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中国古籍文史类笔记
篇一:中国古籍文史类笔记
1、《西京杂记》
历史琐闻轶事类笔记,称汉代刘歆撰,实为晋代葛洪托名之作。葛
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其著作还有
《抱朴子》、《神仙传》等西汉的杂史。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佚事类笔记。历代指为伪书,但
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西汉故实和轶闻逸事的荟集之书其所写人
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内容则包
括典制礼仪、天文地理、宫室苑囿、草木虫鱼、奇珍异宝、风俗民情,
还包括了诗词曲赋、文论书函和秘闻逸事,采摭丰富,多怪诞不经,
不足征信。其中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
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
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则有独特的史料
价值和文学价值。另外像人们喜闻乐道的“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
司马相如”、匡衡“凿壁借光”等亦皆首出此书,被后人引为典实、成
语,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西京杂记》版本有一卷本、二卷本和六卷本三个系统:首载于《隋
书·经籍志》史部旧事类,为两卷本;《旧唐书·经籍志》作一卷;宋人
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始著录有六卷本。属一卷本的,有《历代小
说》本;属于二卷本的,有《抱经堂丛书》、《正觉楼丛刻》、《龙溪精
舍丛书》、《闽中丛书》等;属于六卷本的,有孔天胤本、《秦汉图记》、
《汉魏丛书》、《稗海》、《津逮秘书》、《学津探源》、《四库全书》、《古
今逸史》、《笔记小说大观》等本。后人重新点校本,多以六卷本为基
础。
历代重要版本有:1.明万历陕西布政司刊本,六卷;2.明嘉靖沈与
文野竹斋刊本。六卷;3.明嘉靖三十一年关中官署刊本,六卷,前有
嘉靖三十一年孔天胤序,又称“孔天胤本”;4.汲古阁抄本。六卷;5.
明黑格抄本。二卷;6.《稗海》本,六卷;7.《四库全书》本,六卷;
8.《四部丛刊》本,六卷;9.《津逮秘书》本,有毛晋序;10.《抱经
堂丛书》本,二卷。
今有:《西京杂记》罗根泽注,中华书局1961年版;《西京杂记》
程毅中点校,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本,1985年版;《西京杂记》向新
阳、刘克任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本,1991年
版;《西京杂记》周天游校注,三秦出版社,长安史记专刊本,2006
年版;《西京杂记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西京杂记》,重
庆出版社,古今逸史精编本,2000年版;《新译西京杂记》,曹海东
注,台北三民书局1995年版。
2、《博物志》
西晋博物类笔记,张华著。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编撰。张华,字
茂先,范阳方城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西汉留侯张良十六世孙。
父亲张平,曹魏时任渔阳太守。张华幼年丧父,亲自牧羊。家贫勤学,
“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而作
《鹪鹩赋》,阮籍称其有“王佐之才”,由是声名始著。后经范阳太守
鲜于嗣推荐,任太常博士,又迁佐著作郎、长史兼中书郎等职。西晋
取代曹魏后,又迁黄门侍郎,吴平,封广武县侯。官至司空,封壮武
郡公。晋惠帝时八王之乱中,遭赵王司马伦杀害,夷三族。死后家无
余资。
《博物志》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据晋
王嘉《拾遗记》称,张华“好观秘异图纬之书,捃采天下遗逸,自书
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所以写成了这部广罗各种奇
闻怪异的著作。《博物志》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
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
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
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
话故事的原始资料。是《山海经》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博物类书籍。
张华是位著名的文学家,《博物志》也极富文学色彩:如“八月槎,
描绘有人八月乘浮槎至天河见牛郎、织女,展示了天上的星宫景象的
神话,充满了美妙的神思遐想;“蜀南多山,弥猴盗妇人”写弥猴以长
绳引盗大道上漂亮的女子作妻子,产子还送女家食养,故事亦写得完
整生动有趣。这是猿类故事的原型,后来唐传奇中的《补江总白猿传》,
《剪灯新话》中的《申阳洞记》等均承此衍传下来。卷十中“千日酒”
的故事很有韵味,刘玄石饮千日酒醉死,埋葬三年后始醒,亦充满荒
诞的想象。
《博物志》所记山川地理深受《山海经》的影响。如前三卷所记为
山川物产,外国、异人、异俗、异产、异兽、异鸟、异虫、异鱼等,
性质大略相当于《山海经》的缩写,内容部分采自古籍,又杂以新的
传闻。其中既有五岳,又叙“海外各国”,称五岳为“华、岱、恒、衡、
