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书单 | 社科文献2021年度值得“打卡”的10本原创好书

书单 | 社科文献2021年度值得“打卡”的10本原创好书

书单 | 社科文献2021年度值得“打卡”的10本原创好书书单 | 社科文献2021年度值得“打卡”的10本原创好书,好书,史料,天主教,宗教,史学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评选社科文献2021年度十大好书的任务已经全部解锁!

一起回顾过去的十大好书评选历程,以下三项任务你了解或者参与了哪些呢?

任务一,初评!和编辑部一起,从上千本图书中初步选出102本候选书。

任务二,复评!号召大众、书店评审团和社群评审团投票,选出30本图书进入终评。

任务三,终评!邀请13位学者和媒体专家评委现场在30本书中做出最终选择。

在顺利评选出的同时,13位终评评委还选出了社科文献2021年度值得“打卡”的10本原创好书和10本译著好书。今天,让我们跟随评委们的推荐,先来看一看有哪些原创好书值得一读。

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epub

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

黄博 著

2021年3月/78.80元

推荐语

汪朝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所员、原所长

神秘的古格王国,不仅为学界所关注,也为一般读者所好奇,然过往研究薄弱,论著甚缺。黄博积十年之功,尽可能发掘相关珍稀史料,再经深入思考、反复修改而撰成此著。作为第一部中文古格政治史研究专著,全书从古格历史地理论起,以政治体制与文化、政教关系等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古格王国前期政治史,对读者了解古格王国的历史,进而了解西藏和西南地区历史及其与祖国大家庭历史关系的渊源脉络,都有很大的帮助。全书结合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考订翔实,思路新颖,填补空白,勇于开拓,诚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收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epub

帝国潜流:清代前期的天主教、底层秩序与生活世界

张先清 著

2021年7月/89.00元

推荐语

汪朝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所员、原所长

宗教的存在与传播向为学界所关注。明清以降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一方面有全球化扩张的世界背景,一方面又遇到中国内部政情变化尤其是明清易代的新格局,出现了新的境况。张先清的著作,以丰富的历史档案史料为依据,从社会人类学方法入手,回到历史现场,解读外来天主教如何在清代前期传播扩展,尤为关注其在全球化时代到来后的传播新方式及其新意义,涉及历史记忆、民族主义、社会网络、女性意识、医疗文化、空间变动等多方面主题,结构合理,论述得当,文字生动,趣味盎然,寓个案研究于宏观观察之中,着重揭示了清代前期天主教的本土化进程及其与底层秩序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可以启发读者更为深广的思考。

宋晨希 学者、书评人

明末天主教入华,开启了近代中西之争的先声,西方学者甚至将这一事件看作中国进入近代的标志。了解明末清初中国人对天主教从拒斥到接受的过程,对我们理解当下中西文化的融合有着启发性的意义。

厦门大学教授张先清长期以来,专注于明清之际的天主教的研究。他独辟蹊径,采用人类学的视角,关注底层社会对于天主教的反应,思考底层社会如何最终接受了天主教的教义,以及天主教如何逐渐本土化的过程。

纵观本书,全书围绕着天主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宗教之间拒斥、接纳的互动过程,通过当时传教士所记录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出了新的结论:与士大夫接受天主教教义相比,天主教通过特有的形式,在底层的传播,获得底层民众的拥护,更有助于天主教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清代天主教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华,除了有官方的短期支持,更重要的是其在漫长的被禁期间,能够顺利本土化,与儒学大传统和民间小传统相结合。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应该如何走向世界,世界文化如何引入过来,不至于产生排斥反应,三百多年前的这段历史,或许能够给我们更多启迪。

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epub_历史研究书评

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杨斌 著译

2021年11月/108.00元

推荐语

陈志瑞 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

从史前时期开始,长在马尔代夫群岛周边海域的海贝,就被货贸到亚非欧大陆各个区域,逐渐转变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货币——想想《海贝与贝币》的书写就令人拍案称奇。

《海贝与贝币》是一部扎实严谨、妙趣横生的全球史著作,但你不妨把它当做奇幻之作来读,还搭上了中古的中国!

