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集文献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学术热点。2012年,胡晓明、彭国忠主编的《江南文学家集丛编·上海卷》(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聚焦明清上海一地,庶几可视为一次对地域家集文献汇编的初步尝试。2015年,徐雁平、张剑主编的大型古籍整理项目《清代家集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煌煌201册收录有清一代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家集文献180余种,这对学界开展深入研究,开辟新的学术增长点,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2016年,“闵行历代稀见文献丛刊”项目启动,受到区政协领导高度关注。作为本项目的第一辑第一部,《上海李氏易园三代清芬集》(以下简称《清芬集》)于2017年5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顺利出版。就本地清代家集文献点校整理而言,在上海属于首次,具有开创意义。
《清芬集》
《清芬集》为上海闵行李氏家族祖孙三代李林松、李媞、李尚璋、钱韫素、李邦黻、姚其慎等六位家族成员的著作之汇编,今有1940年铅印本存世,《江南家族文学丛编·上海卷》和《清代家集丛刊》均有收录。
整理本《前言》对六人之生平与关系介绍颇详,此不赘述。编者李味青,闵行李氏后人,其生活的时代跨越清、民国和解放后。按李味青原名维清,字右之。林松曾孙、邦黻子,其生平资料似乎不多,今略可见者有:秦弓《乡土教育开拓者李右之》(上海市闵行区政协编《闵行文史》第1辑,1994年版,内部资料)、王兴亮《李右之与上海乡土志》(《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9期)、张乃清《上海乡绅·李林松》(学林出版社2016年版)等文章和著作。其个人除了编定家集《清芬集》外,另有《上海李右之著诗文稿百篇》(1949年铅印本)单行。其他参与编撰有《上海县续志》(1918年)、《(民国)上海县志》(1935年)等地方志书;独立编撰的有《古今文范》、《中国字母学》、《上海乡土历史志》、《上海乡土地理志》等教材和《六十年来上海地方见闻纪事诗》(上海图书馆藏本,见顾炳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等。另有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历史文献》第1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刊布《张元济先生九十生日纪念题辞(下)》,收李右之所撰献寿诗一首,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清芬集》的刊行并非一帆风顺。据集首秦锡田《序》所言,在1940年中国抗战之际,时逢李味青六十寿辰,弟子亲友本欲为其祝寿,被他坚定拒绝了。对大家众筹的祝寿资费,“则请移其赀以印行先集”。据《序》文,“丁丑之变”,即淞沪抗战爆发的1937年,李味青的曾祖父李林松之《易园集》“版毁于沪南”,而其祖父李尚璋、祖母钱蕴素、祖姑李媞“诗稿亦所存无几”,其父亲李邦黻、母亲姚其慎的诗文稿“尚未印行”。李味青“恐其失坠,汲汲合为一编,以广流传于弗替也”。作为与李味青有“两世交谊”的秦锡田感慨系之,欣然提序,据李味青“附识”所记,当时已是八十岁的秦锡田《序》文脱稿后三日因病去世,堪称“麟经绝笔”。
对读集末李味青亲自撰写的《跋》文可知,《清芬集》的编撰,在李味青的童年时代,其父亲李邦黻就开始了先人著述的搜集、整理、刊行工作。李味青亲眼见父亲修补曾祖李林松《易园集》的版片、对家族其他先人的著述未能刊行,“时引为憾事”。父亲的工作,对李味青产生巨大的影响。成年后的李味青投身乡土文教和新闻事业,对家集的整理未尝一日忘怀。父亲李邦黻“文稿恒不自珍惜”,他留心搜集,“得文凡五十篇”,“定名曰《李徵士遗稿》”。后来,1937年抗战爆发,存放在南市同仁辅元堂的《易园集》版付之一炬,这一灾难性的遭遇对李味青触动极大。“亟谋将三代遗集裒成一编,付诸剞劂,以继先志而了心愿”,于是,费三年之功,适逢自己六十岁生日,获得弟子亲友资助刊行,《清芬集》大功告成,“李氏世世子孙当感且不朽矣”。
在《跋》文中,李味青作了特别鸣谢:“请秦丈砚畦为之序,黄丈蕴深署其耑,而养怡姻台任校勘全书,至为精细。”
“秦丈砚畦”,即秦锡田,上海陈行(今闵行浦江)人。出陈行著名的秦氏家族,曾与李味青一起参与《上海县续志》和民国《上海县志》的编纂工作。另著有《享帚录》、《享帚续录》等,编《梓乡丛录》、《梓乡续录》、《上海掌故录》等。《清芬集序》成为其绝笔之作,如此缘分,堪称佳话。
“黄丈蕴深”,即黄蕴深,上海马桥(今闵行马桥)人。1946年任上海县参议会议长,并在闵行合股恢复浦海银行,任经理。擅长隶书,工绘画,能诗词,辑有《闵行诗存》。李味青请其题写“上海李氏易园三代清芬集”,笔力苍劲,锦上添花。
“养怡姻台”,即姚养怡,上海南汇(今浦东周浦)人,民国时期为南社社员,1953年与李味青同时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姚养怡曾编有家集《周浦南荫堂姚氏丛刊》,李味青生母姚其慎的诗集亦收入其中。珠玉在前,李味青恳请姻亲姚养怡校勘《清芬集》,而姚养怡的工作可谓不负所托。
李味青怀抱高度的使命感,投入巨大精力,对先辈的文字精心校订,郑重付梓;先辈的文章诗赋或有散佚,或遭兵燹,更是兀兀穷年,捃摭丛残,李氏家族的精神血脉,就在这样的工作中得以凝定并延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