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对象、 任务和方法 张荣明 中国思想史研究是一个既繁荣又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学术领域。 一方面, 在主要以断代史为壁垒的中国史研究领域中, 涉及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并不少; 另一方面,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研究者的学科定位上, 中国思想史研究都显得不够成熟。 比如,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任务到底是什么,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哲学诠释的, 还是社会史抑或学术史的, 仍在探①本文拟就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对象、 任务和方法略作探讨, 以期推进中国思想史的索之中。学科建设。 一、 对象 顾名思义,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现象,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文学思想史、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中国军事思想史、 中国科技思想史等, 都属于中国思想史的范畴。 随着学科的分化和研究的深入, 不同分支的思想史有时被划分到相关的学科中, 如政治思想史归入政治学科, 经济思想史归入经济学科, 军事思想史归入军事学科。 于是我们看到了现今的情形, 思想史的研究者有的身处历史学科, 有的身处文学学科,有的身处哲学学科等等。 不管哪一个分支的思想史, 最终都属于思想史。 这印证了先贤的一句名言: 史学乃万学之母。
中国思想史是中国历史的非物质、 非制度层面, 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因而, 无论人们研究的是哪一分支的思想史, 宏观上都属于历史学的范畴, 都以过去的历史为终极的研究对象。 历史是逝去的存在。 历史的研究者无法直接面对过去, 无法直接观察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因而无法直接面对自己试图研究的对象。 研究者若要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 不得不依赖于特定的中介物——历史资料。 正因如此, 前辈学者认为历史研究就是史料研究, 史学就是史料学。 用史料说话,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这已是历史学界从兰克到傅斯年以至今日学人的老生常谈。 实际上, 逝去的历史无法成为历史学家直接研究的对象, 事实上的研究对象仅仅是历史资料。 广义上的历史资料不但包括文字资料——历史档案、 历史著作等, 还包括非文字资料——实物、 录音录像等。 在传统的史学实践中, 以文字资料为主, 并泛称之为历史文献。 任何历史文献本身都是一个历史事件, 并且是宏观的历史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 司马迁作《史记》, 《史记》 本身就是西汉中前期的一个历史事件, 与司马迁本人的遭遇紧密联系在一起。《史记》 作为中国史学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也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事件。
历史文献记录的历史事件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本身,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 它是文本事件。 所谓文本事件, 是说它是记录在历史文献中的事件, 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有可能镜像为不止一个文本事件, 甚至可能镜像为许多文本事件。 某一历史事件仅仅留下一个文本事件,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历史原因。《晋书》 记载前秦皇帝苻生天性残暴, 作恶多端, 最终导致天怒人怨, 于是苻坚顺天应人杀死苻生, 取皇帝位而代之。 然而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早就指出,②其实在中国的“正史” 中, 通过政变而上台的《晋书》 的记载很可能是对苻生的“厚诬”。帝王的前任通常都被描述得具有负面色彩, 此类文本事件的真实性值得研究者警惕。可以说,任何历史文献背后都隐藏着主体性, 没有主体性的历史文献是不存在的。 全面搜集历史资料进而还原历史真相, 这是历史学家的学术理念。 为了揭示历史真相,① 参见方光华: 《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 年 11 月 15 日第 3 版。 ② 刘知几: 《史通》,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第 61 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