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1738 -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清朝浙江会稽(今绍兴市) 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章学诚的著作甚半,主要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文集》、《乙卯札记》 、《丙辰札记》、《史籍考》等,其《河州志》、《永清县志》 等也很受世人推重。
其著作后人编为《章氏遗书》。
《文史通义》是章学诚自35岁时始著之书,经20余年的精心探讨,竭思尽力,积文而成。
它凝结了章学诚的毕生精力和思想精华,是作者探讨古今学术、文史、教育等文章的汇编。
对于此书的学术定性,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史学界以为它是研究文史的名著,文化史专家则以为它是文化史专著,思想史学家则视其为思想史专著。
这说明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
但从教育学的学术价值观论之,它应当是一部基于文史渊流的探究和学术评品之上的,刻意矫正学风以倡导经世致用教育的学术著作,其讨论问题的主要内容和归宿点是教育。
因此,我们把它列入教育名著来评介。
书中围绕教育而表现出的突出观点是:
(一)关于经与史的关系《文史通义》指出“六经皆史”、“六经皆先王之政典”。这一观点章学诚以前已有隋儒王通、宋儒陈博良、明儒王守仁等人提过。他们提出这种观点都是对当时的治学学风有所指责的,并且着意整顿经学教育,要求通过经学的教育革新,使文字章句的经学及经学教育转变为对客观历史规律及治道的切实关注上来。章学诚也不例外。其“六经皆史”说,从本质上讲是旨在救当时经学以训诂考据为“求道”的流弊,要求经学及经学教育要转移到经世实用的“实学”上来。
(二)关于经与史的学习目的与态度《文史通义》一书, 反复强调六经是言事的,其理蕴于事中,“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事有据而理无定形,故夫子之述六经,皆取先王典章,未尝离事而言理。”章学诚把理与事的关系比作水与器的关系,批评当时 学者离事而言理,犹舍器而言水之“挹注盈虚”, 以为这种学风是不足取的,应注意改变。
(三)关于博约与学思问题博与约、学与思的问题,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关心并论述最多的问题。一般说来,自孔子以降,关于博约与学思的思想大多是讲学习原则或方法的。
然章学诚却把它们作为学风与教育改革问题来论述。
在博约、学思的思想基础上,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书中,论述了许多具体的为学之道。
如博约,他要求学生要在读书时勤作读书札记,一方面在对某一类问题的由来、 发展、变化作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对该问题的全面了解之后,要有“已立”,即要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将学术推陈出新,这就是博识强记与开拓创新,亦即由博返约的重要方法之一。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所倡导博约与学思,目的在于改革学风,开辟风气,以求经世致用之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