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就跟律诗一样,需要有文有实。句子既要对仗工整,字面上好看,又要有内涵,整体保持连贯性。骈文古今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庾信,可称骈圣。举他的《哀江南赋序》为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开头何等气概!对仗工整又连贯而下,使人读之悲不能已。但接下来的“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为了达成四六的形式,强行凑字,就显得啰嗦可笑了。正反例子出于同一段,也是很神奇。
骈文不愁文字不华丽,而愁行文滞涩。文字优美而流畅的骈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首当其推。中学学过,重新感受一下吧。
————————————————————————————
咦,我是不是离题了。你是问骈文的历史地位吗。八股文就是骈文的流风余绪嘛。骈文其实就是诗体化的文章,文章以达意为主,诗以言情为主。以诗笔为文,不能不损益其意。对想表达自己最真实的观点的人来说是个大问题。八股文被人批评,不也是这个原因吗。所以骈文被散文重新取代自然有其合理的因素。自从律诗这种诗歌体裁出现后,喜欢卖弄文采的人大可以在这片领域大展其才。而且骈文写多了,来来去去无非那些字眼,后面的人再想创新也难。就懒得写了,写了也容易流于平庸。律诗也有这种弊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