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
截至2019年,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一位!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的昆曲、京剧、书法、剪纸、皮影戏、针灸等4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云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云和,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云和千百年来发展的点点滴滴,记录着一个地方的精气神。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和包山花鼓戏
云和包山花鼓戏是在云和马灯和采茶灯两种艺术形式基础上,汲取了安徽凤阳花鼓戏的艺术元素,融合民间吹打等艺术形式而创新的一种民间戏剧品种,相传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在浙南山区一带享有盛名。 2006年,成立云和县包山花鼓传承基地,培育传承人,积极将这一极具云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发扬、传承。
>>>云和梯田开犁节
梅源梯田开犁节是梅源山区每年芒种时令启动夏耕的传统农耕民俗活动,至元末明初形成规模有600多年历史了。
开犁节有一套完整、固定的活动程序,包括:设纽、迎神、巡游祈福、芒种开犁、酬神戏、仙娘饭、祭拜归位等,涵盖祭神、祈福、感恩和吉庆等民俗内容,集中展示了民间信仰、传统农耕习俗和民间艺术。
开犁活动属地域性族群自发式传承,展现了丰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和交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产生着重要作用。
林昌海/摄
>>>瓯江帆船制作技艺
云和瓯江帆船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民依托瓯江水系,创造了瓯江帆船,并孕育了淳朴深厚的船帮文化。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承载着一方儿女勇敢和智慧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一定能像母亲河一样,大浪陶尽,绵延不绝。
>>>畲族民歌
畲族无文字,畲民以歌代言,以歌叙事,借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唱山歌是畲族最突出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畲族民歌记载本民族历史、宗教、服饰、农耕等诸多文化内涵和信息,是畲民获取知识,寄托情感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畲族语言、文学、音乐等的重要依据,具有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木制玩具制作技艺
云和山高林茂,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间木作技艺。
2003年9月,国家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云和为“中国木制玩具城”,云和木玩从此蜚声海内外。丰厚的传统文化赋予优秀民间技艺传承、创新的动力和土壤,给予丰富的艺术灵感和表现力,而传统技艺也以精湛的表现力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支撑起属于我们民族的木质情节与记忆。
>>>汀州吹打
汀州吹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流行于云和县大南山村及周边地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康熙年间。
相传闽西汀州移民迁至浙南山区并再造了“汀州府”,至此汀州传统文化的代表汀州吹打在这一区域逐渐扩散开来。汀州吹打是汀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恢宏的气势、震撼心灵的艺术感染力,至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团结协作、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讨火种
讨火种活动在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举行,每三年举办一次,以云和县沙溪村、高胥村为中心,涉及周边众多个村。
活动沿袭自古确立的程序,包括:祭神、祷祝火局、讨火种、接新火、吃仙娘饭、看酬神戏、阅城送火、散神熄火等,涵盖信仰、民俗、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体现人们自古自觉形成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是地方历史文化、族群精神的传承和再现。
>>>炼火
云和炼火一般在新庙宇落成、修复或重塑佛像以及家庭安置香火驱病消灾等醮事活动中进行,融合体育、音乐、舞蹈、剪纸、雕刻等各种文化元素,借以祛瘟压邪、消除污秽、求福纳祥。
炼火这一民俗事项是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融合与演变的产物,是研究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畲族操杠
操杠是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一项集智力、体力的技能并重的运动。随着历史变迁,经济文化的发展,操杠这一民族体育运动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鲜活载体,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个性魅力的文体娱乐活动。体现了畲民族团结友爱、良性竞争、聪明智慧的精神;体现了畲民族与大自然抗争的大无畏和乐观的精神面貌。
>>>认亲习俗
云和民间“认樟树亲娘”习俗由来甚久,且在民众中影响深刻。
旧时,由于民间卫生医疗及生活条件差,一般人家遇到小孩体弱多病,生怕孩子难以养大,都要给孩子拜认个“樟树亲娘”,借助他人的福气或神佛的力量来庇护,以祈求孩子能健健康康、顺顺当当地成长,该习俗在民间久盛不衰,已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文化。
>>>方山岭采茶灯
方山岭采茶灯是一种独具客家特色的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盛行于云和县大源乡方山岭村一带。 采茶灯是地道的百姓文化,自清中期传承至今,保 留了民间剪纸、音乐、舞蹈、说唱等民间艺术的原生形态,通过造型、服饰、道具、动作等形式,表现出人们对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八步洪拳
