流程、经营方式、经济发展等多个侧面,较为全面、客观地再现了各个行业的全貌。5年间出版的这两本书,同时获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优秀成果二等奖。

紧接着,我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张氏历史文化研究”的工作又落在我肩上。于是我昼夜兼程,翻阅书籍,撰写文章,出会刊,策划景点,建设景点……我想,把《张氏历史文化研究》之类几本书,编出来就完事大吉。谁承想,新一届政协主席,找我谋划出一套从古到今的“清河文化系列丛书”。我感到责无旁贷,和有关同志很快拿出初步意见,报县委、县政府,县委书记、县长大力支持,认为是清河县的一大文化工程,必须尽力做好。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经过艰苦努力,马不停蹄查阅资料,下乡调研,列大纲,研究编目,仔细编校,这项工程终于完成。这套丛书共十本,大概有260万字。

平时,我格外留意有关清河的文史资料。记得有一年的某日,我在媒体上看到一则讯息,说明代有一出杂剧名《清河县继母大贤》。这是写河北清河县吗?我一直记在心里。后来,乘去北京出差的机会,便到国家图书馆善本处去查找,果然找到了,是明初杂剧家、周王朱有燉的杂剧,正是写的清河县的传奇故事。我先复印回来,然后断句,再收入书中。凡涉清河历史人文,我都自觉关注,渐自生成我的文史情结。即使我退休之后,又用两年多时间,完成35万字的《张姓简史》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通过多年的文史工作,拓宽了我的阅读面,开阔了视野,也很有助于我的学识修养,并与文史结下不解之缘,被省政协授予“资深文史工作者”荣誉称号。(赵杰)

上一篇: 文史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具体一点
下一篇: 2020高考数学(文科)考情分析&考题预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