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

2、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教师板书: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人类登上月球

(2)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3)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

(5)观看课件。

3、交流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交流(简要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2)教师要求学生们把交流内容按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地形特点、月球的其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3)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4)对于交流中出现的信息冲突,讨论其在哪些地方出现了信息差异?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4、制作“月球卡”。

(1)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设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4)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5.拓展延伸

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为学生丰富的信息资源,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

本课教学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同时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教学分析

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 《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讲出黑洞等科学词汇,对学习新鲜事物有很大的积极性。

对小学生而言,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学习环境,丰富了学习资源,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证学生精力集中的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 《地球的卫星----月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

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渠道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学生络资源,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知道月球的基本常识。

难点:通过信息交流、讨论,进行信息分析比较,充分认识到月球与地球是不同的。

教学流程

“我的月球卡”展示与交流 制作“我的月球卡”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的。

月球的这种自转,称为同步自转。因此,自古以来,人们看到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我们地球。

月球上的陨击坑通常又称为环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

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16。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整合点诊断与分析

1、以络资源为支撑。

教学中为学生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经历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信息的能力。

2、依图片资源来梳理。

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学生有比较大的收获,可能是离散的,不系统的。在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讨论的基础上,依托图片进行知识梳理,使学生也学到信息的方法并做出诊断。

3、借视频、动画资源激情。

在教学中,借视频真实的画面呈现月球地貌概况,视觉冲击力大大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与感受。同时,flash动画地模拟,让学生的真情得以表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高涨地天文兴趣。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收集资料、课堂交流等活动,了解一些月球的基本知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2. 能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并按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整理。

3. 从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中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了解教参上介绍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2.整理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月球资料(远古时期、伽利略时期、近现代时期);

3.录像资料(备课系统:人类在不同时期对月球的探索);

4.月球卡范例(参考教材上的范例)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星是哪一颗吗?它就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说一个故事给大家听一听 ?

2. 请几个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歌。

(预设:《静夜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嫦娥奔月》)

3.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古人对月球有哪些认识与疑问?哪些是比较科学的认识,哪些仅仅是想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你根据什么来判断?

(预设:认识:月有阴晴圆缺;疑问:明月几时有;想象:月球像地球一样生活着生物)

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二、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 播放录像(或出示课文P38图片),思考:从古至今,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随着观察工具和手段的变化,人类对月球有哪些新的认识?

(梳理板书:肉眼观月 地面天文望远镜观月 探测器探测与登月考察)

2.提供老师准备的3份资料,学生阅读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圈划出来。

3. 你对人类认识月球的过程有什么想法?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三、制作我的“月球卡”

1. 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

(学生展示自己的信息但不作具体介绍)

2.讨论:启发学生以“月球卡”的形式交流月球信息。

3.小组合作制作 “月球卡”。教师巡视指导。

4. “月球卡”交流会。

(适时穿插阿波罗号宇航员奥尔德林的故事:在别人问及他是否为没成为第一个下月球的人感到遗憾时,他风趣地说道:“别忘了,我是第一个从月球下地球的人”。充分体现了一个宇航员热心科学事业而不看重个人荣誉的洒脱。)(注:如果学生没有收集到资料,可以把阅读老师的资料与制作“月球卡”活动合并起来)

四、课后扩展(作业)

1. 课后进一步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2. 在班级中展出“月球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2)、理解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策略:

通过书本、网络、询问、电视等途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师生共同分析资料,交流合作掌握本课的内容。

学具准备

有关月球的书籍、记录卡片

教具准备

有关月球的多媒体资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直观操作分析归纳巧设练习整理归纳 激发兴趣 深化认识 强化问题 制作卡片 拓展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球。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能不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一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等故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

评价:让学生讲述故事,这就是让学生给自己信心,应当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

2、从这些故事和古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球,月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秘密。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文本“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图片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讨论一下?

4、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来听听。

(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师生交流: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图为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资料图片.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教师:美国综合实力第一、技术全面成熟、实现了登月梦。我们伟大的中国刚刚跨出第一步虽然我们和美俄差距还比较大,还停留在探月中“绕”的阶段;我国“嫦娥工程”启动于2004年。虽然起步很晚但是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在资金到位、项目按时启动等理想条件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15年内将载人航天器送往月球。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没有祖国的强大,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评价: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但是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伟大的祖国对于月球的探索会上不会输给别的国家。也让六年级的孩子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对他们的发展意义更大一些。对学生交流我国的登月计划和情况时对于说出我国的情况时应当给予赞扬。

三、制作我的“月球卡”

1、教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先组内交流展示一下

(要求:交流时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2、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小组学习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实现学生的资源共享;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更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能使学习的氛围变得轻松和活泼起来。)

3、从大家收集汇报的信息主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一)是月球的运动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二)是月球的基本数据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三)是月球的地形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苏联的月球2号于1959年9月撞击月球,是首个登陆月球的探测器,而美国的阿波罗11号则于1969年7月成功登陆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历史上最早登陆月球的人类。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1865年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则是人类出现最早有关登陆月球的概念之一。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指2003年3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起动的月球探测计划。

这是1972年美国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途中拍摄的月球照片

4、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科学课教学和别的学科一样也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做示范,所以制作月球资料卡作记录时可以对照资料上提供的前人研究成果,这样为后面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去证实或证伪,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更加有利。

五、整理拓展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已经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月球方面的知识,本节课还有一些月球方面的知识没有解决,回去后自己继续收集研究月球知识,同时注意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4-10

地球爷爷的手-课件教学设计02-21

地球万岁教学设计04-01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12-31

小学课件《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02-2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件的教学设计03-11

月球之谜课件设计05-02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02-10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7篇12-31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12-13

上一篇: 两岸青年探秘荆楚历史文化
下一篇: 《探秘太阳系》收官!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精彩瞬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