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于2月26日在北京落幕,超十万人次入场,创历届新高;集中展示图书40余万种,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展商数量700余家,也为历届之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观察到,传统文化成为本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关键词”。无论是专业著作,还是名家新作,无论是面向成人读者还是少年儿童,传统文化书籍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近年来,面向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热点,此类出版也涌现出蓬勃生机。
天地出版社此前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如《汉声中国童话》《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等儿童读物,均在读者中获得好评。在本届图书订货会上,天地出版社联手西安碑林博物馆,专门为少年儿童打造了一套中国历史文化读物——《刻在石头上的中华五千年》。
《刻在石头上的中华五千年》 天地出版社供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作为中国最早、石刻文物跨越朝代最全、收藏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为这套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文物例证——石刻。全套书从少年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孩子的视角跟着石刻文物了解从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的中国历史,将其中蕴含着的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乃至文字的诞生、演变和书法艺术一一道来。
本书主编、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副馆长张云说:“石刻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遗产的整理和研究,曾促使了金石学的产生,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文物中探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脉络。”
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和中国历史的传播普及工作,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批以《全景图说中国历史》《发现中国印记》“刀爸有画说”“熊大叔讲文史”系列等为代表的优秀图书。其中,全面展现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完整清晰构建丝绸之路历史轮廓的“沿着丝路看中国”,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文明风采。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展台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70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周口店、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1000多年前的敦煌莫高窟、600多年前的紫禁城……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遗产,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在华夏大地上。《写给孩子的世界遗产》以时间线为轴,精选了11处闻名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的世界遗产,通过上百件精美文物,数百条历史文化知识点,上千幅精美手绘图,把掩映在文字里的历史,变换成鲜活生动的全景画卷,为孩子串起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史。
《写给孩子的世界遗产》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作者之一张荣说:“书上讲到的世界遗产,我都带着女儿和外甥女实地游览过,我会把她们最关心和喜欢的点记下来,所以这套书是以孩子的视角展开讲述的,是一套真正写给孩子的书。”
另一位作者张欣介绍,这套书在逻辑安排和内容建构上,完全遵循孩子普遍的学习和阅读规律。比如,采用了大量手绘场景图和丰富图注,让孩子在阅读时有穿越时空的亲临感;还把孩子们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各科相关知识融合在书中,如古诗词、历史人物故事、传统服饰特点、传统建筑样式与工艺等。
名家名作聚焦传统文化
在本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李舫的两部作品《大春秋》《中国十二时辰》的分享会在湖北展馆举办。其中,不久前荣获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历史散文《大春秋》,从23首诗词出发,探寻中国文化中的“士”“脉”“道”。
李舫作品分享会 长江文艺出版社供图
李舫说:“中国人有句古话,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而文字和思想也是一种累积,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也是一种累积,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都是在不断积累。在阅读和行走的过程中,我回溯、发现,凝视、批判,将找寻到的东西以微弱的力量记录下来,这些东西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跃动的生命之火、光亮之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评价,《大春秋》中写到的文人志士的故事,其实是在写他们的文人铮骨,譬如嵇康、韩愈的奔放、忠诚、耿直、胸怀黎民,这些都表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其背后彰显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研讨会也同期亮相。《燕食记》是葛亮继长篇小说《朱雀》《北鸢》之后,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中国三部曲”系列的收官之作,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推动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成果。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忠培评价,《燕食记》聚焦大湾区的前世今生,从历史沧桑之处落笔,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学的艺术传统,揭示百年岭南社会变迁的精神秘史和民族复兴的心灵密码。
葛亮 广东省作协供图
葛亮不满足于简单叙述饮食文化,而是深入探寻其背后内在的文化底蕴,一点一滴、一瓢一箪地搭建出近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图景。“在长时间的采风和创作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常与变既是时间的哲学,更是成熟的文化形态的辩证之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畏变革并且拥抱变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推动力量。葛亮说。
传统文化也要跟得上时代脚步
中华古籍是中华记忆的最大宝库,古籍事业在传承、弘扬中华文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发布。该书自2018年列入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2019年8月启动第一辑编校,今日终于问世。
《全辽金元笔记》 大象出版社供图
《全辽金元笔记》是大象出版社继《全宋笔记》出版之后启动的第二部大型笔记文献总汇,填补了辽金元文献整理中笔记史料这一重大空缺。全书采用繁体竖排,汇编、点校现存能搜集到的全部辽金元三代笔记文献,分4辑陆续出版,每辑10册。第一辑收录《焚椒录》《续夷坚志》《归潜志》《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辽金元时期笔记文献43种。
该书主编、南开大学教授查洪德说,辽金元笔记具有极高价值,这是不需要论证的。读金代笔记,如《大金吊伐录》等,会改变我们对宋金关系的看法;读《辽东行部志》等,会让我们惊奇于当时东北地区文化发展水平之高。元代笔记承宋之后继续发展,凡宋代笔记有的内容与种类,诸如读书摘记、生活杂录、文人趣事、艺术品鉴、朝政轶事、林下闲谈、诗话文话等,元代笔记无所不有。
由故宫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新书《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符号解读》,则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坚定文化自信为选题背景,对承续中华文明根脉和凝聚中华民族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中华文化符号,进行深入浅出、专业独到的解读。
《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符号解读》故宫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供图
故宫出版社总编辑宋小军表示,参与《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符号解读》一书撰写的作者,均为各个领域多年深入研究中华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历史的学者,他们以“大家写小书”的精神,基于数十年学术研究的扎实功力,以准确的呈现、生动的文笔和优美的语言,呈现出中华文化符号的独特魅力,加之图文并茂,使得该书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作者马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晚清四书”系列(《觉醒》《维新》《国变》《革命》),以及《激荡》《回望》《中国儒学三千年》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新书分享会现场 海南出版社供图
马勇说,“明夷”就是对历史的回望,看过去走过的路,同时看未来往哪个方向走。“不论有多悠远的历史、多丰富的资料,历史学仍然有很多讨论的空间。因为消失的东西只能去复原、逼近,而不可能真正还原——这可能正是历史学在新的时代中仍然有自己空间的原因。”
马勇认为,所有的写作都是要让别人明白,他的书是写给非历史专业的人看的,“既要写出自己的专业性,但在目前的大众阅读状态下,历史写作还要从现实出发,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历史作为一种学问,除了厘清真相、记录历史事实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参与历史的创造——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了解过去,用历史教训指导现实,更好地服务现实。这大概也是我们在今天仍需要阅读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