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探索者M34
编辑|探索者M34
前言:美国一年死伤于枪击的超过三万人以上,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最大原因在于枪支的管理严苛。
1996年,我国正式实施了禁枪令,全国各地群众纷纷前往当地有关部门上缴,然而在山东莱芜县,却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遭人举报,称其不上缴枪械。
当民警来到老人家里劝其缴枪时,这才知道了老人的身份,在场的人无一不肃然起敬,那么老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会让人肃然起敬呢?
铁方盒子里的“秘密”
“老爷子,现在国家规定了,不许私藏枪械,我们接到举报称您这里藏有枪,我看您还是上缴了吧。”
1996年莱芜县的一间房子内外,围满了一群民警,此次,他们的目的正是劝诫这间房子的主人——71岁老人滕西远上缴枪械。
听到这,滕西远转头去往自己的卧室内,拿出了一个铁方盒子。
当他当着民警的面打开这盒子时,盒子内两把手枪和一只匕首赫然展现在众人面前。
和其他人上缴的枪械不同,滕西远的枪和匕首异常崭新。
在物件下面,是一张解放军6202部队的手写持枪证,民警看到上面的话后,立刻向老人敬礼!也看到了这老人对国的一片忠心。
201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滕西远将这两把枪借给了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展出,引来不少人的驻足观看。
只见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来到了现场:“同学们,接下来我来讲讲这两把枪的拥有者——滕西远老爷爷的故事”。
“好~”。
“滕西远,1925年生人,他这一生仅一等功就获得三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也获得过三次,曾参加过抗日解放抗美三大战争......”
少年参军
现在的他之所以能让所有人肃然起敬,跟他年少时的选择有关。
其实,滕西远的少年时期很苦,自幼父母双亡,家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境清贫,加上父母的离世分毫未留,滕西远的大哥二哥在这样的环境下接过了父母顶梁柱的接力棒,撑起了这个家。
他们秘密参加了当地的革命队伍,经常在队伍中带回一些食物养活这个家,而滕西远就是在大哥二哥的影响下,很早就萌发了加入共产党军队的心。
很快,这样的机会就摆到了13岁的滕西远眼前,1937年,日军大肆进攻我国领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滕西远的家乡莱芜县也难遭一劫,看到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滕西远虽然年纪小,但那颗心却如火般炽热。
他利用自己小孩子的身份,经常扮成拾荒者给八路军民兵等抗日部队搜集情报,由于他又黑又矮,他被我军称为“滕黑子”。
由于滕黑子多次为党和部队提供了很多的情报,他被破格成为了县大队的一员,没过多久,滕黑子这个名字传入了很多战士的耳中,大家都想看看这滕黑子到底是什么高人,竟能多次受到首长的表扬。
一次动员大会上,刘子正作为莱芜县委书记兼政委,他在大会上激情演讲了一番,会后他高声说道:“谁是英雄,谁是狗熊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谁能在战场上砍下鬼子的脑袋,谁就是那个英雄!”
这句话深深印在滕西远的脑海中,很快当英雄的机会也就摆在了他的面前,一次汉奸的秘密告密,让鬼子进村抓到了多名来不及转移的同志和村民,滕西远原本也是被抓的一员,但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以及身形的矮小,滕西远躲过了这次的危机。
也正是在逃跑的时候,滕西远干了一票大的,他和两名战士“偶遇”了一名落单的鬼子,三人使了一个眼色后,一齐潜伏着朝鬼子靠近。
滕西远很快被鬼子发现了,鬼子看到是个毛头小子鬼子放下了戒备,朝着滕西远叽里呱啦说了一堆鸟语,随后他便朝着滕西远走去。
殊不知却有两双眼睛正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当鬼子靠近后,两名战士从两侧扑到鬼子身上,说时迟那时快,滕西远拿出自己那把20厘米的匕首割向了鬼子的咽喉。
之后,他就把鬼子的头颅送到了刘子正那里,刘子正哈哈大笑,称滕西远为真正的英雄,此后,滕西远的名声大噪,其他部队的干部都来看看这滕西远到底是哪位英雄。
而滕西远的那把匕首,至今仍保留在这位98岁老人的身边,每每看到这把匕首,他就想到自己年少时的那份热血之心。
立下战功
1940年夏,15岁的滕西远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瞬间,那一年,日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多次扫荡,日军企图用“三光”政策消灭我军部队。
与日军英勇奋战的是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这支部队的司令是廖容标,政委则是胡奇才。
在多次会议中,最终决定将部队撤离到徐家店、杨家横为埋伏点,在杨家横的东山西山设立埋伏点袭击日伪军。
这场战役也成为杨家横战斗,5月19日,战斗正是打响,日军向杨家横发动进攻,地方武装部队不断挑衅日伪军,将日伪军带到伏击点位。
伏击战打响后,战斗异常激烈,而滕西远在此次战斗中一直躲在暗处,他回忆称自己在暗处枪杀鬼子的旗手,旗是每个队伍的信仰,旗一倒,敌人就乱了阵脚。
不过,由于当时的条件确实有限,子弹很快就打光了,战斗很快就变成了白刃战,日军疯狂朝着高地冲来。
躲在暗处的滕西远也被发现了身影,一个日本鬼子拿着东洋刀朝他冲来,滕西远还没反应过来,被东洋刀捅到了胳肢窝,疼痛感让这个少年怒火冲天,忍着痛大叫着拿刺刀成功将这名鬼子反杀。
这场战斗最终也以我军大胜日军取得绝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敌人,同时鼓舞了根据地的抗日信心,此次战斗共击毙敌军一百五十多人,毙伤敌人三百多人,缴获大批的枪支及弹药。
而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县大队的伤亡情况很乐观,在表彰大会上,15岁的滕西远首次登台,鉴于“滕黑子”滕西远英勇杀敌,经上级决定,授予滕西远一等功,并奉上一把驳壳枪。
只见司令员廖容标上台为滕西远颁奖,对滕西远说:“滕黑子,不错,早就有耳闻,今天总算见到真人了”。
紧接着,廖容标将驳壳枪赠予滕西远,台下想起雷鸣般的掌声,而这把驳壳枪也成为了滕西远身边忠实的战友。
如今这把枪每天都会被老人拿出来擦拭,每每擦枪的时候,都能想起那些艰苦的日子和那些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
“只讲了一把枪,那另一把枪呢?”
