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宜都烈士陵园调研报告

宜都烈士陵园调研报告

宜都烈士陵园调研报告“自强思源”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对宜都市烈士陵园进行调研中国青年网 宜都 (通讯员 刘景阳)导言:在当前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时

“自强思源”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对宜都市烈士陵园进行调研

中国青年网 宜都 (通讯员 刘景阳)

导言:在当前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宜都市烈士陵园作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众多英雄烈士的光荣历史与崇高精神。为深入了解烈士陵园的历史沿革、现状管理和社会影响,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工部三下乡队伍“自强思源”对此地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和访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梳理陵园的发展历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更好地发挥烈士陵园在传承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

宜都市烈士陵园前身为宜都烈士纪念塔。1986年,原烈士纪念塔迁建龙山风景区,1987年更名为宜都市烈士陵园,1996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2016年,对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和革命烈士广场进行了维修扩建。宜都市是著名的老苏区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祥地。土地革命时期,贺龙率领红军多次转战宜都境内,湘鄂西苏区创始人周逸群、段德昌在宜都点燃暴动之火,创建了枝(江)宜(都)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数宜都儿女投身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有红军师长叶光吉、中共襄西地委书记苏震、宜都市历史上第一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宜昌市第一位中共党员胡敌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宜都共有249位英烈光荣献身。经过多年的发展,陵园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成为当地乃至全省具有较大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团与陵园管理者进行了联系,并预约了陵园内博物馆的管理员,进行了访谈协商,而后,调研团带了六位优秀学生代表,共同乘车前往了宜都市烈士陵园,首先,调研团通过自己在网上学习到的知识,总结了五篇有关当地英烈的史实,分别为夏明翰烈士、赵一曼烈士、曹光胜烈士、何德森烈士与黄美清烈士。而后由学生在碑前朗读故事,并录制制作宣传视频。随后,调研团按照原定计划前往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红色文化,并将在前期的准备中制作出的调研问卷,发放给中国共产党员和普通民众,对红色教育的目的以及意义,与乡村振兴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未来红色教育的期望。在调研过程中,团队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力求全面了解陵园的真实情况。同时,注重与各方面人员的沟通交流,确保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宜都市烈士陵园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陵园的管理体制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确保了陵园的正常运转。其次,陵园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独特的环境与红色资源,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瞻仰和学习。此外,陵园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寄托哀思,缅怀先烈的场所。在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与生活幸福程度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陵园的硬件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现象,部分设施需要维修和更新。其次,陵园在宣传推广方面还有待加强,部分市民对陵园的了解不够深入。此外,陵园在与其他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方面还有待提升,以形成更加完整的红色文化体系。

经过访谈与问卷调查,调研团也得出了很多有关于红色教育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红色教育质量的结论。

首先,是有关红色教育的方法,我们不应该仅仅只将红色教育放在课堂上、会议上,而应该更多的带领学习者们去进行实地的考察,因为看图片与到实际场所的感觉与体会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去宣传红色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红色文化,前来学习。

然后,是与如何提高红色教育质量有关的结论:在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与相关的红色资源去进行教学,多角度、多方法去进行教学,这样获得的成效会比仅仅通过讲述来教学要高的多。

宜都市烈士陵园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资源之一,在传承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陵园的历史沿革、现状管理和社会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宜都市烈士陵园将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传承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书评|张弛:朗格莱和他的《历史研究方法》
下一篇: 论哲学与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