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高
3、安世高。译经大师,安世高,救度巨蟒
安世高(安世高翻译理论)
安世高传以前我曾译过,为了完整起见,重译一遍。
安世高名叫安清,字世高,他是安息国正宫王后所生,系安息国太子。
他小时候以孝行著称于世,加上爱好学习智商出众,对国外典籍以及星相、五行、医学和异术都精通,他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哪怕就是所有鸟兽的语言他都听得懂。
他曾经在路上行走时,看到一群燕子飞过,突然间他对同伴说:“燕子刚才说,一会有人送食物来给我们吃。”果然过了一会儿,就有人端着食物来了,这让大家感到特别惊奇。
起初,安世高居家作俗人,却如同僧人一样持戒精勤。父王死后他继位为王,总想着人生皆苦,一切俱空,就把王位让给叔父,自己出家求道。
他以自己的聪慧,没多久就博晓经藏,尤其精于阿毗昙学,即对论藏有非常精深的见解。学成后他到处游方,走了许多国家和地方。到了汉桓帝初年,才来到中国。
安世高翻译理论
安世高(约二世纪),本名为清,字世高,是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因为这一王族地位,所以西域来华的人都称他为“安侯”,他译的一部《十二因缘经》,被称为《安侯口解》。安世高小时候就因为其孝行而著名,而且他聪慧好学,知识面很宽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鸟兽之声,都无所不通,康僧会在其《安般守意经序》中这样描绘安清:“其为人也,博学多识,贯综神摸,七正盈缩,风气吉凶,山崩地勋(疑为动字误),针脉诸术,睹色知病,鸟兽鸣啼,无音不照。”(《出三藏记集》卷六)可以说,安世高是个神异之人,安世高,在西域地区,也早就传扬着他的“俊异”之名。
父王死后,安世高继承王位,但一年之后,就把王位让给了叔叔,出家为僧。究其原因,除了因父王去世而感悟到人生之无常和空幻之外,可能还有政治方面的因素,康僧会说他是“驰避本土”(同上),正能说明这一点。安世高在国内的佛学造诣以禅学和阿毗昙学见长,学成后,他曾遍游西域诸国,弘传佛法,安世高,后来又来到中国。
安世高还债故事
那么能够达标的是谁呢?有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叫于法开。《高僧传》卷四有关于他的记载,不知他是哪里人,只知他姓于,是于法兰的弟子。对他的描述又说:“祖述耆婆,妙通医法”。耆婆在佛教里是与世尊同时代的大医王、印度传统医学里的关键人物。但在僧传的记录中,于法开给难产孕妇接生的过程非常中医化,比如“值妇人在草危急”,于法开为她扎针,“因气针之”。这就是中医所讲的“得气”,也就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和医者之间都会有的一种感应。针扎入身体后,病人有一种酸麻胀的感觉,医者感受到病人皮肤对针的吸附,以及手指的触感。这表示针刺在发挥功效,是非常标准的医学描述。升平五年,于法开在给北魏孝宗看病时,用了一个名词叫“视脉”,这其实就是今天讲的“摸脉”或脉诊,也是传统医学才有的技术手段。所以,我在读于法开传记时感觉他所谓的“祖述耆婆”指的是有家传医学,未必一定有域外医学背景。另外,于法开的老师、同门都是中国人,安世高,师门也并不一定存在与域外医学的交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