“听老师继续讲嘛。”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全国人民都认为好日子终于要来了,然而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至此,人民解放战争彻底开始。
而滕西远则被责编到华东野战军的某部队里担任炮兵连长,二十出头的滕西远就已经成为了部队里的老兵,大多是年长的人还得虚心请教他。
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陕西解放区发动进攻,华东令内线的四个纵队围歼盘踞在南麻地区的国民党十一师。
一次,滕西远在查哨的时候,依靠有利地形猛然看到国民党的一个部队正集结,他们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想吞并这片解放区域,由于天色较暗,他只能依稀的从装备上来看,敌人有马有炮,装备齐全,大概是两个加强营。
一起查哨的小战士很慌张,手握着枪紧张的问到:“连长,怎么办?”
滕西远笑了一下拍了拍小战士的肩膀说:“走,一会你听我的,准备战斗”。
由于是查哨,他们带的装备很少,两个人加起来只有三枚手榴弹,小战士的一杆步枪和滕西远的手枪,虽然装备、人数上都形成了极端的差异,但滕西远非常镇静,他的计划已经全面浮现在脑海中。
他准备在敌人的必经的一条山沟上埋伏,这个位置离自己的炮兵连很近,同时周边还有一营和二营在驻扎,假如枪声一响,周边的兄弟部队就会赶到,他和小战士的任务就是拖住这里的敌人。
果然,计划有序的进行了下去,在天色沉下来之时,敌人很快就朝着我军根据地奔去,早已等候多时的滕西远扔出一颗手榴弹,随着“嘭”的一声,国民党军队吓的不清,其实滕西远也利用了国民军的其中一个缺点,就是怕死。
随后,他立刻向天空扣动扳机,对着山下的敌人大喊到:“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我们解放军优待俘虏!”
由于已经处于黑暗之中,山沟内的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真的认为进入了我军大部队的埋伏圈,但真正的包围其实还在后面,那声枪响的确引起了周边部队的注意,纷纷前来支援,就这样,在周边部队赶到后,一举歼灭了这只加强营队。
而这一战,引起了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注意,在召开的庆功会上,滕西远被授予一等功,粟裕亲自把奖励的枪挂到了滕西远的身上,并在大会上称赞他为“孤胆英雄”。
自那以后,滕西远也正式拥有了“双枪”。
爆破英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的第二年,解放战争也随之结束,但紧跟着的就是朝鲜战场的不太平,美军公然越过三八线,一度侵犯我国的领土完整,为保家卫国,我国对美发动了浩浩荡荡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2月,25岁的滕西远从福建坐上了向北的车,路过家乡的时候,看着这片正在慢慢复苏的故土,他握紧了手中的枪。
1953年,滕西远的部队在马坪里地区和敌人作战,美军装备优良,坦克飞机全都有,而志愿军的武器根本打不过这“铜墙铁壁”,要想打,只能用炸药。
但炸药也有局限性,只能由人带着炸药冲到这“铜墙铁壁”最弱的底盘下才行,由于滕西远部队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伏击地点,所以时间真的很宝贵。
而就在他们穿插的途中,却遇到一辆坦克挡住了去处,如果现在在绕过坦克去目的地,那时间显然来不及,任务的失败就会影响全军的计划。
事不宜迟,现在只能选择把坦克炸毁,滕西远主动接下任务,他不是逞英雄才接下的任务,而是在距坦克不远处的一个水沟,刚好可以藏下人,趁着夜色,滕西远拿着炸药包匍匐朝着敌坦克靠近。
要知道,炸坦克这样的艰巨任务,很多战士的结局的都是和坦克同归于尽,要不就是安放好炸药在离开的时候被巨大的爆炸波炸伤,滕西远内心虽然很忐忑,但他仍坚定地朝着坦克爬去。
不过幸运的是,当他将炸药放置到坦克之下后,点燃的一瞬间,他立刻滚落到一旁的水沟中,随着爆炸声响起,坦克瞬间成为了一片废墟,躲在水沟中的滕西远成功躲过爆炸的伤害。
朝鲜战争结束后,滕西远选择回到了家乡,在他的额头上,有一处很大的爆炸留下的伤疤,这枚伤疤就像一块勋章一样向人们讲解着历史的痕迹。
退伍后,他仍不愿享清福,而是留在了莱芜工作,并负责城区的绿化建设工作,在老伴儿看来,滕西远就像“永动机”一样,除了看报就是写字,没事的时候才会跟着她去小山上种菜。
“到如今,98岁的滕西远老爷爷仍精神矍铄,这就是滕西远老爷爷的故事,小朋友们,我们准备去了解下一个老物件的故事......”
笔者认为
在他的家门外,贴着这样的一副对联,上联为幸福不忘毛主席,下联为发展全靠共产党。
而横批为“永跟党走”。
滕西远的精神无疑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滕西远的事迹也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从这两把枪中,不难看出老一辈的将军对滕西远的高度赞扬。
祝滕西远老兵健康长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