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书教下》翻译

《书教下》翻译

《书教下》翻译《书教下》翻译《书教下》翻译《周易》说:“蓍草的品格圆活象神明,卦象的品格固定象智慧。”我近来曾采用它们的含义,来概括古今的书籍,撰述应当圆活象神明,记注应当固定象智慧。

《书教下》 翻译 《书教下》 翻译 《周易》 说: “蓍草的品格圆活象神明, 卦象的品格固定象智慧。 ” 我近来曾采用它们的含义, 来概括古今的书籍, 撰述应当圆活象神明, 记注应当固定象智慧。 智慧用以收藏往事, 神明用以预知未来, 记注应当使往事不被忘记, 撰述应当能预测未来, 因此记注收藏往事象人的智慧, 撰述预知未来象神明。 收藏往事应当完备无遗, 因此体例是固定的,其品格表现为方; 预知未来, 应当有选择有取舍, 其体例不能一成不变, 其品格表现为圆。 《周礼} 记述周代官职有三百六十种, 能够说已经相当完备。 然而诸位史官都掌管记注, 还未曾有专门进行撰述的史官, 那么, 流传后代流行久远的功业, 不能拘泥于职务,不一定要等待专门史官设立以后才进行撰述; 但如果不是具有很高智慧, 深刻了 解二帝三王治国精髓的人, 不能进行撰述。 这就是(尚书} 没有固定体例的原因。 《尚书》 、 《春秋) , 都是圣人著成的典籍。 《尚书》 没有固定的体例, 《春秋》 有固定的体例。 因此, 《尚书》 这一流派转变归到《春秋》 中, 而《尚书》 著书宗旨与编纂方法却没能流传下来。

有固定体例的容易效法, 无固定体例的难以继承, 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然而撰述与记注两类史书, 自从有史书以来, 二者不偏废。 (后来史学家) 不能探究六经深意, (但) 没有不受其遗留宗旨影响的。 史学家继《春秋》 以后而写作的史书, 没有谁赶得上司马迁和班固, 司马迁的《史记》 与撰述极为接近, 班固的《汉书》 则与记注相似。 从《尚书》 发展到《左传》 , 《尚书》 没有固定体例而《左传》 有固定的体例, 是为解释经书。 从《左传》 发展到司马迁的《史记》 , 《左传》 按年月顺序记事, 《史记》 则分类记事, 以搜集记述(编年体) 不能包罗的内容。 从《史记》 发展到《汉书》 , 《史记》 贯通古今变化, 而《汉书》 则墨守成规, 以显示记述内容已完备无遗。 就表面而言, 《史记》 与《左传》 差异很大, 而《汉书》 与《史记》 极为相似。 (原因是) 《左传》 体例直接 (按时间顺序记事) , 自然是编年体开山作, 《史记》 与《汉书》 记事详细完备, 都是纪传体的鼻祖。 推究作史方法来说, 那么《史记》 体例灵活, 在许多地方受到《尚书》 著书宗旨影响, 《汉书》 体例详备固定, 在许多地方受到《周礼》 著书方法的影响。

《史记》的纪传体例, 依据《左传》 编年体而简要地进行区别, 并不过份拘泥干题目。 《伯夷列传》 是七十篇列传的序言, 不是专为伯夷而作。 《屈原贾生列传》 用以痛斥绛侯、 灌英的谗言, 文中记录屈原的部分, 不是为表达屈原的忠诚, 实是哀悼贾谊。 《仓公列传》 记录医案, 《货殖列传》 兼记物产, 《龟策列传》 只记占卜方法, 仍有根据事类命名篇目的宗旨, 并不局限于记述某人的事迹。 《张耳陈馀列传》 , 记一人同时反映另一人。 《孟子荀卿列传》 全面概括游学士人的著述。 名称与标题, 往往不拘泥于体例, 仅仅用来命名篇目, 象《关睢》 、 《鹿鸣》 , 实际是指高贵的宾客和贞淑的女子。 但是有的人却因此批评《史记》 分类不当, 又有的人批评《史记》 前后重复缺乏检查, (这些人) 不懂得古人著书的方法, 用后代墨守成规的固定体例, 反过来批评古人对史书体例的变通, (由此) 也知道《史记》 体例灵活, 仍有(尚书》 的遗风。 《史记》 体例不能看成固定的法式, 《汉书》 继承〈史记〉 体例, 把这种体例固定下来, 成为后代史学家永远固守的著书方法。 夏商周三代以后, 史学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只能墨守成规, 要等到真正史学家产生才能有创新, 这是客观形势造成的。 然而《汉书》本来属干撰述而不是记注, 那么它在整体上与记注相近的同时, 仍注意用圆活变通的宗旨

上一篇: 书教下翻译.docx
下一篇: 《文史哲》编辑“择一事,终一生”,人民日报点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