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茂名文史】百年老校 革命摇篮——白土小学

【茂名文史】百年老校 革命摇篮——白土小学

【茂名文史】百年老校 革命摇篮——白土小学“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意义和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随着朝廷谕诏下发,全国停书院而兴办学

学堂史怎么写_学堂文化_文史学堂

“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意义和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随着朝廷谕诏下发,全国停书院而兴办学校,规定各省官府要设大学或高等学堂一所以上,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各州、县均设小学。于是大、中、小学各种学校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神州大地。

茂名地区在明清时期称为高州府,属下辖茂名、信宜、化州、电白、吴川、廉江六县。高州为下四府之首(高、雷、廉、琼),文化教育较为发达。那时府治设在茂名县城(故也称高州城)。

朱振基是茂名县白土村人,在光绪年间曾应试考取功名(副贡),是高雷地区素负盛名的博学宿儒。为了白土村能首批成立学校,朱振基召集乡绅、族老合议,再三强调重申教育不但是立国之本,也是民族自强之本,更是家族、个人自立翻身的必由之路,建校育人是白土朱氏兴旺发达的唯一途径……在他的倡议之下,白土朱氏族人一致赞成、拥护将建于1807年的二世永盛祖祠堂(该祠堂三进七间过,面积1000多平方米,祠外有开阔空地)用作校址(校舍和师资是当时建校最重要的条件)。1905年粤西在办学建校高潮中,茂名县势头最大,速度最快,成立中学三间:府学高文书院改为高郡中学堂,县学近圣书院改为茂名中学堂(今高州二中),原督学试院考棚先后设立高州师范堂和崇实中学(今高州农校现址);成立小学堂六所:茂名县第一小学堂(旧址在高州城北街旧蚕桑局)、第二小学堂(高州南关康帝庙——现南关小学),乡村小学有白土朱氏小学堂(肇南小学)、新洞邓氏小学堂、敦仁高等小学堂(在分界)和六堡小学堂(在梅菉)。在乡间的四间小学中,白土村的肇南小学校舍规模最大,师生人数最多,师资最强。

白土朱氏二世永盛祖祠建于1807年,是一座宽敞、明亮的古建筑,周边地形开阔、空旷,用来办学是最理想的地方,其校舍以及其它设施在当时均属一流。它成为肇南小学后(完全小学),班级齐全,学生众多,在茂南地区是规模较大、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是朱氏族中的佼佼者。校长朱振基是享誉高府茂地的饱学名儒,在他民主、自由、开明的思想观念熏陶和启迪下,白土子弟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革命先烈朱也赤先后在此校读书和教学,学校民主、自由思想气氛浓厚。该校培育出众多的优秀人才和一大批杰出的革命者,如朱也赤、朱耀权(高州农校教务主任、民主人士,因拥护、支持爱国将领张炎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后被株连杀害)等。朱也赤的牺牲,为白土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朱耀权的被害,激起族人的愤慨和觉醒,在党的领导下,他们为民主、自由而前仆后继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斗争。

1946年地下党员冯柱朝受组织指派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为了建立这个革命据点,冯柱朝首先做好学校师生的工作,尤其是建好教师队伍。他先后向校长推荐了茂师的同学、共产党员李匡一(1946下半年)和许俊文(1947上半年)当教师。1947年下半年经组织安排,又由冯柱朝介绍共产党员苏克(当时改名为陈美娟)、吴国华来校任教。他们因工作突出而赢得了校长的充分信任,这对开展革命工作十分有利。白土村的革命烽火自朱也赤牺牲后,再次由冯柱朝领导的革命师生在肇南小学点燃。他们在这所小小的学校里坚持活动了两年,不断扩大了革命队伍,为日后的革命斗争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国民党当局对该校有了猜疑,1948年8月撤掉朱耀荣的校长职务,大部分老师也同时被撤换了。县政府派了特务头子关怀德的小老婆来接替校长职务,肇南小学革命活动的据点被迫撤离。但地下党的革命活动并没停止,师生们仍然坚持与反动当局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方式方法更加隐蔽和巧妙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适应工作的需要,1948年冬,白土地下交通联络站设立在迓谷岭村朱至唐家(离肇南小学约50米处)。高州地委副书记林其材、常委车振伦等常到白土,直接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工作。1949年初,随着形势的发展,经上级的批准,在白土地下交通站的基础上,中共茂名县委(1月)、茂名县人民政府(10月)先后成立。

1949年10月下旬,地下党在茂南地区文田乡白土迓谷岭村公开露面和开展活动,茂名县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白土迓谷岭村肇南小学升起。11月1日,高州解放前夕,解放军13军副军长陈康、军部参谋朱尤林率领先头部队,与中共茂名县委书记龙思云、县长梁昌东、副县长熊夏武等在肇南小学会合,共同部署翌日进城接管高州的各项工作。

1949年11月2日高州解放后,对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整、合并,肇南小学改为白土小学。至文革前,无论是教育质量还是办学规模,在茂南片区的乡村小学里,白土小学一直名列前茅。

至今,白土小学已建校110周年。

(文/朱仁中)

学堂史怎么写_学堂文化_文史学堂

上一篇: 符号里,写着“中国”
下一篇: 文博|与历史对话(第三十二期)寻古八千年——走进赤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