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株洲文明史略》:解读株洲五千年地域文明

《株洲文明史略》:解读株洲五千年地域文明

《株洲文明史略》:解读株洲五千年地域文明《株洲文明史略》:解读株洲五千年地域文明

株洲史略2(1)

株洲文明史略

佘意明

《株洲文明史略》作者佘意明

市文联主席黄勇、株洲日报社总编辑颜青春(左二)给市政协文史委、市图书馆赠送新书 本版摄影 谭浩瀚

市文联主席黄勇、株洲日报社总编辑颜青春(左二)给市政协文史委、市图书馆赠送新书 本版摄影 谭浩瀚

我省第一本地域文明史著作问世

《湖南日报》报道后,国内网站纷纷转载

梓旭/文

以“文明”为基本单位去研究探讨地方历史的《株洲文明史略》出版后,6月6日,《湖南日报》予以报道,称这是湖南第一本地域文明史著作。

《湖南日报》报道还说,过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株洲是一座解放后从湘潭的小镇发展而来的城市,本书作者提供了株洲5000年文明演变中的丰富内容。公元215年孙权设立建宁县,建立城池,当视作株洲建城的开始,至今1800年。

《湖南日报》报道引起国内知名网站的关注。新华网、凤凰网、新浪、搜狐、网易、和讯网、光明网、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红网、天津网、解放网、大河网、西部网、岭南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等纷纷转载。

株洲史略2(1)

株洲文明史略

佘意明

《株洲文明史略》作者佘意明

市文联主席黄勇、株洲日报社总编辑颜青春(左二)给市政协文史委、市图书馆赠送新书 本版摄影 谭浩瀚

市文联主席黄勇、株洲日报社总编辑颜青春(左二)给市政协文史委、市图书馆赠送新书 本版摄影 谭浩瀚

我省第一本地域文明史著作问世

《湖南日报》报道后,国内网站纷纷转载

梓旭/文

以“文明”为基本单位去研究探讨地方历史的《株洲文明史略》出版后,6月6日,《湖南日报》予以报道,称这是湖南第一本地域文明史著作。

《湖南日报》报道还说,过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株洲是一座解放后从湘潭的小镇发展而来的城市,本书作者提供了株洲5000年文明演变中的丰富内容。公元215年孙权设立建宁县,建立城池,当视作株洲建城的开始,至今1800年。

《湖南日报》报道引起国内知名网站的关注。新华网、凤凰网、新浪、搜狐、网易、和讯网、光明网、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红网、天津网、解放网、大河网、西部网、岭南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等纷纷转载。

解读株洲五千年地域文明

《株洲文明史略》座谈会发言摘要

记录整理罗玉珍

新书揭幕

新书揭幕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1.帮助外地人了解株洲

贺夏盛

市政协副主席贺夏盛

贺夏盛(市政协副主席):佘意明写的《株洲文明史略》,是第一本系统介绍株洲文明史的书籍,是本土文化的丰硕成果。

我们到国内其他城市去,人家都能拿出像样的历史文化书籍给我们,株洲却没有。这本书的问世,作者给株洲做了一件大好事。外地人到了我们株洲来,能拿个东西回去,有空翻一番,了解我们,当然好。

蔡业海

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蔡业海

蔡业海(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我是搞文史工作的,编过很多文史类的书,但《株洲文明史略》系统地把上下五千年的株洲用清晰的线条勾勒出来,语言生动具有趣味性,这是作者的独创,令我折服。

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在考证上非常严谨,读起来轻松愉快。书中涉及株洲的掌故很多,很多都是第一次披露。我们向兄弟城市推介株洲那些故事,可以让别人了解株洲城市的文化底蕴,助推株洲旅游文化事业。

万宁

株洲日报社编委、市作协主席万宁

万宁(株洲日报社编委、市作协主席):《株洲文明史略》填补了株洲历史文化的空白,其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过去外地人只知道株洲是一座解放后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通过这本书,他们完全可以了解到株洲历史文化同样光辉灿烂。

晏建怀

株洲县文联副主席晏建怀

晏建怀(株洲县文联副主席):这本书可以说是株洲的一本历史词典。在外的一些人士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株洲的文化历史,找到乡愁,有很多内容平时接触得少,对大家来说这是很有用的一本书。

2.多让株洲人了解自己

楚石

株洲画院院长、市书协主席楚石

楚石(株洲画院院长、市书协主席):这本书史料价值很大,很可读,建议一些单位、图书馆,能拥有这本书。很多人过去以为株洲是个小地方、工业城,从这里能读到株洲厚重的历史。

黄咏军

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黄咏军

黄咏军(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这是一本写株洲历史题材比较全面、而且可读性很强的好书。我很期待能在株洲的各个场合见到这本书,让更多市民知道通过这本书去了解株洲。

