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湖北省博物馆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
湖北省博物馆
1953年3月16日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水陆街;同年9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合并成立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办公地址暂设武昌水陆街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内。
195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恢复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合署办公。
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处,办公地址武昌姚家岭农业展览馆内。
1959年春,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迁址武昌东湖风景区,湖北省政府拨款兴建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
1956年迁至武昌水果湖。
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写馆名。[1][2]
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
1981年,辛亥革命纪念馆从湖北省博物馆分离,成为独立的文博机构。
1987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湖北省博物馆“文管部”从馆内分离,成立独立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
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并。
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
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地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2011年7月,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改造工程启动。
2011年12月22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
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3]
2020年6月14日,根据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湖北省博物馆等五家省级公共文化场馆恢复开放,社会公众可通过预约方式有序进馆参观。[4]
2021年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开馆。全面上新的湖北省博物馆,馆舍建筑总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展出文物由此前的约10000件增加到25000件以上。[13][14]三期新馆设置有“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八音和鸣—音乐文物展”等6项常设专题陈列。[12]
2021年12月21日,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市民可提前在网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入馆。[11]
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湖北省博物馆开放夜场,并在南主馆负一楼演奏厅,举行“博物馆之夜”专场音乐会。[1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