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到“学术翻译”概念考辨
殷海红
摘要:学术翻译在我国引进西方先进知识成果、促进现代学科发展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学术”一直以来是较为笼统的概念,致使“学术翻译”具体的对象与范围不明确。对此,本文首先考察“学术”的中、英文辞源、概念及其演化过程,分别从中、西学术发展史视角分析现代学术的区别性特征,并厘清学术翻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最后对学术翻译概念进行广义与狭义的界定与区分。本文旨在为深入、系统地展开学术翻译研究提供概念基础,以期对进一步建构学术翻译理论体系起到一定奠基性与推动性作用。
关键词:学术;学术翻译;学术史;学术体裁;概念考辨
0. 引言
学术翻译活动由来已久,根据《西方翻译简史》记录,西方最早的学术翻译活动大致可追溯至古罗马对希腊古典作品的翻译 (谭载喜2004:19)。我国最早的学术翻译可追溯至明末时期传教士的西学输入,随着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西方大量先进的知识成果与科学著作通过翻译引入中国,对当时处于变革时期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术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界对学术翻译的关注与研究仍显不足。虽然在论及学术译著出版、学术译著质量、学术译者培养等问题时,学术翻译概念在学界被广泛使用,但关于“学术翻译”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学界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周领顺(2008:78)曾指出“学术翻译实际指的就是各领域的学术作品的翻译,比如西方哲学著作的汉译和引进、西方语言学著作的汉译等。读者借鉴其中的理论,或作研究,或作咨询之用”。陈生梅(2011:149)认为“学术翻译,顾名思义,指的是学术类著述的翻译,即着重问题意识的思考、概念分析,而非消遣娱乐类书籍的翻译”。孙周兴(2013:73)则直言“现代中文语境下的‘学术翻译’就是西方/欧洲学术的翻译,如果再明确一点地说,主要是指西方/欧洲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翻译”。
以上学者的论述无疑有助于理解学术翻译的特征与范畴,但对于“学术翻译概念基于何种类别划分标准而提出”“学术翻译具有何种区别性本质属性”“其翻译对象包含哪些学科领域”等问题未能给出清晰的说明。本研究旨在通过考释“学术”辞源,考察并梳理“学术”概念的演变过程,最终对“学术翻译”概念进行考辨与界定,并尝试对以上问题做出解释。
1. “学术”辞源
我国古代汉语中,“学”与“术”分属两个不同的词。“学”多指“学习、学问”等,而“术”与“方法、技能”等相关。古汉语中 “学术”一词(或写作“术学”或“道术”)意义颇为广泛,可指才学与治术、学风、学问或学识、观点、主张、学说、理论等(黄发玉 2015:4)。现代汉语词典中“学术”释义为 “有系统的、较专门的、理论性较强的学问”(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 2017:1202)。简单来说就是“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可见“学术”从古代“学”与“术”意义之和逐渐演变为“学”的单项意义,其词义从宽泛与多样逐渐走向聚合与明晰,现代汉语中的“学术”等同于“学问”或“知识”。
“学术”在英文中大致对应“academic”“scholarly”或“scholarship”等词。根据部分权威英语词典①,“academic”强调与大学、学院或研究有关,多指纯粹理论的、无实际目的或意图的,同时指出与技术应用、实用技能、职业等不相关。“scholarly”与“academic”词性、语义及用法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前者学者为立足点,后者以大学、学院等学术机构为立足点。“scholarship”多指学术研究成果,通常为学者通过系统性、专业化的方法获得的知识、方法、成果等,多指深入、系统、专业的学术研究或成果,如《西方古典学术史》(A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古典学术史:从起源到希腊化时代结束》(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Hellenistic Age)等经典学术史著作均用“scholarship”一词。
从以上“学术”的中西词源考释可见:中文“学术”的词性与词义经历了从古代多样到现代的同一,即从古代“学”与“术”之意并重演化为强调“学”的现代偏义词。现代汉语中“学术”基于学术成果的词义解释,而英文中表“学术”的词立足点更多样,多以学术机构、学者或学术结果为出发点。现代汉语“学术”一词无法与某个英文词完全对应,存在某种无法避免的语义差别,只能在不同语境中选择相对适切的对应词。
2. 学术史中的“学术”概念
2.1 中国学术——从传统到现代
晚清西学东渐以来,我国传统学术逐步从经、史、子、学走向现代学术。我国早期的学术史著中“学术”常被表述为“道术”,如《庄子·天下篇》中“道术将为天下裂”。“学”与“术”常被类比为“道”与“器”,《文史通义》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是为“即器以明道”的学术思想根本之所在(章学诚 1985:132)。又如《原富》按语中“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严复 1986:885), 严复显然用“知”与“行”解喻“学”与“术”的关系,即学术非但包含了“知”,同时还应关切到“行”,以达到某种知行合一。梁启超曾特撰文《学与术》,对学术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的定义和分析:“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梁启超 1989:12)。其定义将“学”与“术”解释为“体”与“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混淆或分离。