嵩”。张华还精通方术,《博物志》除记有神人、神宫、神像、不死树
外,还讲到了方士的活动,宣扬服食导引之法。该书虽没有被收人《道
藏》,但历来被道教所重视,其中神仙资料常常为道教研究者所引用。
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明代游潜的《博物志补》均可视为张华
的续书。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此书原400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10
卷。《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即为10卷。《博物志》原
书已佚,今本《博物志》乃后人搜辑而成。此书有两种版本系统:一
种是常见的通行本,收在《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等丛
书中,于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另一种是黄丕烈刊《土礼居丛书》本,
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也和通行本协调,据黄氏说此本系汲古阁影
抄宋连江氏刻本,收在《指海》、《龙溪》、《博舍丛书》中,内容与前
二书完全相同
今有:《博物志》中华书局1980年版;《穆天子传神异经十洲记博
物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版;《博物志新译》祝鸿杰译注,上海大
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古今注》
西晋考据辩证类笔记,三卷,,崔豹撰。崔豹,字正熊,一作正能,
惠帝时官至太傅。此书是一部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诠释的
著作。其具体内容,可以从它的八个分类略知大概。卷上:舆服一,
都邑二;卷中:音乐三,鸟兽四,鱼虫五;卷下:草木六,杂注七,
问答释义八。它对我们了解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古代典章制度和习
俗,有一定帮助。如舆服类对“銮铃”解说颇为具体,可与《礼记·曲礼》
的“行前朱雀尔后玄武“的注疏参照。又如“都邑”类的“杨沟”条:“长安
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又曰羊沟,谓羊喜触墙垣,故
为沟以隔之,故曰羊沟”。这两种解释,常为后人引用,《辞海》、《词
源》中关于“杨沟”解释即采用此说。唐宋的类书,如《北堂书钞》、《艺
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册府元龟》《玉海》,皆从
《古今注》中采集材料。但《古今注》中也有某些解释不尽合理,带
有一定随意性。
《古今注》今传宋刻本为三卷。据宋人李焘的跋语和《旧唐书·经籍
志》,今有四卷本和五卷本,以宋嘉定本为最佳。存世较早的版本有
顾氏文房小说本、吴琯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皆为明代丛书本,
单行本有芝秀堂刻本,今《四部丛刊》本即据芝秀堂刻本影印。另有
《顾氏文房小说》影印本。
今有:《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商务印书馆 1956 年版,据
《四部丛刊》本即芝秀堂刻本影印;《古今注·中华古今注·封氏闻见
记·资暇集·刊误·苏氏演义·兼明书》,新世纪万有文库·传统文化书系,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4、《荆楚岁时记》
记录中国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笔记,一卷,梁代宗懔撰。
宗懔,祖籍南阳涅阳,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八世祖宗承迁居江陵,
到宗懔这一代已经200 多年了,故以楚人自居。其余行迹、生卒皆不
详。
《荆楚岁时记》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
令的专著。全书37 篇,记载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 节令和时俗,涉及
民俗和门神、木版年画、木雕、绘画、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
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以及乐舞等,这些民俗、
民间工艺美术传自远古,延续后世。《荆楚岁时记》既是对荆楚地区
岁时活动的记录,也是作者对自身及其家族亲历社会生活的记录。如
其中“端午节”条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并自注云:
“按:宗测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炙
有验。”宗测是宗承之后第五代孙,为宗懔曾祖父辈。无疑此是宗氏
家中口耳相传的轶事,并被历代沿袭承用。由宗氏发明的端午悬挂人
形艾的习俗,到后世演变成悬挂艾人,又将艾人附会为道教的张天师,
风行全国。
《荆楚岁时记》成书以后,促进了岁时节令文化的交流。在宗懔之
后不久,隋代杜公瞻就为宗懔书作注。注中引用经典俗传计68 部80
余条,说明各种风俗的追完了欧老师《红楼梦》,已有网友公布了笔
记,本人不在此画蛇添足。[]现在开始“中国文学史”,慢慢记录,慢
慢学习。
----------------------------------------------------
第一课 绪论:何谓文学
1.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艺术?
