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
若干问题研究
阮仪三
孙
萌
【摘要】在回顾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和形成原因;同时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特点,指出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建筑保护更新的几个问题;最后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我国历史街区的规模范围核定标准。【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规模
THESTUDYONSOMEISSUESRELATEDTOTHECONSERVA-TIONANDPLANNINGFORTHEHISTORICSTREETSANDAREASINCHINA
RuanYisan,SunMeng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theexperiencesintheconservationofhistoricdistrictsandareasanddiscussedtheplanningcharacteris-ticsofhistoriccon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Theauthorsalso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ontheconservationofhistoricstyleandimage,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andtherationaldimen-sionofthehistoricstreetsandar-eas.
Keywords:historicstreetsandar-eas;conservationandrenovationplanning;dimension【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1程
我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
护初始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然后发展成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后来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内容,形成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求“特别对集中反映历史文化的老城区……更要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要在这些历史遗迹周围划出一定的保护地带,对这个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
!我国在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文化名城表面上是整个名城保护,其结果往往是名城整个保不住,常常只成为一面“名城”招牌,许多历史街区受到“建设性破坏”,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1985年5月,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建议设立“历史性传统街区”,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提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予以保护,……核定公布为地方各
#同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这一时期虽然还没有形成历史街区的概念,但已经注意到了文物建筑以外地区的保护问题。
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面对旧城改建新的高潮,正式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主要原因有:首先,历史文化名城概念及其保护内容不清晰。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是“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
",这个标准明显的义的城市”
该文件明确地将“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作为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之一,这标志着历史街区保护政策得到政府的确认。
$明确1996年“黄山会议”
指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1997年8月建设部转发了《黄山市屯溪老街的保护管理办法》,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方法给予行政法规的确认,也为各地制定历史街区管理办法提供了范例。
1996年,在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等专家的建议下,国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维修、整治。1997年丽江、平遥等16个历史街区共得到3000万元的资助,此后每年有10个左右的历史街区得到了这项资助。
历史街区保护制度的确定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了一
弊端就是重个体传统遗产保护而轻城市整体文化环境保护。第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没有明确界定,造成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和资金保障上的诸多不便。第三,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由于历史街区的现状条件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相去甚远,面对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冲击,名城保护工作更为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许多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