黄小平

市图书馆馆长黄小平

黄小平(市图书馆馆长):这是一本很好的株洲史,图书馆会发挥好传播的作用,传送给更多的市民,让市民了解株洲历史。

赵先辉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株洲日报社社长赵先辉

赵先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株洲日报社社长):株洲日报社有很多人才,比如聂鑫森、万宁等,佘意明写的《株洲文明史略》是报社的骄傲和自豪,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坐标,也是报社对株洲文化、旅游事业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副刊是报纸的内涵,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一定要努力打造好株洲本地文化,为株洲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黄勇

市文联主席黄勇

黄勇(市文联主席):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佘意明能沉下心来,用八年时间,写出了这部书籍,很令我感动。

这是一部反映株洲历史文化的大作,体现了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而且这本书很有艺术表现力,也很有史料价值。

4.学术上的创新价值

聂鑫森

省作协名誉主席、省文史馆官员聂鑫森

聂鑫森(省作协名誉主席、省文史馆官员):这本书的意义很大,书的结构也好,有主体的人和事的陈述,我发现作者在重大的事件,譬如政治、经济、文化事件中,描写得很有文学修养,比如单独写到某个人某件事,是非常认真的,在经络明晰的情况下,有细节的细致的描写,很有味道;能对典型事件做重点论述,找出当时重点的事情,既有史学功底,又有文学的构想,将这两个东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情丰茂。他还年轻,大有可为。

范进军

湖南工大原副校长、教授范进军

范进军(湖南工大原副校长、教授):这本书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作者没有按照中国传统的编年史或历史分期理论去写,而是按照地方文明演进的自身特点去构架,这是一大创新,在中国地方史研究领域当有一席之地。该书在语言表达上,很讲究修辞艺术,让人感觉字字珠玑。

尚代贵

湖南工大法学院党委书记、历史教授尚代贵

尚代贵(湖南工大法学院党委书记、历史教授):这本书很有学术价值,从编排体例来说,从史学方法来讲,打破了以前教材那种地方史界限式,这个做得很好。

外地人多知道株洲是一个新型工业城市,读了这本书,发现株洲历史文化很深厚。作者资料收集很翔实,而且有考证,有分析,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看了之后对株洲的大致发展几乎一目了然。株洲作为工业城市,有些这样的书,确实能为株洲增强了软实力。

曾朝晖

株洲县党校副校长曾朝晖

曾朝晖(株洲县党校副校长):这本书在内容上多而不杂,条理清晰,在写作上单刀直入,文笔简洁流畅,将历史的密度和个人的高度结合在一起,读起来耳目一新,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感到这本书是不可复制的。

5.这本书的实用价值

席道合

市文物局局长席道合

席道合(市文物局局长):佘意明这些年的耕耘,给株洲文化文史、旅游界奉献了这么好的成果,要感谢,对我们的文物考古,也有参考价值。

我希望株洲社科界文史界,多写反映株洲地方文化历史的好文章,如果需要我们配合的了解的查阅和提供相关的资料的,我们一律不含糊。

娄雷

市文联副主席娄雷

娄雷(市文联副主席):这本书虽然有30万字,但读起来很轻松,作者无论在目录构思还是内容写作上都下了真功夫。对株洲来说,这本书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他从人文的角度看待历史。作为一个才情突出的人,他将才华倾注到这本书中,效果非常好。

陈北宏

市志办副主任陈北宏

陈北宏(市志办副主任):我们都讲株洲工业文明,他将株洲的历史文明整理出来,很不简单。这本书给我们写市志也提供了很多的依据,要表示感谢。

让历史照进现实

——访《株洲文明史略》作者佘意明

罗玉珍/文

佘意明

《株洲文明史略》作者佘意明

市文联主席黄勇、株洲日报社总编辑颜青春(左二)给市政协文史委、市图书馆赠送新书 本版摄影 谭浩瀚

市文联主席黄勇、株洲日报社总编辑颜青春(左二)给市政协文史委、市图书馆赠送新书 本版摄影 谭浩瀚

《株洲文明史略》一书经岳麓书社出版发行后,在株洲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好评如潮,记者为此采访了本书作者株洲日报副刊部主任、主任记者佘意明。

问(记者):你写作此书的初衷是什么?

答(佘意明):在民族复兴的路上,传统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培养文化自信,也可以带动地方旅游。旅游看什么,无非是了解独特的风土人情。株洲是湘东门户,是一座新城旧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但在文化资源利用上,历史上的欠账很多,不仅难以见到实物遗存,而且没有一本系统介绍自己历史文化的书籍。

我写作此书,就是怀着对株洲城市的深深热爱,对株洲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去努力还原株洲历史的真相,用纸片去唤起株洲五千年的记忆,让株洲人记住悠悠乡愁,帮助外埠人了解株洲文明。

问:你认为自己这本书的贡献和独特价值在哪里?