宗教说。
劳动说:艺术在劳动过程中场所。马克思、恩格斯所创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
重劝力之歌也。——被用以证明艺术起源于劳动。
模仿说。
游戏冲动说。
康德《判断力批判》:跟劳动相比,艺术可以视作一种游戏。艺术
是非现实的。
席勒:艺术和游戏同样都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基本上它是
一种过剩精力的表现。
自我表现说。
吸引本能说。
2.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一是纯粹的自大。二是对美学有所
要求。三是历史的冲动。四是政治的目的。
3.文学作品:指的就是诗歌及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作品。这些作
品都必须有相应的艺术形式。广泛地说,文学也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
映。
4.艺术或者文学,基本上要有美的规范的参与,这也是文学最重要
的特质。
德国思想家卡西勒:把艺术定位为纯粹形式的主义,因为它不属于
色彩、声音也不是可以触摸的世界。文学的世界是一种形态和构置,
它有它的曲式和节奏。它虽然不是音乐,可是有它的节奏。当艺术家
选择实在的某一方面来表现的时候,他这个选择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客
观化的过程。我们作为一个读者进入他的透镜,我们也就不得不以这
个作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5.文学中的“文”,天文,地文,人文。
在中国的早期,文的含义为复杂、组织和美丽。
6.美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一是外部研究:更多地留意文学的社会内容。
作者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偏重于作家本身。
社会脉络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偏重于历史时代、政治背景,强调此
背景对作家其人其诗的觉得性意义的影响;或以诗人、文本印证历史、
政治。
二是文学内部研究:即文本的研究。研究对象聚焦于作品本身,之
关心文学的审美形式,探究其字质、形象、肌理、情意表现乃至于结
构、形式,文本自成一格独立封闭的系统。
陈寅恪研究《莺莺传》得出的结论是,莺莺是伪托高门。
何为文学史
7.布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两种解决的途径,一是共时性,二是
历时性。共时性的研究就是只注意历史上某个时间的文学或文化现
象。文学史更重要的环境就是历时性的展现。
8.文学史,就是指有作品构成的整个体系。文学史本身是一个不断
变化的动态过程,文学史的写作永远有它的需求。
9.文学史要处理的问题:文学史不等于文学批评;文学史也不是寻
找普遍规律的,那是文学理论。它必须在一个时间序列里,在这个时
间序列里描写文学的发展,文学思潮流派,前后的继承关系嬗变等等
意义。勾勒出文学发展的历史图示。
10.1904 年汉字写的中国文学史诞生。
11.文学现象包含主要作家和重要作品。
12.布拉格语言学会成员:文学史家不必处理所有读者的每一个反
映,文学史家要研究的当时那个时代的观感,以及具有历史的普遍性
意义的意见。文学主流的建构。
文学史史观
13.达尔文的进化观被应用到人文学,在中国以胡适为代表的观点即
是,他认为白话文一定比古文进步。
14.进步叙事 ——线性进步历史意识
15.五四是彻底的反传统,五四是与社会的全面而整体性的反抗运
动。
16.朱光潜:《沧浪诗话》南宋人严羽:我们这个时代是以文字为诗,
以议论为时,以才学为诗,是对诗的破坏。韩愈是由唐转宋的一大关
键,中国诗云衰落的一大关键。
参考书目介绍
17.转益多师是汝师。
18.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叶庆炳:《中国文学史》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
王国璎:《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宇文所安等:《剑桥中国文学史》
19.重读或重新文学史的必要性:
为了让女性的声音可以获得历史的一个出口,所以狭义的重写文学
史、重读文学史是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重要影响之一。对文学史上男
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重新加以审视,也重新挖掘女性作家的地位
和她们的重要性。
美国汉学家:刘大杰在他所撰写的一千三百五十五页涵括了中国两
千五百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总共只提到五个女性作家。在刘大杰
这部书里,这五位女作家居然完全没有出自宋朝之后。
这与文学史的真相是不符合的,明清时代有才女文化,许许多多的
才女在她的家族、父亲、儿子及兄弟的支持下出版了众多的诗集。明
清时代的才女是重要的文化的一环,然而在五四的观点底下,胡适便
是代表,他曾大气地说:清朝三百年虽然女作家多,但是有影响的可
怜得很,她们的作品绝大多数是没有价值的。
文学史的各个层面
20.非文学作品中对后来有影响的要素
文学的渊源
21.文学史的功能以及触及的范围:文学的总体框架和大体脉络。最
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经典作品的基本知识。
文学史必须涉及研究方法的问题。好的文学史应该要解读作品和文
本的考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