《海贝与贝币》不免让人联想起今天在全球大热、跌宕起伏的比特币,比特币哪天也会像贝币一样消失、只待数字考古吗?

冯立君 历史学者

虽然题为全球史,但无疑印度洋及其周边的历史最为新鲜有趣,就如产出海贝的海滨一样令人陶醉。印度洋是一个欧亚史——传统的世界史——被忽视的区域,那里有像贝币一样丰富的故事谜题。

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epub_历史研究评价

口述、记忆与主体性:社会学的人文转向

刘亚秋 著

2021年4月/128.00元

推荐语

孙宇凡 sociologist理论大缸创始人

这本书克服了口述史社会研究常有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口述的诠释性为我们提供不同于主流叙事的直观启发,另一方面是口述的零碎性导致我们不容易和学科思考、理论对话结合起来。刘亚秋老师以记忆研究为切入点,综合了口述史的直观诠释和社会学学科理论思考,是这一领域难得作品。该作品既从学科角度反思社会学的人文性,又发展类型化与交叉化的记忆理论框架,还以知识青年等案例呈现、论证与提升了学科与理论关怀。

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epub_历史研究书评

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

安超 著

2021年7月/128.00元

推荐语

肖索未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在《拉扯大的孩子》一书中,安超采用口述史和民族志的方法,探寻一个普通农村家族近100年间养育子女的实践和五代族人的成长经历,在娓娓道来的家族历史中透视关于养育的默会知识和日常实践,在细细描绘的民间养育文化中勾勒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家族五代人如何面对苦难、动荡、无常把孩子“拉扯大”的辛酸苦辣,也能看到在国家社会与个体命运交织中长大成人的多条路径,还能看到一位年轻学者在成就博士论文过程中的智慧与勇气。在一个弥漫着育儿焦虑的时代,这本书或许可以让我们稍事休息,重新思考“养孩子何为”?

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epub_历史研究书评

清代家族内的罪与刑

魏道明 著

2021年2月/68.00元

推荐语

王敬雅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中国古代是否是法制社会,一直是学界热议的问题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组织经常作为一种强联系,覆盖于官方司法体系之上。人伦和法制的冲突与融合,是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书以清代法律条文入手,结合题本案例,分析了亲族中犯罪的种种情况及处罚方式,为读者梳理了人伦道德在清代立法中的具体表现。使读者可以摒弃非此即彼的简单认识,更深入地了解清代社会传统道德与法制之间的复杂关系。

友人A 社群评审团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国一体之下,家族内部又如何处置罪与刑?本书从儒家文化中服制的角度,来分析解读清朝时期家族内部的犯罪和司法处理。通过摘择诸多案例,真实地反映出在尊卑有序的家族内,父系宗族的尊长们有着家内绝对的支配权,族内的后辈桎梏于国家法律与宗族家规伦理之中,如法律的不支持和父母之命的交织,让他们没有选择婚姻的决定权、“伤尊杀尊”会遭受重罪重罚……这些案例和司法处理,不仅让我们看见家族内等级制度对清代法律的影响和伦理化,也看到清朝律例对服制的巩固,二者相辅相成,同时更让我们认识到当今社会的法治、法律与伦理道德应不断调整和把握好平衡。

历史研究epub_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评价

日本对中国的认知演变: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

王美平 著

2021年1月/16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实证主义与比较史学的方法,参考国际政治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以中国近代国民国家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客体参照系,以大量的日文原始资料为基础进行纵向流程性与横向专题性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探讨日本对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必要性、转型道路、转型动力及转型效果等问题的认识,展示了该时期日本对华观的基本内容、发展脉络与重要特征,揭示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深层动因与思想根源,阐释了日本对华观及其行动选择之间的互动关系。