可见,直至近代我国学者仍将“学”与“术”视为并重且相互关联的两个独立部分。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与新学兴起,我国传统学术也逐渐趋近于西方现代学术体系。《中国学术通史》中提出:“学术在传统意义上是指学说和方法,在现代意义上一般是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诸多知识和方法系统,以及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学说和方法论”(张立文 2004:5)。《中国学术史》中提到,“学术应包含现今所有各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却不应该包括这些科学的实际应用,即学术的应用已不在学术的范围之内”(张国刚、乔治忠 2006:3-5)。《学术论》则对部分概念进行考察并做了如下总结,“学术的内涵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活动所形成的系统性成果,其外延则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包括这些科学的理论及其方法论,不包括这些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因此,‘学术’并非‘学’与‘术’之和”(黄发玉 2015:9)。
以上梳理可大致看出我国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化趋向,即从传统强调“学”与“术”并重,逐渐转变为强调学术作为系统性、专业性的知识、理论、方法论或学说,同时逐渐与应用性“技术、技能”区分开来,这与“学术”的英文释义、中文辞源演进过程均保持了极大的一致,也间接印证了我国近代以来的学术概念逐渐与西方学术概念趋于一致,因而对西方学术发展脉络的了解有助于分析“学术”的本质特征。
2.2 西方学术——从古典到科学
一般而言,西方历史从时间上可大致划分为古典、中世纪、近代以及现代四个时期,西方学术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发端于古希腊并在古罗马时期得以发展的古典学术;以教会学校、早期欧洲大学为特征的中世纪学术;以研究性大学与现代科学为标志的西方近现代学术。
西方古典学术史的开端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对荷马史诗的阅读、研究与批评。根据《西方古典学术史》(A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中对学术(scholarship)的定义,即:一个学者精神之所获的总和,或被界定为“学识”或“博学”(Sandys 1903:2)。《古典学术史》(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开篇便提出:学术(scholarship)是理解、阐释与恢复文献传统之术,其大致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诗人们为文学经典得以保留和应用之努力(Pfeiffer 1968:3)。因此,学术是作为“古典”学术而兴起的,西方学术诞生于雅典时代,成长于亚历山大里亚(Axexandria),随后经过中古时期和学术复兴(桑兹2010:16),至今古代经典著作研究仍是西方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学术之发端。
中世纪欧洲早期大学为西方学术从古典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早期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多脱胎于欧洲教会学校,并逐渐形成早期的学术传统,体现为:首先,将逻辑学与辩证法引入神学,促进理性与自然哲学的发展并形成经院哲学。其次,建立了学院管理制度与学科分类,形成基于“自由七艺”的知识分类理念与博雅教育传统,包括课程考试、学位制度与学术辩论等学术传统。最后,受早期教会学校等级观念影响,中世纪大学建立了学术尊卑秩序与学术训练规范,带有严格的学科等级观念(拉斯达2011:43)。
近现代以来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18世纪新教德国各邦研究性大学的建立被视为划分西方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的标准(克拉克2013:1-2)。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研究性大学在保留中世纪大学基本学院框架的同时,提倡科学研究与教学并重,推崇科学和学术自由,标志着西方学术从此走向现代。
从西方学术三个不同时期的特征来看,古典学术为西方学术发展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学基础、产生了科学的思想萌芽;中世纪形成了等级分明的学术秩序、学术分科、严格的学术训练模式以及严谨的学术规范,并始终贯穿西方学术史;近现代以来的科学精神将学术重心逐渐转向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研究,学术体制也从中世纪教会式大学走向政府管理下的专业化现代学术。
3. 现代学术的特征与“学术翻译”概念
无论是从“学术”的辞源还是中西方学术史来看,学术活动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现代学术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传统与规范,下文将从学术对象、学术方法、学术体裁三个方面分析现代学术的特征,进而对学术翻译概念进行考辨,以厘清学术翻译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学术翻译所关涉的对象和范围。
3.1 现代学术特征
根据学术史著中的学术概念,广义上的学术可以对任何事物进行研究,所涉领域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学科门类。从这一点上来讲,学术可等同于广义上的科学概念。正如科学领域是无限的,内容与材料是无尽的,其统一的关键在于方法而非材料(卡尔·皮尔逊2017:12-13),学术的区别性特征同样在于其客观、理性的研究方法,而非对象类别。无论是中国传统经、史、子、学,还是西方古典学术、中世纪学术复兴,大多围绕经久流传的人文经典作品展开的注疏、评论等学术研究活动,这种基于人文经典著作的学术活动贯穿整个学术史。从整个学术史的发展来看,狭义的学术概念倾向于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狭义的科学概念一般指自然科学”(宋琳2017:2)。
现代学术概念中“术”实为治学之术,即学术传统与研究方法。学术以生产知识和理论为目的,可归为基础科学范畴,是与应用科学相对的概念,从这一点上来讲,学术与应用的关系大致可等同于科学与技术,正如《世界科学技术通史》(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orld History:An Introduction)中对科学与技术的区分:前者产出新知识,后者产出物件或工艺;前者追求研究成果,后者追求经济价值;前者意味着“发表”,后者意味着“专利”(McClellan III et al. 2006:425)。
