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的五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随州算是比较低调的一座,它既没有武汉这样的高知名度,也不像荆州、襄阳那样频繁出现在历史典故中,至今城墙围绕,甚至地面上也拿不出一座建筑堪比钟祥市的明显陵。但在随州的地底下,不断出土着震惊世界的瑰宝,至今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绝大多数来自随州。而随州,不仅是传说中炎帝神农的故里,还曾赋名中国的统一王朝——隋朝。
一个下着濛濛细雨的秋日,我来到了随州,为什么去随州,因为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期待有一天走遍所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出随州站便可见作为城标的鹿角立鹤,这是1978年惊世发掘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众多国宝级文物之一。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我们描述一座城市历史长,往往用千年来形容,但随州的历史有多长,可能已经难以言说,这里是炎帝神农故里,开启了华夏5000年的农耕文明,在随州出土的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已经工艺非凡,震惊世人。也就是说,当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还没出现时,这片土地上已经成就了辉煌的文化。
但今天的随州,地面已经没有多少历史遗存,如果你要追寻2000多年前随国的辉煌,那么城西的擂鼓墩是绝对不可错过的。
你也许会纳闷自己怎么来到了一座军械修理厂,但在2000多年前,这里却是战国早期随(曾)国的贵族墓地,别以为这里只有一座曾侯乙墓,这一带目前已经探明的古墓就有70多座。
所以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并不叫做曾侯乙墓,而是叫做擂鼓墩古墓群,曾侯乙墓只是其中已发掘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墓葬。
军械修理厂里老旧的57毫米高射炮,这种仿苏式高炮曾大批量生产装备,如今已经逐步退役。
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市,曾侯乙墓是要来的,虽然出土的珍宝现在都在湖北省博物馆,但这里毕竟也是随州市最有名的一个地方,而且几百米外就是随州市博物馆,也非常值得一看。注意曾侯乙墓前的地面浮雕,也是鹿角立鹤。
古墓区不大,一进去便是一座疏干保护亭,什么叫做疏干保护,曾侯乙墓于1978年发掘时,里面是充满了积水的,发掘之后,也采取了自然水浸泡保护的办法,到了1996年,因水中矿物质污染及微生物侵蚀,墓坑椁木表层泥化腐蚀严重,后来专家们设计出来墓坑和椁木原地疏干脱水的保护方案,逐步排干积水,由“湿保”改为“干保”,这就是疏干保护。
这就是出土了曾侯乙编钟的古墓全景,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叠而成,使用成材楠木达500立方米。椁内分作东、中、北、西四室。木椁顶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
大家都听说过棺椁,古代有身份的人的墓葬都是有棺和椁的,棺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则是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所以我们今天到曾侯乙墓,能看到的就是椁。
这是曾侯乙主棺的复制品,真品也在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分内、外棺)重达7000公斤。
除了主棺之外,曾侯乙墓还有彩绘陪棺21具,这是其中一具真品,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而曾侯乙去世时大约是45岁,可怕的殉葬制,居然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
墙上挂着1978年发掘曾侯乙墓的历史照片,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不少,也可以从图二中看出,当时的曾侯乙墓里面全部是积水。
曾侯乙墓只剩下了一具巨大的椁木,半小时足够看完,有时间的话不要错过数百米外的随州博物馆,这是一座很精彩的市级博物馆。
博物馆西门外除了上图这块随州博物馆的石头外,还有一块上面刻着“青铜王国”,可想而知,青铜器是该博物馆的重要看点。
此外,随州也被称为“中国编钟之乡”,著名的曾侯乙编钟不是在湖北省博物馆吗?别急,继曾侯乙墓之后,1981年又在擂鼓墩发掘了二号墓,里面出土了一套36件的编钟,现在就在随州博物馆。
随州博物馆主要有“曾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汉风唐韵”、“屹立汉东”和“炎帝神农故里”六个常设展厅,看一圈下来,怎么也得一两个小时。
我去时“曾国迷踪”展馆关闭维修,看了五个展馆,“曾侯乙墓”的藏品基本上都是复制品,当时由于随州还是随县,也不具备文物保管条件,所以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基本都在湖北省博物馆。
由于多是复制品,这个展馆不多啰嗦,但出口处有一座可以敲击的仿制编钟,音域广泛,音色优美,可以试听一下。
随州博物馆的精华在“擂鼓墩二号墓”,这座墓离曾侯乙墓只有百米,1981年发掘,虽然出土国宝没有曾侯乙墓多,但也非常可观,尤其是一套36件青铜编钟,便是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
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与曾侯乙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从钟体的大小衔接处有一明显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
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镈钟除外)合计100件,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
除了编钟之外,擂鼓墩二号墓还有诸多珍宝,尤以青铜器为多,所以随州博物馆有“青铜王国”之称。
至于“炎帝神农故里”展厅,主要是了解一段传说历史,是没有太多的实物的,当然,关于炎帝的故里,除了随州,还有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等不同说法。
商周时期的随国是随州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但后来历史上的随州也是繁盛之地。特别是“随”和“隋”也有渊源,中国统一王朝隋朝的开创者杨坚,他的家族就和随州有着紧密的联系,杨坚父亲被封为随国公,封地随州,杨坚长大后,曾出任为随州刺史。当父亲死后,杨坚承袭了父亲的随国公爵位。
后来杨坚官至大丞相,由随国公晋封随王。公元581年,杨坚逼迫北周静帝宣布禅位,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是为隋文帝。所以随州和隋朝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汉风唐韵”展厅有四个单元,分别是“青铜器”、“陶器”、“漆木竹器”和“金银铁玉石器”,也是随州博物馆的重要展厅。
看完这些,别漏了旁边还有一个“屹立汉东”展览,西周时期“汉中随为大”,故随州也有“汉东之国”之称,这个叶家山西周墓地,就是曾侯乙的祖先们。
这个展馆的青铜器看起来不像真品,因为实在太过完好,但展馆人员告诉我,这些可都是真品。
不过“屹立汉东”展馆最大的收获还是解开了曾随之谜,在随州,随国的地盘,为什么出土的却是曾侯的墓地,长期以来,这都让专家学者头痛,直到叶家山墓地发掘后,才搞清楚,原来“随”和“曾”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国家,一国两名,这古人还真是有些随意。
如果你在随州只有半天左右的时间,来曾侯乙墓和随州博物馆那就准没错,这里展现的是一个曾经文化灿烂的小国的历史,从曾侯乙到隋朝,随州这座非著名城市有着不同寻常的非凡过往。
当然随州的旅游景点可不止一座曾侯乙墓,这个季节最出彩的当属随州千年银杏谷,绵延12公里,古银杏树连成片、构成群落,有千岁以上的银杏树308棵,百岁以上银杏树17000多棵,定植银杏树510万多棵,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之一。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古称绿林山,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发祥地,史称“光武中兴,兆于绿林”。“绿林好汉”一词正是起源于此,堪称“动物王国”和“绿色宝库”。#走吧自驾去旅行##随州头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