八步洪拳分布在浙江省西南部,以云和县为主。是清末著名拳师、辛亥革命志士、处州双龙会首领之一李春贤,师从奇人凤阳婆和南少林高僧陈德标,在传承发展中巧妙整合而独创的拳种,属浙江传统武术套路中的稀有拳种之一。
作为一种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步洪拳注重内外兼修,将人的竞争与对抗以技、勇、智、德等方式表现出来,蕴含社会哲学、中医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具有东方武术文化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智慧。
>>>沙铺山歌
沙铺山歌在云和县沙铺一带山区盛行,最初从云和畲、汉民间“做功德”习俗中衍变派生而来。
该习俗是亲人为亡者超度而举行的传统祭祀仪式,沙铺山歌在仪式中由功德先生诵唱,众人和唱一些缅怀和思念的山歌,并通过法师念古经、鸣龙角、击灵刀等形式载歌载舞完成,带有祭祀色彩。沙铺山歌不仅记录了这一区域的历史沿革、时代变迁、民风民俗,还负载了道德规范以及劳动技能等代代相传的功能,成为社会教化传承的主要工具。
>>>云和板龙
云和板龙每年正月十三起灯,十五落灯,元宵节舞龙灯、观龙灯成为几百年来穿越时空的民俗盛事,人们借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许军/摄
云和板龙以它翻波逐浪、倒海腾空的架势,以它磅礴气势、灵动蜿转的技法,体现了南方龙舞的彪悍与奔放,彰显了山区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2005年,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龙狮大会”上,云和板龙荣膺“处州第一龙”称号。
关于云和地名的文化遗产
随着云和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新地名不断涌现,许多老地名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为了留住乡愁,传承优秀地名文化遗产成了亟不可待的工作。
李晓刚/摄
千年古村落石塘村、著名山川梅源梯田等地名都是延续云和地方文脉、记叙云和故事的地名文化遗产,浙江省民政厅与长城影视公司联合策划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地有名》摄制组,还曾选中了古村落石塘村,专程来到实地拍摄,进行专题地名文化采风,该村也自筹资金,拍摄了“千年古村石塘”的微电影进行宣传。
云和县已先后印发两批《云和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优秀可利用可保护的地名按县级地名、居民点地名、道路街巷地名、山峰地名等7大类共76个地名纳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将这76个地名分三个等级进行保护,即目前正在使用的、文化价值高、有据可考历史在1000年以上的地名列为第一保护等级;文化价值较高、有据可考历史在500年以上的地名列为第二保护等级;文化价值一般,有据可考历史在500年以下的地名列为第三等级保护。
这些地名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人文内涵,留着几代人的记忆。
『 物质文化遗产 』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我们所熟知的长城、莫高窟、颐和园、天坛、故宫等共37项文化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关于云和的物质文化遗产
当歌曲和传说缄默时
只有遗迹在说话
>>>云和梯田
云和(梅源)梯田除了是国家级4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之外,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和梯田位于云和县崇头镇,距县城10余公里,主要有南山、吴坪、下垟、叶垟、梅竹五大区块,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
云和梯田历史悠久,具有面积大、线条好、形状美、立体感强等特点,作为新的文物保护类型—文化景观,是人类宝贵的物质、精神文化遗产。
>>>云和银矿遗址
云和县在明代时期银矿开采历史长、规模大、影响深远,县境内与银矿相关遗址、史迹分布广泛,文物类型齐备。
如黄源乡黄家畲银坑洞遗址、管理机构“银官局”遗址;赤石乡麻垟村大棚基冶炼遗址;沙铺乡回龙山反映矿工生活的摩崖题记;沙铺乡林山村林岱自然村的明代矿头杨广三墓;龙岩寨、寨岩背矿工起事的山寨遗址等。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反映了旧时云和人民采矿、矿石搬运、冶炼、矿务管理机构、矿头与矿工生活等诸多方面较为完整的、成系统的明代银冶文物史迹网,对研究、认识明代盛极一时的银矿开采史、科技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杨广三墓
杨广三是明嘉靖年间的矿头,云和县银矿开采兴盛时期,是当地口耳相传的著名“银王”。 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当地流行,当地人称其为“珠宝王”或“银王”,在田坑一带采银,致富后,曾上京献银鬻爵,朝廷钦赐朝服、朝靴,宠荣有加。杨广三墓已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祠堂
王氏宗祠位于云和县司前巷20号,始建于元延祐元年, 王家祠堂历史悠久,数度兴衰,见证了云和县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为浙江省警察大队、浙江省船员工会联合会临时办公场所。其布局合理规整,牛腿等雕刻精美,石柱上题刻楹联书法俊美,浑厚大气,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黄绍竑公馆
抗日战爆发后,国民浙江省政府机关、军队、学校、企业等大举南迁至浙南云和、龙泉等地。 黄绍竑公馆就是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遗留下来,是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抗战题材的代表性史迹建筑,真实地记录了浙江省抗日战争历史,有较高的科学、历史等价值。
在云和,除了上述几处经典的文化遗产之外,还有一大批物质文化遗产隐匿在山林村落里,也许我们不曾发觉,但这样珍贵的物质文化早已深入在云和人民的心中,一座座庙与殿、银矿洞与人物故居,虽已包含岁月的侵蚀,却都一一将云和的发展与变迁完整的记载着,仍然能够感受到人们在此许下的虔诚心愿。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辉煌的历史,记录着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气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正是每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已经开始让古老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的潮流风尚无缝衔接,汩汩流入人们心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