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epub_历史研究评价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邱捷 著

2021年5月/99.00元

推荐语

绿茶 作家、书评人

《晚清官场镜像》是中山大学历史系邱捷教授整理《杜凤治日记》后做的进一步研究。可以说,杜凤治这部日记是晚清的社会生活史,对晚清官场百态有着丰富而详实的细节记录,对广东的地方史志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可读性强。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清代中下层官场和社会,提供了丰富而立体的阅读单元。

yoyo 社群评审团

本书是邱捷教授用近二十年时间精心研读一位晚清底层官员日记,并做了全面释读整理,最后编辑成书。

为什么会研究一个清朝中下级的不知名的文官呢?就是因为本身是很私人的日记,书写者并没有想要公诸于众,所以里面会有很多真实的个人的情绪,私人生活,以及那个年代真实社会经历和为官处事之道,是关于那个年代非常鲜活,真实的资料。日记囊括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有对于自己上司的吐槽,有跟同僚之间复杂关系,有向下的官老爷威风也是面对高阶官员的懦弱。真实展示了清末士大夫阶层的为官之道,以及面对晚清变局底层官员的担忧和应对。这位官员的私人日记犹如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官场百态。

历史研究epub_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评价

微历史: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李长莉 著

2020年12月/108.00元

内容简介

晚清至民国初期,中西文明剧烈碰撞交汇,在政治衰败、动荡与混乱之下,民众生活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动?西力东渐、洋货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及观念带来哪些影响?人们怎样应对这些变化?孕育了哪些新生活方式、新追求和新观念?本书围绕这些问题,运用档案、方志、日记、笔记小说、报刊、外国人游记等丰富的历史资料,从城乡生活环境、消费生活、城市生活、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做了考察,探讨了民众生活变化对近代社会转型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揭示了民众生活世界蕴藏的中华文明潜在的生命力和再生力对中华民族生存延续与复兴所起的作用。

历史研究epub_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书评

“再造藩邦”之师:万历抗倭援朝明军将士群体研究

孙卫国 著

2021年4月/128.00元

推荐语

王洪波 《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

两年前,国内曾翻译出版一部出自西人之手的《壬辰战争》——该书论证抗倭胜利源自朝鲜军队,而竭力贬低援朝明军的作用。孙卫国教授曾专门撰文,对该书的一些观点进行驳斥。实际上,关于“壬辰战争”,也即我们所称的“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多年以来,中国学界研究很是不够,话语权拱手让给了日、韩乃至西方人。有感于此,孙教授发愤著成此书,从最基础的入朝明军人数、来源的考证入手,进而开展最具代表性将领的个案研究,由此,东征将士的业绩跃然纸上,诸多丑化明军的不实之词不攻自破。虽然还不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讲述这场战争的起因、历程、影响的专著,但本书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真相、厘清了史实、反击了谎言,也为国内今后全面研究这场战争奠基,值得重视和肯定。

文中子 社群评审团

万历朝鲜战争是东亚历史上的大事件,16世纪末,明军击退日军拯救了危在旦夕的朝鲜。在传统史料记载和日韩史学观点中,明军的功绩却被抹杀、形象被严重丑化。本书以明军将士群体为研究对象,采取“从周边看中国”的研究视角,采用中朝两国史料进行对比勘误,试图重塑明军将士的真实形象,正视明军将士在战争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作者考辨了明军将士的构成与数量,以石星、宋应昌、李如松、杨镐、丁应泰、董一元、陈璘等重要将领为代表,对勘中朝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印证明军将士始终处于朋党之争、文武之争、战和之争、南北之争、宗藩之辩的影响之下,虽有失利与误解,但依然可以击退强敌,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作者不仅为东征将士正名,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全面完整的资料综述,也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上一篇: 王船山:他如何影响了整个近现代中国?
下一篇: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