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40-1898清廷及国人对于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何会失败?
何为失败?
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没有设定失败的标准,
你怎么能认定衡量所谓的是不是失败?
二、让我们看看清末清朝中央政府的三次大改革
自1860年代起,清末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1、1861年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在当时清朝中央政府及社会经过多年大辩论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技不如人,技术上落后于人,
随之在清朝中央中央政府推动下开启了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在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成果我就不细说了,很多现在还在为共和国的经济、国防发挥作用。
按照我党建国以后的革命阶级的观点(这也是果党的观点),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其标志就是: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我党(包括果党)认为这是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这是把任何历史事物以泛政治化来解释历史。
因为甲午战争战败,
所以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失败,
而清朝政府是腐败的、落后的等等,
就这个逻辑,
这也是果党的宣传逻辑(我党建国后官方完全继承了这个历史观点)。
那么我们站在历史实事求是的角度上来看看:
甲午战争当然是失败的,这没有任何异议,
但是,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并不能因为甲午战争失败,而被评价为失败,
因为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并不是因为要跟日本进行未来战争而准备的,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要为中国建立工业化的奠基,
并且甲午战争的战败主要原因是在于人还是在于武器呢?
这是不言自明!
站在今天(2022年)回看历史,
你会发现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工业化奠基的起始,
历时30余年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为中国建立了最初的工业化基础,
而历时30余年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更是民国(1911年——1949年)的工业基础,
也就是说民国(1911年——1949年)主要是吃清末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工业老本,
而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启的大规模工业建设,
更是在清末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建立的工业基础上发展,
没有这个基础性的奠基,
那么新中国的工业化起点更低、更差。
所以,这能叫失败吗?
2、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 至 1898年9月21日)
维新运动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之所以还被称为百日维新,说明这个改革是极其短命的。
维新运动是非常激进的改革,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对经济进行了休克疗法,后果大家都知道了,
维新运动比休克疗法更激进,更激烈,
也可以说维新运动是政治方面的休克疗法,
假如维新运动真的实施了,那么中国必然爆发发大规模内战。
a、
香港大学博士区仲桃认为,早在康有为跟光绪策划百日维新前,慈禧与光绪已逐步推行改革,康有为的出现某程度上“破坏”了原本改革的进程。
康有为提出改革的背后有个人的考虑,而且手法激进。
其中谭嗣同更认为,所有变革要流血才会成功。
b、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雷家圣指出:
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国访问。
当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
于是,变法派官员在伊藤抵华后,纷纷上书请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员的警惕。
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
“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
这种激烈的言论,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颐和园回到紫禁城,意欲了解光绪皇帝对伊藤有何看法。
伊藤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提议“中美英日合邦”。
于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于9月20日(八月初五)上书光绪皇帝:
“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另一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于9月21日(八月初六)上书言道:
“渠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
雷家圣认为,这是欲将中国军事、财税、外交等国家大权,交于外人之手。
所以,慈禧太后惊觉事态严重,便当机立断,发动政变,重新训政,从而结束了戊戌变法。
雷家圣亦指出“合邦”为外国的阴谋,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即曾与日本人联系,要与日本人联合召开“两国合邦大会议”。
戊戌变法开始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建议中、美、英、日四国“合邦”,藉以对抗俄国,他指出,这在当时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但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李提摩太却向康有为提出这种建议,动机令人怀疑。
康有为更向光绪建议要向李提摩太与伊藤博文“商酌办法”,则控制权将完全掌握在外人手中。
因此,李提摩太“合邦”的计划,可以说是一个外交的骗局,利用康有为等人对国际常识不足的弱点,诱骗康有为等人与光绪将交出军事、财政、外交等权力给外国人,任由外国操控宰割。
c、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孔祥吉认为:
“拆穿了李提摩太的西洋镜,原来是一个赤裸裸的并吞中国的阴谋,……这一合邦计划幸好没有实行,倘若付诸实施,则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无疑会成为对英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属国和殖民地。”
d、
1894年末,谭嗣同给其师欧阳中鹄写信谈及改革路径,具体到改革经费的筹措时,谭嗣同说:“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认为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毫无利于中国”,不如卖掉“供变法之用”。
康有为在戊戌年前后,也有将西藏、新疆等地卖给列强的想法。
e、
据翰林院编修夏孙桐在《书孙文正公事》中记载,朝廷重臣孙家鼐曾质问康有为的新政构想“万端并起”,经费将如何筹措;康有为的回答是:
把西藏卖给英国,“可得善价供新政用”。
然而康、谭其实并不懂国家之间买卖疆土是怎么回事。
在康有为进呈给光绪帝的著作之一《日本变政考》里,康有为举了库页岛(日本人称桦太岛)划俄和阿拉斯加售美两个例子,来证明其卖疆土搞变法的理念是正确的。
更重要的是清朝政府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多数是反对康有为的激进行为,
也就是多数汉人大臣并不站在康有为这边的。
并且清朝社会上多数人是反对这样极其激进的改革,
所以,维新运动完全是乌托邦的幻想,
再看看梁启超怎么评价百日维新的操作者康有为:
常好博求异,为证成己论,不惜抹煞事实,曲解证据,恐后者之可能性更大。
假如康有为能进行他的所谓改革,
那将成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最大悲剧之一,
对中国的破坏(不限于疆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所以,维新运动的失败是中国之幸事!
3、清末新政(1901年)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同意之下,清朝政府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深度很大,例如,官员制度、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等等。
涉及到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等等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
清末新政就不细说了,
这超出了题主说设定的时间之外了。
清末新政既有成功的方面——民国建立之初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是接受了当时清末新政绝大多数的改革成果和改革思路,
清末新政也有失败的反面——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朝的生命等等。
清末新政固然是慈禧集团为强化封建国家机器,整顿和巩固清王朝统治搞起来的。也不可否认新政改革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多重局限,加上王朝自身的顽固保守,使改革在打折扣,存在诸多缺陷和差强人意之处。尽管这样,清末新政改革,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新陈代谢的客观效果,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应该肯定的,不能视而不见,一笔抹杀,更不应该视之为“假维新”、“伪变法”,而应谨重地分析,肯定其是一个确确实实推行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广泛而深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其与戊戌变法相比较,是一场排除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温哲君. 简评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惠州学院学报, 1996。
三、1840年——2022年中国的改革之路
从1840年到今天,中国一直在不断探索改革道路,
没有前人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失败的试错,
中国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
从1840年到今天,前人无论在探索改革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今天的一切都是站在前人探索积累的基础之上。
发表评论