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体现国家意志,突出育人价值和素养导向|新课标大家谈

历史:体现国家意志,突出育人价值和素养导向|新课标大家谈

历史:体现国家意志,突出育人价值和素养导向|新课标大家谈民小编说历史是帮助学生了解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同时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不可忽视。如何理解此次历史新课标修订中的变化?

民小编说

历史是帮助学生了解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同时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不可忽视。如何理解此次历史新课标修订中的变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党和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国家工程。历史学科在整个国民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是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因此,《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发布受到极大关注,为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必将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初中教育历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笔者认为,《课程标准》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价值性和实践性,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可以从育人价值、学科思想、实践逻辑和教研转型等维度来落实课程标准,积极推动历史教学实践转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01

体现国家意志,在大时代中把握

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背景下进行的,寄托着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成长的殷切期待。“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五个体现是党和国家对课程标准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党和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目标指向。

课程标准立足中国和世界发展新阶段,对中国发展和世界格局的认识不断深化,内容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和国家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胜利等反映时代大变化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进行了体现。

如中国现代史的“内容要求”明确:“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在世界现代史的部分中这样表述:“中国倡导并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提出的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上述两个内容虽然分别属于“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但相互呼应,体现了当今中国蓬勃发展的崭新姿态和不断扩大的世界影响力。在世界现代史的“内容要求”中也明确:“知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内容与时代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实,在中外历史联系中建构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如在世界现代史的“教学提示”中要求:“将当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当代世界发展基本特点联系起来,初步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项目学习,深入探讨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提示”中增加大量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特点与趋势的内容,体现出时代特征。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相比,这些内容凸显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国家核心价值在课程标准中的全面体现,需要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加以落实。

02

突出育人价值,

在重大主题内容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在课程标准中对重大主题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安排,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目标。课程标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主题内容给予了高度关注,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红色基因,从而真正实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第五点中提出:“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在培养目标上有非常明确的国家意图,为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具体内容中,突出了爱国主义主题,体现出历史发展的长时段和大主题特征。

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明清时期部分在“内容要求”上特别强调“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这体现了历史教育要承担培养学生主权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在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要求”中强调:“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特别是伟大的建党精神的关注,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中做好转换工作,深入浅出地让青少年深刻理解伟大的建党精神,增强对伟大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中国近代史“学业要求”中,增加了“认识和感悟五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继承革命传统,培养优良作风”。

中国精神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品质及其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活动中挖掘历史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让中国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心中信仰,点燃他们心中为国家民族事业而奋斗的火种。

课程标准修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育人功能等重要维度展开,突出了重大历史主题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和整体设计。

03

突出素养导向,

在教学整体转型的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教学整体转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在教学实施层面的核心导向。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相比,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最大的特点是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和“目标要求”,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取代了原来的三维目标。这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在内容结构和内涵上的重大改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将成为今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

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重要维度的把握,必须明确唯物史观具有统领性的作用,是我们研究历史总的原则和方法。这五个方面从理论基础、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思维和育人目标的角度构成了学科的综合素养。

素养导向是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灵魂,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的设计。从课程目标的阐释、核心素养内涵的研制、教学、评价、学习方式转变、教研转型等多个维度建构了有利于学生素养培育的整体方案。

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部分明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具体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释:以正确的思想统领历史课程的教学;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式方法。

单元主题学习、大概念、历史情境等体现当前最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主张出现在上述内容之中,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详细的施工图。素养导向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课程改革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具有关键能力,超越简单的知识记忆和机械的训练,有助于推动历史教学从过去过度重视知识记忆转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教学转型。素养是一种稳定的结构,是学生忘记具体的机械记忆的学习内容后剩下的思维能力、心理结构和价值观念。

在“学业质量标准”的阐述中特别强调“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这些的达成,必须建立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的基础上。

历史的古今联系、因果联系、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和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以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都需要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的思维与方法,才能真诚达成历史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增强了实践指导性,突出了整体实施和学生主体,有利于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地。课程实施的整体性体现在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五个维度进行整体实施,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有助于促进基础教育教研转型与教师发展。这一变化也体现了当前学校内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念,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必然对学校治理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助推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

课程标准中较大篇幅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建议,以学生学习的视角提出了教学的具体要求:“确定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等。

课程标准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性行为给出了建议,充分体现了课程实施的整体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地实践,切实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加快完成由主要研究如何教向主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转变,以素养为导向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精神与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使命,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要增强课程标准落实转化的实践自觉,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实施好新课程标准,建设好这项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国家工程。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

文章作者 | 马维林

微信编辑|宋佳欣

读史使人明智,教史责任重大

上一篇: 【行业课堂】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
下一篇: 【研培】基于课堂,有效研修,提升师能(九) ----历史组校本研修展示活动简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