自19世纪德国现代研究型大学产生以来,科学学科的专业化为现代学术引入了新的交流、认同与荣誉形式,逐渐形成专业期刊发表、区域或国际会议、学科社团等现代学术交流模式(吕埃格 2013:9),逐渐形成固定的学术体裁。学术体裁是呈现学术研究成果的固定形式,与研究所属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广义而言,学术体裁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中,其区别性特征不因研究对象及其所属学科领域的不同发生改变,这种体裁特征体现为对真理、事实与真相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具有逻辑性与严谨性的表述形式。具体来讲,不同学科或专业领域又具有不同的学术体裁特征,如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体裁更多体现为思辨、论证、批判、评论、实证等形式,具有思辨式的主体理性特质,而自然科学领域学术体裁采用实验、数据、推导、验证、报告等方式,强调经验式的客观理性特质。因此广义的学术体裁基于学术研究的泛在性和共性,而狭义的学术体裁则基于不同学科间体裁的差异性,多指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表述规范与形式。
从类别来看,学术体裁又可分为学术著作与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可分为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类别,而学术著作的类别则较为庞杂,美国学者海恩斯(Haynes 2010:9-13)在《成功撰写学术著作》(Writing Successful Academic Book)中将学术著作分为学术工具书(reference works)、专著(monographs)、教学用书(adoptables)、市场化跨体裁论著(trade crossover books)以及增补性论文集(supplementary books)五种主要体裁类别,并分别对其子类别进行了细分,指出专著是学术著作的主要体裁,通常由学者、专家撰写,是具有一定学术深度的著作。
此外,美国教育家博耶(Ernest L. Boyer)曾将学术分为:发现的学术(scholarship of discovery)、整合的学术(scholarship of integration)、应用的学术((scholarship of application)、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袁曦临 2017:17),这一划分与Haynes的学术著作分类相对应,其中学术专著作为“发现的学术”更强调学术原创性与创新性。我国学者叶继元(2016:21-29)指出学术专著(academic/scholarly monogragh)是对某一学科领域或专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论述的著作。与其他类别学术著作相比,学术专著具有一定篇幅,论述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对原创性有更高要求。由此可见,无论以何种形式对学术著作进行类别划分,学术专著都被视为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体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论著学术价值的保障与肯定,是学术翻译之首选对象。
3.2 “学术翻译”概念考辨
学术翻译概念基于“学术”的概念界定,根据上文对“学术”辞源、概念,以及现代学术特征考述,学术翻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逐渐明晰。首先,现代学术概念中强调纯理论性,是与应用与技术翻译相对的概念,其划分标准基于知识理论与应用实践的二分法,将所有学科中研究性、理论性的知识成果视为学术翻译对象,区别于各学科领域中实践性或技术应用性翻译。其次,学术翻译的区别性特征在于其系统性、严谨性与规范性,这些特征体现为基于理性思辨、逻辑论证或考辨验证等方式而形成的固定学术体裁,这种学术固有的体裁可作为划分学术翻译的标准。最后,所有学科领域中知识理论成果均为学术翻译对象,但如果考虑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体裁的差异性,学术翻译多指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成果的翻译,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则被视为科学翻译。
学术或科学都是人类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探寻真相、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与理性思辨,在论证、考辨和检验中所得出的理论知识成果。因而从广义上来讲,学术翻译的对象包含一切理性知识成果,但从狭义上来讲,学术翻译是与科学翻译、应用翻译等并列的翻译概念,其翻译对象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因此,学术翻译就是对系统化研究与理性认知成果进行语言转换。广义的学术翻译对象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所有科学性、知识性研究成果,包括专业论著、学位、期刊论文等;狭义的学术翻译一般指人文社科类专业论著的翻译,特别是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论著的译入。
4. 结语
我国学术翻译历史已久,某种意义上而言,“西学东渐”便是对西方学术成果翻译引介的过程。近现代以来的学术翻译,在促进我国学术交流、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考释了“学术”的辞源特征,考察并梳理了学术史著中的学术概念以及中西方学术发展史的大致脉络,分析了现代学术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学术翻译概念进行了考辨与界定,继而指出:广义学术翻译指对所有学科领域的系统化研究与理性认知成果的翻译,而狭义学术翻译特指对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理论成果的翻译,在我国尤其是指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论著的译入。总之,学术翻译概念的界定是学术翻译研究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和考释学术概念及其本质特征,对学术翻译概念进行界定,为进一步展开深入、系统的学术翻译研究与批评工作奠定基础,框定研究对象与范围,以期对学术翻译研究及其理论建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略)
(本文首次发表在《当代外语研究》2023年第4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