答:这本书的贡献是,正如许多专家所说的,它填补了株洲历史文化的空白,给株洲做了一件大好事。无论政商还是普通市民,都可以从这本书了解株洲历史文化的概貌,也可以从这本书了解株洲丰富的历史掌故,增加谈资。这本书的另一价值是学术上的独创性,打破传统编年史和中国历史分期理论去写,按地域文明演进的线索去进行,这一点引起了历史学者的共识。

问:你用八年时间,写出这样一部书,是否遭遇过写作困境?

答:是的,我遭遇过困境。一是资料收集困难。株洲城区这一块过去属于湘潭、醴陵、长沙三个地方,是一块交叉地带。寻找资料非常困难,为了完成资料搜集,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对株洲城区一带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散佚在廿四史、《湖湘文库》中涉及株洲历史的内容进行辑录抄写,还阅读了株洲、湘潭、长沙等地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本土民间家谱,然后进行甄别、考证,将株洲历史碎片逐一还原、连缀。因此,本书中相当多的历史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二是结构搭建困难。碎片资料,如果不成系统,其用处将是非常有限的。如何系统性地构建此书?是又一道难题。虽然近年来全国各地地方文化研究处于热潮,但多为一人一事一景等研究或某一领域的探讨,缺少系统性、综合性著作可供参考。我最终确定,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是文明”的思路去进行宏观把握,将株洲历史的细节、碎片与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巧妙地交织起来,把株洲文明的演进放在中国、世界的大范围内去认识,以株洲五千年的文明演变为经,以株洲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等变化为纬去编织这部书籍。

问:你怎么看待上古至民国株洲五千年文明演进?

答:民国以前株洲的主流文明生态链,遭遇过多次变化,比较大的有三次,而且都是受战争影响的。

第一次是东汉末年,以前湖南是南蛮人占主体,孙坚占领长沙郡后,剿抚并用,南蛮人和他们的文化受到强烈的打击,汉人渐渐走向前台,儒家汉文化成为主流,建宁县的设立,第一次改变了株洲历史文明生态链。

第二次是元末明初,朱元璋“血洗湖南”,株洲一带遭遇了大规模的惨烈屠杀,“江西填湖南”后,第二次改变了湘东传统文明生态链,株洲文化明显打上了江西文化的烙印。

第三次是晚清,在打击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崛起,读书人带领农家子弟去打仗,去建功立业,湖南人价值取向改变,耕读文化本质上遭到破坏,要么去革命,要么去当兵,湖南开始出现群星灿烂的现象。这是株洲历史文明生态链的第三次改变。历史上以人才辈出闻名的江西此时深感望尘莫及。

问:你可以介绍一下株洲城镇的历史演变么?

答:过去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株洲旧城解放街一带是宋代株洲集镇所在地,也是三国建宁县县城所在地,因为这里有建宁港、建宁街等老地名。我在阅读《长沙府志》、《湘潭县志》的时候发现,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建宁港”叫“株洲溪”,建宁街叫“长境庚”。

根据我的研究,历史上的株洲城镇经历了东湖公园(吴晋南朝的建宁)——株田铺一带(宋元时期)——建宁港两岸(明清至民国)三次变迁。解放后又经历了湘江之东的三城区直到形成今天的跨湘江两岸的格局。

问:你书中提出株洲有五千年红色文化,依据是什么?

答:过去人们习惯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的革命文化概称为“红色文化”,并由此联想到革命、战争、流血、牺牲、解放等概念。它是照亮黑暗世界的一道亮光。

从广义上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更丰富。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是红色文化的代表符号。炎帝尚火德,火对应着红色,火代表生命、阳光、阳刚之气。楚文化与炎帝文化一脉相承,楚人认为自己是日神的远裔、火神的嫡嗣,以红为贵,形成尚赤的风尚,楚王的服饰就是绛红色的。民间,火(红色)还能避邪,代表吉祥,因此株洲民间崇拜红色,建房上梁要扎红布,生小孩办酒吃红鸡蛋,本命年穿红短裤,过年贴红对联。

问:株洲是一座交通枢纽城市,你怎么看待株洲交通文明?

答:株洲过去只关注了铁路交通,株洲铁路枢纽地位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放远一点看,株洲交通文明的形成至少有一千年了,南宋时期,朝廷偏安江南,处于湘赣驿道、湘粤驿道上的株洲,是往来客商、朝廷命官必经之地。中国历史上那些能延续上千年仍能存在的城市,基本上都与其独特的交通存在有关。古建宁县在唐撤销,但因株洲交通位置重要,宋代又崛起来,直至今天的繁荣,可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上一篇: 株洲:文化历史与美食交织的旅游胜地
下一篇: 西方文明发展史,从兴起到衰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